编者按:2011年上半年,与国内市场表现的差强人意不同,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做的可谓风生水起。当然不排除这些自主品牌企业因为国内市场低迷,而更加关注海外市场的投入,但它们出口模式的升级,即战略性出口更多、更强,的确是其在海外市场取得好成绩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出口要读懂“小人国”,作为一个外来的“格列佛”,要把小人国的规矩搞清楚,免得“入乡”不能“随俗”。
专题策划制作:肖洋洋
所谓“堡垒式”突围,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自身产品在某一国家、地区的品牌影响和市场占有率,降至建立成为一个相对稳固的市场,以此为海外基地,进一步扩大出口。越来越多地建立这种基地,连点成面。如果自主品牌想要借出口扭转局面,“堡垒式”突围,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对自主品牌而言,进军海外新兴市场,增加销量收益、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自主品牌真正带来“与狼共舞”的机会。在国外市场,自主品牌不仅没有政府以及民族工业支持者的保护,相反还可能有各种政策制约。
改革开放几十年,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在中国都有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汽车产销量已经跃入世界第一,但我们仍然只是充当了代工者,并未掌握设计创新的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出口,没有捷径,也没有奇迹。
单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是没有前途的,走出去应该是基于利益的需要,走出去了就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获取利益。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存在;国内原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未来也必然持续上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目标市场的保护政策、技术壁垒也一定会更严格。
自主品牌出口海外,是非常正确、切实可行的一条路。但是,请注意,自主品牌丝毫不能懈怠:占领的市场,都是一些非汽车强国,是汽车巨头并不太重视的市场。走出去,再打回来,在中国消费者爱面子,对于自主品牌的认同度低合资车的现实情况下,也是提升品牌的一个捷径。
出口海外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走出去”的关键的问题是,自主品牌如何在海外市场实现“鱼跃龙门”:不再以走低价路线,甚至取得品牌溢价;同时自主品牌如何迅速完成世界范围内“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从亚非拉向欧美进军。
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如果单纯地追求海外市场的销量,像在国内市场一样打价格战,无疑于饮鸩止渴,最终会把海外市场也经营成自主品牌的“滑铁卢”,只有真正扎根海外,真正走进去,靠品牌而不是靠低价生存,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场才可能有未来。
汽车品牌的精神诉求,实质上是对一国消费者的深刻理解,需要汽车厂商研究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而是涉及到社会理想、民族文化等更深层次的东西,要做到与老百姓更加熟悉,更加贴近。唯有消费者研究才是汽车厂商的正道。中国的自主品牌们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