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原创不能再做与必须去做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1月30日 13:01   新浪汽车  董扬 字号:

  作者:董扬

  年底年初,常被人问:今年(或明年)怎么样?能不能像前两年?我通常也会随口回一句:好日子到头了。仔细想想,这样说不准确,不全面,应该说:和以前的日子不一样了。

  日前,听国资委邵宁副主任谈经济形势,讲得很精彩,他的讲演对我考虑汽车行业形势有很大帮助:

  1、中国经济前三十年高速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要素成本低,包括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因此有天然的低成本优势并易于吸引外资;二是中国人天生储蓄率高,能较多地积累发展用资金;三是有较广泛的技术来源,原因是我们原来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四是较大的国内市场,不但人口多,市场大,还包括行业的宽度,从轻纺、家电、通讯到住房、汽车,可以一拨一拨排浪式地消费。我还可以补上第五条:中国人心思治,社会稳定。这五条总体形成大国后发优势,保证了中国经济破天荒、创纪录地高速发展三十年。

  2、现在情况变化了,原有的重要支撑条件变了。一是要素成本大幅提高,以至于出现全国范围的工资上涨和用工荒,已经有一些外资加工企业因此向东南亚转移;二是引进技术来源大幅缩小,在许多领域我们现在只要最先进技术,而人家却不肯给了,给的话也会附加条件,提高价格;三是市场的余量也没有那么大了,实物经济的发展范围仅余住房、汽车,还不宜过太快地发展;四是人心思治虽没有改变,但人们的法制意识强了,环保意识强了。以上几条都决定,像以前那样发展不行了,必须转型升级。

  3、我们遇到的是成长中的烦恼,发展后的问题,无须怨天尤人,而应改弦更张。审视现在,虽失去了一些旧优势,也获得了一些新优势,我们仍有很多的发展优势:一是有资金优势,包括外汇;二是市场仍有一定的空间,美欧日与我们在这方面仍不可同日而语;三是成本优势虽与东南亚相比已转劣,但与发达国家本土比仍有优势;四是引进技术虽然难度增加,但多了一条通过并购获得技术,还包括品牌及供应、销售体系的大路。

  听邵宁副主任讲后,我感到,汽车行业的日子,不是好坏之分,而是可能永远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以前我们可以穷并快乐着,以后只能不算富、但必须忧虑着了。有些以前我们得以成功的经验不能再用了,有些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的,今后则必须开始做!

  不能再做的至少有三条:

  一是不能再以增长数量、规模为主要目标。按人均汽车保有量计,中国仅为世界平均的一半,但发改委陈斌、陈建国两位老朋友讲得对,应把制约因素考虑在内综合研究发展速度。对中国汽车产销的峰值,我仍坚信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倍,但实现的时间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二十年。对发展速度的误判,对企业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在同一次讲演中,邵宁讲过,什么是泡沫,泡沫就是对一个产业期望过高,投入过高。审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企业经营可能发生的最致命的灾难来自资金链断裂,而造成资金链断裂最主要是失误,是对发展的误判,是过分追求规模的扩张。

  二是不能再迷信合资项目。奇瑞要上合资项目,我无话可说,凭什么别的企业两条脚走路,让奇瑞一条脚蹦?但在上新的合资项目之前,我提醒大家要考虑到如今与过去的不同。首先是市场增长速度不同了,谈项目的方法也要不同。当年我在北汽参与北京现代项目,面对迅速井喷的市场,我们没有采纳政府某部门要求的“货比三家”,我们追求的是“现代速度”,结果是项目提前一年投产,当年盈利巨大,收回所有投资还要多。如果现在谈此项目,我会建议精雕细刻,仔细推敲。因为时间没有那么重要了,相反,由于竞争激烈,项目的细节重要性增加了,不精细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次,不要再迷信外资品牌。有人问我要不要买萨博,我回答坚决不买,一个空壳萨博,既无先进的开发体系和产品,也无完整的采购、销售体系,除非白送给北汽有用,别人买了真没有什么用。退一万步,就算买了萨博,国家允许你建轿车厂,你也不见得干得过沃尔沃,千万别得到萨博就做大众丰田的梦。

  三是不能再忽视法律法规,包括强制性标准。中国法制不健全是事实,部门立法而非公众立法现象广泛存在,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甚至用立法过严弥补执法不力也屡见不鲜。但是,汽车是大件商品,涉及到越来越多人的根本利益,有关汽车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因此,不能再企图用国一、国二的技术,糊弄国三的排放标准,以防被人告上法庭,到时候谁也不会为你说话。也不要为满足某些采购部门的要求,打标准法规的擦边球,做可能危及诸如出租汽车司机等群体利益的事。不能再寄希望于法不责众,寄希望于政府会替国企兜着,反而应该警惕某些政府机构在被发现问题时诿过于企业。

  而应该做的至少有四种: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现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人,多数是从政治、民族、国家安全的角度讲的,认为不应该依靠外国技术成瘾。其实另一个大家没有清晰看到的问题是,由于中国的发展很快,市场要求越来越高,引进技术的余地越来越小了,难度越来越大了,代价也越来越高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研发和创新,用自己的技术更踏实。而且自己手中有牌,才能更好地和伙伴对话谈判。要做到这一条,必须有大决心,大幅提高研发投入。现在全行业研发投入不及主营收入的2%,要达到中央要求的与国际接轨,需要提高一倍以上。我曾与不止一位大国企老总谈及此议,但有此决心者不太多。对这一条,我还想补充,此议对合资企业同样重要。试想,如果没有泛亚的开发支撑,上海通用仅依赖其在美国、德国、韩国的技术,是不可能获得现在的成功的。

  二是注重品牌的培育。对于这一条,我没有新的心得,仍希望大家研究品牌发展的规律,搞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并长期坚持下去。这两年因为市场的不理想,管销售的老总是被换得勤的人,人言道“换手如换刀”。但是切不可因此乱了品牌战略的方寸,频繁改变品牌战略,品牌有可能因此永远也树不起来。

  三是用好并购手段。娶媳妇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过日子,生孩子。并购国外企业,也不是为了扬我国威,扬眉吐气,而是为了企业发展。我完全同意邵宁副主任的意见,在转让技术日益受限的情况下,并购应成为我们获得先进技术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更何况同时还可以得到品牌、采购和销售体系。当然,利益大的事风险也大,国企并购好处虽多,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要做好至少要注意三条:一是准备好资金、人才,吃得下要能消化得了,买到手要能玩得转;二是充分考虑被并购企业员工和所在国政府的利益及法律、文化环境;三是对并购对象做仔细的价值分析,如前文所述的萨博,不要也罢。

  四是要研究问题。包括产业发展规律,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政府政策走向。这里第一要研究竞争对手,研究目标市场。商场如战场,谋而后动是兵法要义,为将者焉能不遵。第二是要研究发展规律,发达国家先走了数十上百年,经验教训都在那放着,为什么不研究?李开复先生在微博中说,桥和船在那里放着,为什么要摸石头过河?信哉斯言。第三要研究政策。虽说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原理中也指出,有时上层建筑会起反作用。政府官员在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同时,还要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还要服从上级领导。我们只有研究清楚问题,并给政府主管解释清楚,才有可能得到合理的有利的政策。不研究明白,说明白,光靠请客、“跪求”是没有用的。

  总而言之,今后的日子与以前不一样了。对此我们不但不应怨天忧人,而且还应看到,今日的困难是成功带来的另一面,是我们自己争取的,怨不得别人。今日有今日的优势,重要的是重新审视,制定好自己的战略,特别注意什么是过时的经验,如今不可再用,什么是过去不可为而今日需要做。我们已经发展成世界汽车大国,大有大的难处,但大有大的作为,更重要的是大要有大的担当。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sunruin)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