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风创电动车新模式 技术无偏见
刘俊晶
虽然发展低速电动车,业界有不同声音,但来自于市场和企业的双向联动也佐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的多条可实践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汽车专家、博士生导师郭孔辉表示,“坚持市场引导,低端切入,以小促大,多层次发展。低端小型电动车是产业化的主力军。”也许技术并无偏见,而时风已然在路上。
低速与安全
对于低速电动车,一个时速指标,一个安全系数,都是行业颇为关心的两个标准。在涉及产品未来走向的关键点,时风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现在电动车的速度是在70Km/h,也就是所谓的低速。最初的考虑是国家有低速货车的概念,我们想是否可以借此概念发展低速乘用车。”时风集团技术副总林连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目前来讲,我们国家掌握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撑高速电动车,但是在农村人员出行方面的需求却亟待解决。但高端电动汽车技术不成熟,打不开市场,很多外国企业想进入中国抢占市场都无可作为。事实证明,现在市场普及的、技术可靠的是速度为40-50Km/h的电动汽车,而非价格昂贵的高端电动汽车。发源于市场的力量和对技术的需求造就了这家敢于实践并具备市场基础和研发实力的自主企业。
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克服重重困难。电动车作为新生事物,一直以来听到了太多企业放出的技术卫星,却迟迟看不到真枪实弹。从低速概念开始入手的时风集团已经小有收获。目前,时风集团已经先后推出了GD04A、GD04B、D101三大系列低速电动车。林连海表示,“在投入市场5年的时间,我们生产的低速电动车从没有出现过大的安全问题。”为了打响低速电动车的当头炮,时风集团严格把关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对电池、电控、电机有效的整合和匹配,作为主机厂来说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时风集团按照轻型乘用车生产工艺已经建设了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保证电动汽车一致性要求。
这个在农用车市场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汽车企业对于市场所需求技术的敏感度高得惊人,他们总是能有办法将一直以来“束之高阁”的电动车技术变得接地气。
目前,时风集团生产的电动汽车已经于2012年8月率先通过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时速50Km/h碰撞试验,实现我国短途纯电动乘用车“第一碰”。在此次碰撞中,时风电动车的各项性能均达到了标准要求。至此,时风电动汽车全面通过了短途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标准要求的13大项及90小项各项性能的检测,时风电动汽车率先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部通过各项检测指标的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时风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技术“三步走”
对于时风集团付出的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时风集团是中国传统汽车革命的“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许,推广低速电动车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可以是共通不悖的。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人物诸如比亚迪、众泰等企业均将实现投放在生产高速电动车方面。然而,实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国内纯电动汽车的总销量为5579辆。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比亚迪2012年1-9月份纯电动汽车e6的销量也仅仅为为895辆,而这其中大部分的销量均来自出租车集团而非私人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电动汽车行业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但至今仍未有最适宜的建设方式。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在一线城市成形,并且大部分成本由政府承担,然而在经历政府扶持之后,产业需要转型成为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进而保持产业发展。然而针对三四线市场和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时风集团发展低速电动车的模式,尽管门槛较低,但是已经自发形成了私人购买、使用的模式,解决了技术设施的问题。政府推动、厂商联合研发的商业模式加上经济、高效的基础设施是符合当下电动车市场和技术发展的。
目前,时风集团的技术路线分为三部分:第一步开发目前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的以铅酸电池为储能装置,最高速度50Km/h,一次充电续程达到120公里的低速电动汽车,满足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交通工具升级的需要;第二步开发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储能装置的最高速度75Km/h,一次充电续程达到200公里以上的中速电动汽车,适应城乡家庭用车的需要;第三步开发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储能装置,速度达到100Km/h,一次充电续程3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性能达到燃油汽车的水平,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刘成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样的发展是最终希望我们的产品实现共存,而不是一个淘汰的过程。”
目前,时风电动汽车千亿产业园区总占地12平方公里,电动汽车产业园第一工厂已经投产,形成年产20万辆电动车的生产能力,第二工厂正在规划建设。时风方面表示,会将电动车当做战略目标来发展,预计在2020年建成年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生产能力。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