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大国 最大市场机会在国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 10:58  新浪汽车

  我们有一个梦想。

  我们梦想中国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汽车大国。

  我们现在只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但我们不是汽车大国―――那意味着我们要有世界级的汽车企业,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在列强环伺,整个世界都被“6+3”跨国公司把持的现状下,还能否有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梦想离现实有多远

  在2005年592万辆的汽车销售中,能拥有全球化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微乎其微,自主品牌占据的份额主要集中在卡车、轻客及轿车的低端市场上,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细分市场上,自主品牌荡然无存。

  无论消费者、汽车行业人士,还是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以及政府决策人士,大部分人相信自主品牌现阶段还是有生存的机会;但很少有人相信中国自主品牌会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

  我们不能苛求消费者,要求他们像韩国人那样“自觉地”购买国产汽车。中国现在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们不能像欧美对待中国纺织品那样“虚伪”地对待全球化,当全球化对自己有利时就推动它,当全球化对己不利时,就争取保护主义态度。消费者对产品不分国别地域的公正选择,恰恰是推动中国企业进步的压力和动力。

  我们也不要去苛求以合资企业为主的中国汽车行业,所谓“以技术换市场”的讨论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小聪明,是不能客观面对历史的态度。没有德国大众、法国雪铁龙这样的中国汽车拓荒者,就没有中国汽车的今天;没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公司这样的合资企业,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水平也同样会倒退十年。别的不说,没有他们带动发展起来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哪里会有奇瑞吉利?即使是2006年今天,最新的自主品牌“重庆力帆520”还是在东风雪铁龙“爱丽舍”的基础上的学习和模仿。

  依照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对“挖井人”我们不该忘记,尽管他们也从中受益。对丰田现代这些直接“吃水者”,倒是该好好地反省反省。我赞同经济学家樊刚的一个观点,“我们先要加入全球分工,我们只有先做世界加工厂,我们才有资格做高附加值产业。”这是不能跨越的,也不是由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

  中国汽车市场的突然扩容,主要体现在近十年。1995年的汽车销量只有145万,十年间增长了400%,年均增长40%;特别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年平均增幅高达58%。

  迅速扩大的中国蛋糕吸引了世界汽车巨头。到2006年1月,世界汽车巨头“6+3”已经全部到位,争食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后一块汽车蛋糕。

  像奇瑞、吉利这样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在任何一方面,都是无法与“6+3”跨国企业相比的。仅以丰田为例,丰田2005年全球产量超过800万辆,利润100亿美元;而吉利的产量是14.9万,利润未公布;奇瑞的产量是18.94万,利润未公布。

  这像是一个三岁小孩和体重300磅相扑选手间的比赛。

  但这种比赛还真的在进行!

  堂吉诃德-李的挑战

  李书福去年带着吉利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时,得到的嘲笑多于欢呼。

  而当李书福前不久受北美底特律车展组委会之邀参展时,他受到了堂吉诃德般的欢迎。

  《纽约时报》援引通用副董事长兼产品开发负责人罗伯特·卡茨的话说:“这是中国公司在美国参与竞争的序幕”,“别忘了,第一批丰田车的设计令人发笑,我们见到的第一批现代车也十分滑稽。”

  戴尔首席执行官迪特尔·策彻说:“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何时到来,中国人如果不这么做那才傻呢,中国人非常渴望发展民族汽车工业。这一点显而易见。”

  显然,美国人比我们更相信中国汽车迟早会在全世界占得一席之地,如同中国服装鞋帽占领全世界一样。

  但这一切不过是刚刚起步,我们现在在世界汽车舞台上还只是韩国人十年前日本20年前的水平。

  吉利公司还没有一款汽车能符合美国的安全、环保要求;奇瑞最早在美国销售也要等到2007年。

  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自主品牌轿车在A级以上份额低于5%,但在A级以下,却占据高达50%以上的比例。而2005年1-11月销量中,1.6升以上的轿车占到了66.1%。

  三年前,中国轿车平均价格高于国际市场30%,现在几乎持平,今后一定会低于国际市场。

  我们还有机会做汽车大国

  汽车百年,看起来大局已定。全世界汽车格局都牢牢控制在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标致雪铁龙及宝马本田雷诺日产所谓“6+3”俱乐部手中。

  但世事难料,谁能料到区区韩国三星会超过索尼这个电子业巨人?就能料到现代会令丰田害怕?

  六年前李书福说:“通用福特终有一天会倒闭!”那时,所有人都认为他口出狂言,胡说八道。昔日的全球汽车霸主,多年的世界第一大公司通用汽车不就真的风雨飘摇,面临破产吗?

  从全球格局来说,美国、欧洲的各种成本已迫使制造业必须向中国等低成本国家转移,汽车业虽然有不少高科技的地方,但仍属不折不扣的“制造业”。当中国庞大的市场、众多的合资企业为中国培育出一流的零部件配套供应链时,中国汽车和其他中国制造产品一样,成本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方,从而使产品价格低于国际价格。至于设计、开发、人才、管理等都可以市场化、国际化。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成为世界汽车大国的机会。

  奇瑞自QQ风波之后,现已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吉利已渡过困难期,整个企业上了一个台阶;长安集团的自主品牌国际化开发路线不久要结出果实;而东风、上汽也将相继宣布成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成立不过20多年的乡镇企业万向集团,正在美国和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尔福商谈收购事宜。目前中国汽配销售额只占全球5%,但1995-2004年增长率58%,中国已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轮胎供应商。

  成为大国的路也许很长,但我们像阿甘一样一直在奔跑。

  机会在哪里

  中国汽车企业的所谓出口,大多属于作秀。

  这种作秀属于一种公关行为,通过出口来树立品牌形象。

  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这种以出口和投资带动的经济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出口带来的贸易磨擦将会加大。

  汽车在欧美日已处于饱和市场,环保安全门槛一年比一年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中国汽车市场未来还有20年增长,年平均增幅会在10%以上。

  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市场机会在国内。

  三星追上索尼,靠的是电子产品时尚化,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不能仅靠廉价,也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竞争力。

  在全球能源特别是中国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节能、替代能源也许是一条机会之路。

  我们坚信中国会成为世界汽车大国,会和平地崛起为世界强国。在人类文明的2500年中,有2200年的时间中国都是世界的最发达国家,当汉武帝在庙堂之上讨论开设大学时,德国和法国人的祖先还在莱茵河畔的森林中穿着兽皮逐鹿呢;北美大陆还是饮血茹毛的原始部落呢。(孔文清)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