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添加剂有没有用 试试就知道 追踪
任何一种消费都有一个共同点:选择越多,越难选择。而燃油添加剂市场则更是把这个特点放大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市面上数百种花样繁多的产品,正品、次品,规范的、不规范的,真的、假的夹杂其中;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这个市场还存在相当大的盲区,加上缺乏专业认知和数据考核,因此,这个市场的买卖双方之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鸿沟。为此,本报特意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让他们告诉你燃油添加剂的真实功效,他们给出的几个“一点”,或许能帮你通晓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爱车的产品。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
西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
唐岚:节能、环保型的汽车用品,对产业是有帮助的。
一汽四川专用汽车公司高工
周原:燃油添加剂是应运而生的,但还面临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改善。
四川省首批国家汽车摩托运动一级裁判
杨学敏: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路面、车型,提供不同的产品,这样才让消费者信服。
“现在大多数的车主都是私家车主,对这些老百姓而言,能不能得到实惠才是关键。”
抠一点:
动力和节油 只为真实惠掏腰包
西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唐岚教授认为,如果使用一个汽车用品能够使车主车辆的发动机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更好地保养爱车,这样即使他把车拿到二手车市场交易,也能卖得起价钱,而如果能够直接让汽车的维修、油费降下来,车主肯定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
“事实上,消费者手上捏着选择大权。对一般的车主来说,动力能不能得到提升、能不能节油这些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而排放问题,则应该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一汽四川专用汽车公司设计开发中心主任、高级汽车工程师周原也认为,得到实惠是车主决定是否使用燃油添加剂这类产品的关键。“尤其是小排量车的车主更关心这一点。比如一个燃油添加剂告诉一台1.6L的车辆,用了我的产品可增加到1.8L,车主肯定会在心里算一笔账,看究竟是用你的产品划算,还是直接买台1.8L的车子换算。”周原说。
“一个产品的数据太夸张,多半是不真实的。在目前情况下,最笨的办法反而是最好的办法:一个个品牌去了解、对比,体验后再做决定。”
笨一点:
选择可信度高的正规产品
“我本人对这类产品的接受度一直不高,因为我习惯于看权威数据,但消费者容易很随意地相信数据,很难考证它的权威性,通常说来,一个产品使用了太夸张的数据,多半不是真实的。”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贺岩松博士说,不过,日前从一家国家实验室里对燃油添加剂进行的专业测验,其结果让他十分震惊。“对我们学车的人来说,10%的节油率已经非常高了,但这个测试结果比10%还要高,所以我对这类产品也有所改观。”贺岩松还说,当初他自己的车使用太阳膜时,用了一个很笨的方法:就是到市场上一家家找资讯、要资料,回家细细琢磨,找出可信度高的品牌。“对这种自己不了解、从没使用过、市场品种又多的产品,消费者真的很难选择,如果要我建议,选择燃油添加剂也该这种笨办法,对一个个品牌进行寻根摸底地了解、对比。”贺岩松说。
不过,贺岩松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政府建立一套市场规范体系,毕竟这个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眼花缭乱的产品太多,尤其是良莠不齐的时候,整个市场看着热闹,但实际是乱的,这会让本来就很迷茫的消费者更难产生信任,更难选择。”四川省首批国家汽车摩托运动一级裁判杨学敏表示,消费者要决定是否购买一个产品,除了看它的宣传是否真实、合理,渠道是否正规外,更应该先体验,看是否有明显功效,然后再做决定。
“从专业角度讲,一个产品不可能同时具备多方面的功效,应该是‘术业有专攻’。消费者应该更相信有‘特长’的产品。”
专一一点:
莫轻信“几合一” 要抓偏重点
目前,燃油添加剂产品的种类虽然十分繁多,但销售说辞却高度统一,似乎所有产品都能同时具备四大功效:消除积碳、净化尾气、强劲动力、节省燃油。“从专业上来说,一个产品不可能具备多方面的功效,应该是在某一方面的效果最突出,比如有的可能是侧重于润滑,有的是提升动力。”唐岚认为,每一种产品都应有自己的偏向性,到底是节能型的还是动力型的,是清洁型的还是环保型的,如果厂商把这些标注明白,就更便于消费者按需选择。
“像我们开赛车的,就是在一种非常规状态下驾驶,我们对车的要求和一般车主就不一样。事实上,每个人的开车方法不同、喜好不同,应该有取舍,平衡地来选择。”杨学敏建议,一个产品应该是“术业有专攻”,如果把自己的功效说的太全面,消费者反而会感到茫然。“各个产品应该差异化竞争,消费者也更应该相信有‘特长’的产品。”周原认为。
“燃油添加剂可以分为节能型、动力型、环保型、清洁型,建议先使用清洁型产品,然后再按自己的需要选择。千万别‘穿着西服买草鞋’。”
自我一点:
适合自己最重要
最后,专家建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添加剂产品。“比如年轻人,一般对动力的要求比较高,就选择侧重动力提升的产品;如果是中老年人,则会追求、选择帮助节油的产品。”唐岚认为。通常说来,燃油添加剂按功能主要可以分为节能型、动力型、环保型、清洁型,节能型的产品主要是提高燃烧效率,而环保型则是降低尾气排放的污染。
“我建议先使用清洁型的产品,先清除发动机的积碳,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然后再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周原说,“消费者应弄清自己的驾驶常态和要求,才能更正确地选择产品。”
“我有个朋友是开宝马的,曾经有人向他推荐过太阳膜,他不知道自己的车本来就是自带太阳膜的,结果‘穿着西服去买草鞋’。所以,了解自己的习惯和车型特点,才能选对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杨学敏认为。
本报记者 陈佩佩 摄影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