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主办的2014(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于10月16至17日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智慧与远见”为主题,8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就行业热点话题交流互动。以下为《“走出去”再思索》讨论会实录。
主持人(汪大总):首先谢谢大家参加我们的“走出去”再思考的主题论坛,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叫汪大总,这是一个让我感觉到亲切的题目,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在中国和美国的汽车界工作了30年,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融入世界,是一个有利于中国,和有利于世界的事情。
实际上我工作生涯的前几十年是致力于把国外的汽车先进产业技术带到中国来,我们建了很多的合资企业,进入本世纪我回到了国内,在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担任主要的领导,我们致力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共在中国搞了5个兼并,最近几年我在春晖资本,致力于跟中国的企业一起“走出去”,去年我们成功的搞了四期并购,所以这个话题使我感到很亲切。
从“走出去”这个角度来讲确实也不是新的话题,国家说“走出去”这个战略也已经十几年了,我个人感觉成绩很大,但基本上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因此在新的改革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也是业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天非常的荣幸,请到了五位很有成就和建树的专家,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远见卓识。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本场论坛的嘉宾,他们是:
陈林,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正司级)(中国),Silvio Angori, PININFARINA S.P.A。首席执行官(意大利)Patrick Katenkamp, Incadea首席执行官(德国)朱壁辛(Ellis B. Chu),美国美银美林董事,中国并购部主管(美国)Daesung Yoon,韩国汽车进口商和经销商协会(KAIDA)执行董事总经理(韩国)
我们的流程就是每个嘉宾先发言几分钟,然后和大家进行互动,因为这个会开始有点晚了,并且嘉宾们还有其他的任务,因此我们会按时结束。下面有请陈林司长。
陈林: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在我们相当多的汽车企业还没有考虑“走出去”的时候,我们今天在座的嘉宾,已经在考虑“走出去”、再思考了,所以说在座的嘉宾都是很有远见卓识的,在此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也想借年会的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全国“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以及汽车行业“走出去”的基本情况,最后我想把10月6日商务部刚颁布实施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修订的情况》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知道我们目前国际国内社会的融合度,资源的高效配置都来中国企业投资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基础,并且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我也认同初步的阶段,我说的“快速”是指我们这些年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非常快,但是从国家整个的经济发展和总量来看,我们还是初步的阶段。
截止2013年底,中国1.53万家企业共设定境外企业2.54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投资6604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的资产总额净3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这包括金融和非融的部分。同比增长了22.8%,名列全球的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首位,存量占到了全球存量的2.5%,位居全球的第11位,今年1—9月份,中国非金融对外投资达到了794亿美元,比去年通过增长了21.6%,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商务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逐步增强,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以外,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的投资快速的增加,并主要集中在资源、汽车、金融、电信、家电、纺织等领域。
通过开展跨国经营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了参与国际经营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已成为具有较强国际金融力的跨国公司,2013年中国大陆企业共有89家企业入选财富500强。
在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截止今年的9月底,经商务部核准,我们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852家,其中投资设立的企业共计828家,中方投资额为96亿美元,在境外设立机构共计24家,在投资企业中,汽车研发设计整车生产企业共50家,刚才大家听见了长安汽车张总的介绍,他们从03年开始在意大利设立了研发机构以后,在美国、英国等设立了机构,因此在这50家里,长安占了将近十分之一。
中方投资总额是41.67亿美元,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共计749家,中方投资额为53.69亿美元,汽车客运运输和出租企业53家,中方投资额是1.7亿美元,总体而言,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说在“走出去”方面,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跟全国企业“走出去”里的份额相比,基本上是微不足道。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需要进行研究的失败经验和教训,但无论如何,中国汽车企业的这些跨国经营,是中国企业企业迈向国际化市场的重要尝试,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我想就政府支持鼓励汽车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为他们创造的外部环境介绍一下。
实践证明无论是通用、福特、大众等等这些跨国企业,都是通过国际化经营拓展了经营方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对外投资,独资、合资并购企业实现经营的融合,对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尽早达到国际化经营的最高阶段,是应对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应对严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为了推动中国汽车企业在内的稳妥的投资,中国政府重视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主要有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对外投资合作产业指引,协助中国企业了解有关国家的投资机会和应注意的问题,加强企业境外投资指导。
二是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博览会、洽谈会,包括今天的论坛,也是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加强对外投资的促进工作。
三是利用多、双面机制和投资促进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双边投资促进协定和避免双边协定,对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为止,我们一共签署了131个双面投资保护协定,92个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
四是编写出版了对外投资合作的教材,对企业的中高级人才在跨国经营理念和思维行为模式方面加强培训,加强境外人才的培训。
五是发布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实施相关的合作方式。
下面我把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办法》我们是从10月6日开始生效的,上一个管理办法是05年5月1日生效的,现在跟上一个管理办法最大的区别,原来是全部核准,现在是到部分备案,少数的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的行业需要商务核准,其他的全部备案。从核准来说,时间是20个工作日,备案3个工作日,这样大大的便利了企业对投资在政府审批方面的工作时间。所以我们把备案的要求和程序,企业在网上就可以了解到,他们只需要如实的填写备案表,在3个工作日以内就可以完成备案。
无论是备案还是核准,最后通过以后我们都会发放企业境外投资证书,企业持证书就可以办理一些相关的手续。如果我们的备案和上一个备案最大的不同,就是09年版的备案,当时提出“1亿美元以上的,无论地方企业都由地方企业为准”,现在是地方企业无论投资额大小,只要不是敏感地区,国别和敏感行业,都可以在地方实施备案。
第二,我们以后备案地方不一样的就发放地方商务厅盖章的境外批准证书,以前都是统一商务部盖章。如果说还有不同的,那就是原来我们的备案核准,要求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这里包括其他的主管部门等批准文件,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就不需要了,我们商务部根据企业如实填报的备案表和合作文件,就直接实施。
应该说新的办法从制度上,帮助汽车企业在内的所有国内的企业境外投资开办企业进行了松绑,是管理体制上的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有利落实企业投资权,体现了政府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开展投资的导向,我相信随着新办法的实施,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将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将进一步的增强。
最后我想对我们企业“走出去”提三点希望。
一是“走出去”要制定切实实际的发展战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输出,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准备,制定清晰的目标,前瞻性的规划,切实和自身条件量身定做的战略实施。不要强求并购大企业,可以优先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优势对象,采用多次小金额的收购,逐步的整合拓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我们目前有些企业在境外并购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符合他的战略目标,这就是在他的并购初期没有实施明确的战略目标,这样在并购的过程中失败的教训又是有的。
二是要具备相应的国际化条件,我们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清醒的看到自身与国际存在的差距,在准备国际化经营之前具备一定的水平和能力,拥有较强的能力和人才储备。
三是做好跨融合合作问题,并购是一个简单的行为,经营是复杂的过程,要对国外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适应当地的经营理念,关于文化的融合,我想简单的讲两个例子,一是在境外出去的一些劳务人员,看到当地河里的乌龟很多,乌龟在中国是美食,结果就捕了吃了,结果在当地来说乌龟是保护动物,是不允许吃的,结果被遣送回国;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企业在境外一个矿山的投资过程中,矿山必须要买土地,就要向土地的所有者去买,结果当地的人开始反对,仔细了解原因是因为土地都是土地主的,土地卖给矿山了,这些当地佃农,当地的土地人就失去了生活,他们怎么办?所以我们企业做这些工作之前,都要深入的了解这些情况,现在企业通过了解情况已经把这些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当地人绝大部分赞成矿山的开发。
这些都是一些小问题,如果我们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过程中不加以注意的话,就会形成一个大问题,甚至会决定我们投资项目的成败。
总之,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和跨国经营是进一步扩大的选择,我们商部进一步支持企业的境外投资,包括汽车企业境外投资,为其提供有利的保障和良好的服务,谢谢大家!
主持人(汪大总):谢谢陈司长的精彩演讲,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觉,一是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是非常支持的,支持、指导、帮助的力度非常大,特别是最近提到的改革,确实有实际的意义;另外陈司长刚才提到,作为汽车工业来讲,我们对外“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快,他用的词叫“微不足道”,这个反差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