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黄春棉
未来汽车产业思考和前瞻
“一百年后会有怎样的汽车,可能会千变万化,可能是会飞的汽车。但汽车这种形态,门到门的这种人流、物流,不可能被取代。”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说。
跟据张小虞的回忆:大概二十年前,即1993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拍第一部汽车生活的纪录片,是一部反应汽车社会的作品。当时他就提到,汽车是人类功能延伸的载体。“媒体实现了千里眼,无线通讯实现了顺风耳,汽车实现了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都是人的基本功能的扩展,这种形态的消费品不会失去生命力。”
“我当时说了一句俏皮话,什么时候汽车这种形态被取代呢,就是出了转基因人,他一小时能跑一百公里,而且可以持续跑十个小时。”张小虞笑着说,“只要世界上还有能源,只要太阳还在,地球的能源不会枯竭。那么汽车业态就回发展。”
汽车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世界贸易高度融合后,仍抛不开实“三大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火车不能实现“门到门”,飞机也如此,汽车仍是点对点人流的最佳方式。
上世纪90年代末,张小虞在参加一个“纪念美国汽车百年”为主题的会议时,当时惠普公司的总裁谈到的一席话,令他印象深刻:未来汽车会有无限的生命力,它会是四个轮子的计算机,他已经预见到机械化和电子化的高度融合,为汽车业态带来的变革。
“回来汇报时,我就谈到这个概念,有人曾开玩笑地回应:这样的意思,就是说以后造汽车是电子部的事。”张小虞说,“我后来说,这是两家的事。那时候眼看,其实有些思路还未放开。”
正因为如此,美国的汽车公司看到了汽车与电子在未来的衔接。通用当时就把美国最大的芯片公司收购了,当时通用的产能是八百多万,用他们高管的话说:一个车上有五个微处理器,一个微处理有多处芯片,汽车就是移动的芯片终端。
回到中国汽车产业的视角来看,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凸现出来。全世界汽车市场的四分之一(全世界八千多万,中国两千多万),已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但从中国人均角度来看,汽车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突破一千万辆以后,大家说产能过剩,然后国家又采取了很多的限制措施。但四年时间过去,一千万变两千万,谁都没有想到。”张小虞说,“过去的十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也很难估计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汽车产业还有什么大的变化。”
“可能跟多数学家,经济学家,都不一定算准中国经济未来的趋势。但从世界范围,从平均数来切入,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全世界人均GDP的二分之一,排名在八十几位,未来还要翻番,也未尝不可。”张小虞说。
大国外交自贸利益汽车股比开放难遏制
在张小虞看来,未来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市场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今年中国汽车达到两千万的市场规模,未来还会向三千万、乃至四千万冲击,谁来占领这个市场,不会只由“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相比之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它甚至超越了WTO的功能,例如东盟10+3,以及正在谈判的“中日韩自由贸易”。“WTO已经完成了一些历史使命,它的基本规则已经到此为止,区域经济集团会在未来的利益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张小虞说。
一旦区域自由贸易区的模式推广,例如中日韩自贸区,“它的自由程度比WTO的规则还要高,自由贸易,货物自由,投资自由,服务自由,股比还是问题么?你能挡得住吗?要参加,大家就要平等。”张小虞说。
在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讲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决定性作用不止是在中国,全世界也是。市场的支配,资源的配置,自由贸易也是一个形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是一个全能经济的国家,更需要区域同盟。
“资本的国际化更是突出标志,笼统的角度谈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包括全世界资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可能会有境外资本的注入。包括下一步的北汽上市,也会吸纳戴姆勒的资本,所以这种资本结构、股权结构是国际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小虞说。
在张小虞看来,股比开放只是个时间问题,只有中国还在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变,合资的路还要走下去,股比在未来甚至不会再是话题。“当然,这还取决于我们跟多少个国家开设投资贸易协议。股比问题在WTO中并没有明确限定,我们规定50%也不为过。但中日韩的自由贸易起来后,如果你们涉及到了这个问题,那必须想到大局,股比就很可能无法限定。”张小虞说。
此外,在法律层面的认可,和在审批执行层面的举措,也是相对而言。至少在涉及土地、能源时,在审批环节还可以再把关,“不准和不批是两个概念,不批是回合保护,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们注意一下温家宝总理,多次谈到中国企业的概念。明确一下,只要在中国投资,在中国注册,符合中国法律的企业,都是中国的企业。他们的创造,创新就是中国的成果。”张小虞说。
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谈汽车产业,谈未来发展的三十年,就应该快速地成长,将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真正成长为中国的实体产业。不管是谁在中国的汽车公司,它的技术为本土所应用,就脱离不了与中国的关系。合资公司也会从最大的海外制造企业转变为最大的研发中心,这才是目的。
信息化带动产业创新 互联网是未来的希望
“汽车相关的产业,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甚至连新疆、西藏都开始发展,都会成长为产业链的一部分。就如同目前网媒、纸媒、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都是传媒产业的一部分。”张小虞说。
但同时,纸媒和网媒在属性上互有区分,大家应该相辅相成。“新浪发展到今天,思想解放的价值巨大,但网络上的信息,具有情绪化、一闪而过的特质;纸媒有引起回忆和回味的东西,这是不同的指向。”
在张小虞看来:互联网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它对汽车产业也具有带动效应。“在网上,可以实现快捷的发布,还可以为这十年来,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规律和曲线,进行分析。所以你们回去研究,将学者,专家,文章、论文,一些分析的报告,集纳和综合展示,业界能够引用新浪的来源,你才能记入史册。”张小虞说。
张小虞还表示:新浪汽车每年都会开展“年度产业命题”,如果有条件,可以集纳成书,每年必须有主题,为行业提出发展研究的可行性报告,会对汽车产业的信息化发挥带动效应。人才的培养,科研力量的系统化,互联网在这些领域都有文章可做。
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更是首当其冲,“现在出来的政策补贴三年,每年递减。意味着这三年后,就没有了。新能源汽车要怎么发展?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模式,也是一堂必修课。它甚至可能成长为新的信息平台载体,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产业模式,都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