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形式那点事 谈谈汽车前驱化趋势

新浪汽车讯 最近很多豪华品牌都推出了紧凑前驱车,像宝马未来的1系,奔驰的A级,凯迪拉克的XTS,这些以生产后驱车为主的企业为何突然都开始生产前驱车?于是领导就开始想:“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一下吧!”随即,这篇文章诞生了。其实要说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奔驰宝马的理由是相同的,凯迪拉克和奥迪的理由是相同的,这只要一句话一点就透。于是这就凑不成一篇文章了,所以我干脆引申开去,顺便说说前驱车的历史和前驱车好不好,然后在来捅破窗户纸。
早期的前驱车:
我们知道,汽车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后轮驱动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发动机都非常庞大,而且就算一台V12的引擎动力还不如今天一个台L4家用车引擎功率大。加上变速箱的体积也很大,所以你看到过去的老车车头都非常的长。发动机变速箱顺势串下来接跟传动轴就差不多到了后轮的位置,所以顺势就成了后轮驱动。
后轮驱动在当时是主流,而那时候的工程师都是热情极高的发明家,也不像今天的工程师那样被脑满肠肥的商人左右需要在自己的发明里更多的考虑利益问题。所以为了解决一根传统轴穿过车厢地板造成的空间问题,前驱车诞生了。

例如雪铁龙和奥迪都是前驱技术的倡导者,雪铁龙的Traction Avant就是相当有名的一台前驱车,在当时是前驱豪华车的代表。

奥迪225则是另一个发展方向,一台前驱双门敞篷跑车,拥有众多新技术。可见前驱技术在当时就如同今天的电动车那样时髦。

为了能够一睹当时前驱车的结构,我找来了CMC生产的奥迪225模型图。之所以用CMC的模型,是因为这家企业致力于还原真车的所有细节和结构,从一片片组装的钢板弹簧到发动机里的管线都是独立零件并按真车工艺组装,是那些什么AA,京商一个塑料片就铸成整个底盘的玩具所不能比拟的。

奥迪225的前悬挂部分非常紧凑,为了给独立悬挂和驱动轴腾出安装空间而采用了下横置钢板弹簧结构。当时由于冶金技术的限制还没有强到能够支撑车体的螺旋弹簧,所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节约空间。另外你还可以看到前轮类似于双叉臂的独立悬挂,这在当时是非常领先的设计。历史的传承总是让人出其不意,去年北美车展展出的新款克尔维特也采用了非常相似的悬挂设计,只是钢板变成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板。

由于所有动力和驱动结构都在前轴,所以车尾腾出了很大的空间,于是奥迪225的后悬挂也被设计成了独立式的,四轮独立悬挂在今天都算很不错的配置,何况当年。没有了传动轴,奥迪225还采用了独特的中央纵梁结构的车身,随之造就了木制车舱框架这另外一个车型特点。

前轮驱动技术在80年前确实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它成功的将车辆所有动力运转机构都集成在发动机舱内,减小了车舱内的振动,紧凑的设计也节约了很多空间。但是,有一个现象不能忽略,即使是前驱倡导企业也没有在赛车上应用过前驱技术。
前驱相对于后驱的优劣: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驱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如今马路上跑的除了大客车、卡车、面包车外,90%的车都是前驱。因为前驱车具有结构紧凑,在生产时动力总成都在一起可以整体安装、节约工时,没有长长的传动轴也不用考虑传动轴的共振问题,后轮没有驱动轴和差速器,可以安装非常廉价的扭力梁式后悬挂。所以所有的经济型轿车都是前轮驱动,这也就是前驱技术的最大优势—经济。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