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车的短板
前驱车的短板:
前驱技术的劣势也很明显—操控性差。为什么前驱车操控性差,看一下下面这组前驱和后驱结构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前驱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都集成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紧凑的动力总成。为了达到紧凑的目的,设计时所有的前驱车都把动力总成安装在前轮的前面,这就是造成前驱车操性不好的根本原因—车头太重。
后驱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以一条直线的形式布置在车身中心线上,一来左右重量比较均衡,二来发动机可以布置在前轴之后,重心的位置比前驱车好了很多。
所以从车辆重心上看,后驱车的重心靠后,基本能够和车辆的视觉中心重叠,前后轮上的负担几乎一致,像BMW3系这样的可以说自己前后轴重量分配50:50。而前驱车的前轮要负担60%甚至更多的重量,同时它还要负担大部分制动力、全部驱动力、以及转向。
至于前驱车带来操控性的负面影响,我在试车中有很多实际体会。例如后轮会抬起,车头不听话,过弯车头一味的向弯外推。
那么问题产生了:前驱车的这种特性能克服么?答案是:很难。奥迪作为一个一直生产前驱车的豪华品牌,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来克服前驱车这种缺点,包括:使用复杂的多连杆前悬挂、轻量化发动机、铝制车头结构、前轴前移技术。这些都没能彻底的克服前驱车的缺陷,在我们的深度试车中仍然是只有四驱版本的车型能够盖双B的后驱车一头。
>>三王之役 宝马535Li/奥迪新A6L/奔驰E300L对比评测
捅破窗户纸:
综上所述,前驱车除了在节约成本方面有优势以外,在操控性上表现很差。那么现在就来捅破为什么这么多豪华车企业要生产前驱车的窗户纸。
先说宝马和奔驰,这两家首先没有现成的前驱车平台还要投入成本研发前驱平台,所以他们生产前驱车只是为了让市场空间下探,开始挤占入门级紧凑轿车的市场。这两家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必定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我想那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是这样的:“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懂驾驶乐趣,他们认为油门踩到底,加速快、最高时速高的就是好车,这样一台车只要价格不太贵,就冲着我们的品牌他们也会买。我们也能节约很多底盘开发资金。”于是,神看这样是好的,事就这样成了。
再说凯迪拉克和奥迪,奥迪其实是最聪明的一个,也是它引领了这个风潮。因为当时有大众这个基础,奥迪就把高尔夫拿来做成了A3,一下就成功了。有了现成了技术平台,奥迪几乎不需要多少研发成本就造出了A3。现在凯迪拉克背后有通用,通用有一款车叫君威,大小尺寸都合适,于是XTS就顺其自然的诞生了。
总结一下就是,这些企业或者是为了入侵紧凑级车市场,或者是为了降低成本利用现有技术平台,都开始了前驱车之路。而这些前驱车真的值那个价格么?我觉得不值,那个价格里面至少有30%是品牌价值,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就开始琢磨怎么靠自己的那个logo来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