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公车采购“转向”之惑 难以落地的公车目录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2月02日 09:25   经济观察报   字号: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小林 曾在一年前让自主品牌汽车欢呼雀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在正式发布并“征求意见”满一年后,仍没有要下发的迹象。这让一直期待该《目录》落地,并希望借力公车采购政策转向带动企业销量提升的徐鸣(化名)感到些许失落。

  “这两年一直都有支持自主品牌更多参与公车采购的呼声,但政策每一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作为国内某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公司大客户部部长,徐鸣曾一度对去年发布的《目录》寄予厚望,“如果这一目录真的落地执行,用不了3到5年时间,合资品牌一统公车采购的局面将有望彻底颠覆。”

  在去年2月份由工信部在其官网发布的《目录》中,入围的412款车型均为自主品牌。对于长期在公车采购领域难有实质性突破的自主品牌而言,这是史无前例的完胜。一时媒体舆论哗然:国内公车采购要“变天”,此前由合资品牌一统公车采购天下的局面将逆转。

  然而,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得知,考虑到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的联合抵制,尤其是当下欧盟对国内政府采购的指责以及可能采取更强烈的反制措施,这份被认为过于偏向自主品牌的《目录》在年内已无下发的可能。记者随后采访到的多名自主品牌车企负责政府采购项目的相关人士亦向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

  在意识到《目录》在短期内已经没有下发的希望后,徐鸣对自主品牌冲破合资品牌固守多年的公务车堡垒,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骤变为满腹疑惑。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份《目录》就像一道横亘在公车采购这条大河上游的“总闸门”,其效果就是直接将合资品牌排除在“一般公务用车”采购的门槛之外。当然,前提是这道“总闸门”已经筑好并且顺利启用。

  “目录”恐将流产

  在《目录》“总闸门”效应的期待下,2012年本来可以成为自主品牌在公车采购市场向合资品牌发起挑战的元年,但受制于《目录》迟迟未能落地,加上自2011年上半年开始的“全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仍未结束,致使近两年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公车采购计划都处于“冻结状态”。

  “由于全国大范围的公车专项治理行动已持续近两年,在全面清理违规、超编的公车之前,是不可能对新增公车进行定岗和定编的,这意味着庞大的公车预算不能启用。”熟知公车采购流程的徐鸣告诉记者,两年来蓄积的公车订单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但遗憾的是《目录》可能中途“流产”。

  “从目前情况来看,《目录》要颁布实施的阻力确实太大。”接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录》落地的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合资品牌车企业对《目录》的抵制,认为其过于偏向自主品牌;二是国际舆论可能对国内以公车采购优先考虑自主品牌的做法提出质疑,以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甚至可能因此出台相应的反制措施。

  1月22日,由国管局牵头举办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培训会”在北京召开,并在会议议程中设有自主品牌推介环节。来自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00个中央部委单位主管领导及长安、一汽、上汽、江淮等自主品牌车企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主要针对公务用车相关政策要求及工作流程进行培训,对公务车制度改革中的意见及建议、新能源公务用车示范运行情况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度研讨。”与会的某自主品牌车企销售老总告诉记者,在此次政策吹风会上,国管局相关负责人并未提及他们普遍关注的《目录》。

  去年2月24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入选的412款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东风汽车、比亚迪、华晨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等主流自主品牌均在名单之列。

  《目录》中清一色的自主品牌车型,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份《目录》仍处在落地实施前的“征求意见稿”状态。虽然在去年2月底发布该《目录》时,工信部预定的“意见征集截止时间”为当年的3月9日。在苦苦等待一年后,已经鲜有自主品牌车企的销售老总对《目录》能真正落地持乐观态度。

  事实上,早在2011年11月,由工信部、国管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简称《细则》)就已经向外界释放出公车采购“转向”的积极政策信号。

  《细则》明确,一般政府公务用车采购将由此前的2.0排量以下、25万元以内改为推行“双18”标准(即排量在1.8升以下售价不超过18万元),同时还要求入选车型企业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除了对研发能力和研发费用的比例做出硬性指标要求,《细则》还就申报《目录》的企业产品技术转让权和出口资质等关键问题提出硬性要求:“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

  有业内人士指出,仅研发费用和技术转让权这两条,就足以将所有合资品牌车型排除在门槛外。

  在《细则》发布的第一时间,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就指出,表面看来,《细则》只是对进入一般公务车采购名单的车型做出了排量和价格方面的重新设定,但实质意义在于,后面两项涉及整车研发能力和出口的关键条款,将合资车型彻底挡在一般公务车采购大门之外。而在三个月后推出的《目录》征求意见稿基本上印证了上述判断。

  为合资品牌“留一手”

  “如果《目录》落地后,理论上看,合资品牌要被排除在外,但这也仅限于一般公务用车。现在《目录》迟迟不能落地,这可能意味着相关的《细则》及配套的《目录》都将在执行层面大打折扣。”对于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能否享受到政策“转向”带来的阳光雨露,徐鸣忧心忡忡。

  事实上,在《目录》下发之前,合资品牌仍然可以凭借此前与各地方政府采购部门签订的“协议供货名单”,继续参与“一般公务用车”的竞标。即使《目录》向合资品牌关闭了通往“一般公务用车”大门,在执法执勤用车和领导干部用车这两块公车采购的细分市场上,合资品牌也不会受到实质的影响。

  在去年2月份工信部发布《目录》并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后不久,工信部官员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上述《目录》仅涉及一般公务用车采购,而级别更高的领导干部用车并不受相关目录“限制”。不过根据最新的公车配备标准,部级和副部级公务车已经降为38万元、2.5升以下和28万元、2.0升以下。

  “随着红旗H7和荣威950等自主品牌高端产品的相继推出,中央和地方的省部级官员将通过带头坐自主品牌,助力后者在领导干部用车市场实现零的突破,如果能达到‘上行下效’的效果,这样就不用通过政策做出硬性规定。”前述某自主品牌销售老总表示,未来合资品牌最大的突围点将是执法执勤用车。

  《细则》第二条就明确,“本细则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徐鸣告诉记者,“理论上,执法执勤用车同样适用‘双18’标准和《目录》,但因执法执勤部门还有很多特种专业用车,它们的配备标准由各中央主管部门与财政部具体商定,所以也就等于没有执行严格的配备标准,这相当于给排量更大、价格更高的合资品牌开了个口子。”

  实际上,对于执法执勤用车配备标准,财政部早在2011年6月就下发了《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的通知,这是政府部门首次针对执法执勤车发布统一的配备标准。《办法》要求:“一般执法执勤用车原则上配备排气量1.6升(含)以下、价格12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因工作需要可以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因地理环境需要和工作性质特殊,确需配备越野车(含SUV车型)的,应当控制在排气量2.5升(含)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16座(含)以上中大型客车不得超过45万元。”

  2012年受公务车专项治理影响,很多车辆采购项目都被暂停或者部分取消,不过记者在浏览政府采购信息网的相关公示网站发现,2012年仍有不少批量采购的执法执勤车项目。这说明执法执勤用车经过“特批”,并不受公车专项治理和《目录》是否落地的直接影响。正因如此,很多合资品牌企业2013年都把执法执勤车,尤其是其中的特种专用车作为政府采购新的主攻方向。

  “2013年我们将加大在执法执勤车型方面的研发和投入”,据某合资公司大客户销售人员透露,“执法执勤车需求量比较稳定,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所以将作为我们今后的关键客户进行重点开发。”

  自主品牌的最后机会?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公务用车市场,先入为主的合资品牌早已占据了市场制高点。从领导干部用车的奥迪A6L到普通公务员办事用车的捷达桑塔纳,以及农林水利地矿等特殊行业部门配备的丰田考斯特和普拉多,合资品牌以近乎“上下通吃”的实力,牢牢把控着公车采购链条的上下游。

  与此同时,政府官员对于公务用车的面子需求,也让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低端公务车市场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关于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声明,各单位新配备、更新汽车时,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比例应达到50%。

  在随后公布的“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上汽、奇瑞、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很多车型也集体入围,但实际上,自主品牌的订单却没有随之大增。

  以一直谋求在公车领域取得突破的奇瑞为例,尽管在产品上早就推出了瑞麒G5G6并配备涡轮增压发动机,但这些中高端产品的推出,并没有使奇瑞在公车订单上增色多少。

  2009年,奇瑞汽车在政府采购市场中的销售为3400余辆,仅占2009年政府采购总量的2.3%左右,比2008年增长了0.4%。

  在最近的2011年和2012年,以一汽、奇瑞、上汽、长安和广汽为首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都因为期两年的公车专项治理导致公车采购计划被冻结,而无从在该市场取得大的突破。而吉利等民营汽车企业则因不看好公车采购对销量的拉动效应,直到去年下半年政策“信号”相对明朗后才成立了大客户部。“即便《目录》永远不下发,也并不意味着公车采购政策就不支持自主品牌,这实际上是两码事。”一位长期关注公车改革和政府采购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最大的可能就是,政策迫于现实的压力会在形式上做出一定调整,但在执行层面却通过另外的办法来修正。

  上述人士认为,不管是按照老的做法“协议供货”还是让新《目录》落地,要想让合资品牌在一夜之间撤出公车采购市场并不现实,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领导干部用车市场,通过中央和地方的省部级官员带头乘坐自主品牌,而在一般公务车市场,自主品牌则通过更优质的性价比优势击败合资品牌,并最终拿下最大份额。

  从去年开始,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带头坐广汽传祺轿车,深圳市市委书记王荣每天开比亚迪E6上下班,甘肃省省委常委要求今后公车采购自主品牌。一些领导正在用实际行动带头支持,让自主品牌对2013年的公务车采购充满期待。

  在上月底由国管局召开的自主品牌专场推介会上,尽管普遍关注的《目录》何时落地的疑惑并没有得到解答,但政府希望自主品牌在新一轮公车采购订单的释放中能抢到更多份额的意愿相当明确。前述与会的某自主品牌车企销售老总透露,国管局相关负责人一再强调,自主品牌应尽快向“双18”标准靠拢。

  对于《目录》是否应该下发,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该对自主品牌在采购环节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因为世界各国都是这么做的,“是否出台这个文件我觉得不是那么必要,关键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支持自主品牌。国外也没有这样的文件,但是政府花老百姓的纳税钱买的车都是本国的自主品牌”。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