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告别普适性“政策市”
慷慨 “陈”辞
当然,缺乏共识市场的好处是,各方利益体可以互相左右,不断博弈,最终使话语权垄断方不断褪色,重归到有利于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新共识。
中国汽车业正在进入一个没有共识的时期。
在以往,合资实现“市场换技术”,轿车进家庭、一心一意追求高歌猛进的增长等等,都曾是整个汽车行业的普遍共识。
而现在,大城市一方面不断招揽汽车项目,一方面不得不推行限购政策;大集团和政策面一方面把发展自主品牌推上至高无上的位置,一方面竭尽所能拓展合资项目;政策一方面叫嚷着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一方面对大排量汽车的消费风潮熟视无睹;还有,车企一方面崇尚市场竞争,一方面来个风吹雨打,还是再次露出了“找市场”、“找政策”的嘴脸……
在这失去共识的市场中,又充满着繁杂的利益关系和公关伎俩,左右着市场的自然生长。
于是,一个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讨论,经历多年而模糊不清;一个全球最大国家市场,迄今没有扶持本土品牌的有力措施;刚刚经历过井喷式增长带来的市场波动,又呼吁着新一轮“政策市”的到来;一个全球超级车展,可以成为公众谈资中的“胸展”。如是不胜枚举。
当然,缺乏共识市场的好处是,各方利益体可以互相左右,不断博弈,最终使话语权垄断方不断褪色,重归到有利于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新共识。
车市正在经历这个重要时间节点。
近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规划,终于正式确定纯电驱动的战略,终结了路线之争。这是符合国际汽车技术发展潮流的路线,中国汽车业需要的是争取时间,抱团突破,而不是延续无休止的争论,让规划成为废纸。
而对“汽车下乡”等新一轮刺激消费政策的呼吁,也终于归于沉静。现时的汽车业和中国经济,都不再需要简单的普适性刺激消费政策,而是需要深入推动动力技术革新,完成逐步变强的历史使命。汽车限牌在大城市成为一种趋势,也使这种普适性的“政策市”必须终结。
任何满心期待新的政策盛宴的企业,都不是好企业,未来都必然为竞争所淘汰。
而最后需要达成的共识或者是,在合资继续高更猛进的所谓后合资时代,如何创造汽车的中国品牌。难道真的要靠真真假假的合资自主品牌? 陈志杰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