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知识产权是面飘不起来的旗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6月25日 09:25   经济观察报  张耀东 字号:

  尽管看上去充满了火药味,但这场发生在上汽和东风之间的知识产权纠葛,更像是事先策划好的公关方案,在媒体上冒了个泡之后便烟消云散了。除了一封没有明确针对性的公开信之外,两大国企表现得客气而谨慎。

  事情缘由很简单。上汽在2009年购买了英国商用车公司LDV的轻型车知识产权和商标,并成立商用车公司上汽大通;而东风此前曾与LDV洽谈过收购事宜,并在其技术基础上逆向开发(山寨的文雅说法)了车型。6月19日,东风推出新车御风,并在预热稿件中有采用LDV技术的说法。为此,上汽大通发布公开声明,不指名地警告同行不要侵犯知识产权。此事的是非曲直是显然的,东风并不占理,尽管其采取的做法是国内车企们常用的。

  令我感兴趣的是,在当前之中国汽车业,知识产权何之以堪。很多时候,知识产权就像面飘不起来的旗子,虽高高竖立,但没多少人把它当回事。甚至,一些中小车企们有意借此激怒被侵权的跨国公司,以希望借此打官司,提高知名度。近几年,明目张胆地抄袭虽有所减少,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国内车企也不多。

  知识产权背后是自主品牌的最大尴尬:山寨和血统。产品是逆向开发,通过拿来主义拼凑的,但消费者和媒体最愿意问厂家的问题是,产品的技术来源是哪?血统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东风商用车的情况,其山寨了LDV的某项技术,为了宣传需要,就只能说其借鉴了LDV技术血统。

  乘用车领域更是如此。中小自主品牌们山寨了宝马丰田,但很难向媒体直接解释技术血统。于是,标准的说法就是引进、消化、吸收了国际技术。因为,现实的市场情况就是,自主品牌若不给自己打个洋标签,是很难卖出去的。

  而大型国企们,为了避免法律纠纷,采取的办法就是“买”,美其名曰联合开发。通过买合资企业的老车型,来开发自主品牌。这种做法,往往也无法公开宣布技术血统,只能在私下里宣传,而跨国公司往往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骨子上的藐视知识产权,让自主品牌们整体急于求成,认为不在知识产权上走点捷径就吃了亏。的确,在短期上,山寨路线可以让自主品牌降低研发成本,缩短产品周期。奇瑞吉利比亚迪[22.64 -0.35% 股吧 研报]都是从山寨起步的。有的路,走得多了就变成了习惯和标准。

  至于侵权和被侵权的双方车企,相互之间更多只是私下抱怨。中国汽车复杂的政治经济生态,让知识产权的话题是很难放在法庭上说的。此次,上汽与东风之间的口水战,还只是个案。而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知识产权保护,还要走很长的路。

  张耀东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