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入网与退网市场双向选择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 07:55   南方都市报  雷敏 字号:

  最近,有关汽车经销商退网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一边倒的观点,无外乎是主机厂压库,经销商压力,不堪库存重负退网,主机厂身陷困局。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未免偏颇了一些,我更愿意视其为一种转型期的阵痛,主机厂的割肉疗疮。

  当下,许多投资人为了拿到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的授权,不惜砸出上千万元的“公关费”,组建团队来争夺授权。与今日所见的火爆场景不同,在早年,汽车品牌为了迅速扩建网络渠道,降低标准,将许多不够资质的投资人也纳入了进来,使之成为了最早期的汽车经销商。同样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这些投资人有钱,但在管理方面却是乏善可陈,更有甚者,根本不是在专营汽车销售与售后业务,而是在借4S店洗钱。

  既然根本就不指望4S店挣钱,那么,自然在运营方面就不以为意了,不仅不能提供好的服务,干点损伤品牌的事情也不在少数;更令主机厂头疼的是———这些经销商,不时地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令同区域甚至是周边区域的经销商盈利受到极大冲击。

  近期,部分经销商的退网,某种程度上遂了主机厂的心愿,毕竟与动辄至少300家以上的经销商网络数目相比,几家经销商的退网都不会带来对销售服务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类不甘于扎实稳干经营的投资者,主动或者被动地退出,再通过招募更合主机厂要求的投资者,整体来看,经销商的素质得到了提升,何乐而不为?

  再从退网的经销商角度来看,也不是亏本买卖,早期许多汽车经销商通过4S店授权都买地自营,当初较为偏僻的区域,而今都成为了城市旺地,退网,转手土地,都将大挣一笔。

  入网与退网,皆是市场机制下的双向选择行为,只要不超过一定比例,大可不必疾呼危险。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