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当有为 写在广汽本田混动上市之前
新浪汽车讯 (鲍家翔 北京报道)
多年前曾学习过一句英文谚语:Fight or Lie on it(要么战斗,要么就躺在上面回来)。在出征前,通常母亲都要送给自己孩子一面巨大的盾牌,在盾牌的背面都要刻上这句话。激励自己的孩子奋勇杀敌,不要畏首畏尾,下定必死的决心。当时,笔者把这句谚语翻译成了中文:进当有为。
而这句话与这样的决心,笔者认为更适合当下在中国市场正奋力突围的日系品牌。本月月中,两款来自本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将通过广汽本田的进口渠道引入中国。这也是继本田中国发布中企战略后,该公司在新能源车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这样的尝试在中国汽车界无疑是值得赞扬的。因为目前为止,只有丰田和本田两个海外品牌在中国投放过非高档品牌的混合动力的产品。这样甘冒风险的积极尝试,无论成败都值得称赞。但是目前广本官方给出的预售价格颇有些让人失望。混动飞度18万起售,CR-Z车型30万起。
可能在丰田的几款混合动力车型公布售价之后上市,有些生不逢时。毕竟对方的价格多少有些大胆和激进。但本田在价格这个层面也应多少表现一些诚意。
以丰田近来在华推出的几款主打双擎混合动力产品中,定位最高的雷克萨斯CT200h为例。同样是进口车,起始售价为27.9万,同时享有6年15万公里的免费保养。无论是从排量、级别还是品牌价值看,CT200h都要比本田两款车型中定位最高的CR-Z高出许多,但售价却低出了近三万。在看丰田这几款混动产品中,定位最低的是新一代普锐斯,22.98万的价格虽然比混动飞度高5万,但拥有更大的尺寸、更高的级别,同时搭载了比本田IMA成本更高,系统更复杂,但节油效果更好的双擎混合动力系统。所以,从性价比而言,本田的两款混动车型缺乏优势。
另外,这样的预售价格是在丰田的几款混动车型上市之后发布的。也就是本田完全了解自己竞争对手的底牌后定出的价格。这意味着什么?本田并未给这两款车型赋予走量的任务,拿到中国更多的是为了展现一种姿态。
与本田扭捏的“姿态”对比,它的日本同伴丰田可不会这么客气!在混合动力这个题目上,他们的行动要比对传统车型的推广更为主动。最近两件丰田的推广案例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案例之一是由雷克萨斯授意,经销商执行的“办公室宣讲”。4S店的销售人员走进一线城市中的各大企业,上门宣讲推销,同时辅助以试驾和价格上的优惠,直接把销售战场扩张至了市场的最前端。另一件是一汽丰田推出的“普锐斯都市顺风车”,通过免费的顺风车服务, 让普通的消费者在街头就能体验混合动力的节油效果。两者的做法在中国汽车圈都是鲜见的,但效果都很直接,就是尽可能的推广混合动力在中国的影响。
丰田在中国对混动的积极投入,目的明确,就是先人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在传统市场,日系品牌的昔日优势已不明显。他们的德系对手已在B级车市场对其实现超越和包围,而德系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其由技术优势形成的品牌优势。对于日系而言,混合动力是他们手中的王牌,如果此时不抢占先机,德系品牌便会将这最后一张王牌化为乌有。奥迪、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都已确立了混合动力为主的发展路线,2013年奥迪的混动产品会大举进入中国,对于大众来说混动技术的向下传导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日系在混动问题上出手越晚,胜算便越小。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丰田才会如此积极的频繁亮剑。反观在企业综合实力和混动技术的先进程度都略逊一筹的本田,是否更应积极更应有诚意?
在今年三月举行的本田中企战略发布会上,本田中国高层曾宣称将在混动方面挑战丰田。既然选择亮剑,为何不抱着日本文化中也很崇尚的“必死”(日文中的必死是指抱着不留后路的坚决信念,可以翻译为拼命努力)的信念去迎战?在本田两款混动车型即将引进中国之际,我很好奇本田在混动方面挑战丰田的自信在哪里?如果说价格和销量上已不做争取,那在其他方面是否会有突破?比如在推广和宣传的层面是否会比丰田更有创意或更加大胆?而本田又是否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德国对手的挑战?进当有为!很期待本田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 CR-Z相关新闻
- CR-Z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