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原创车市观察:对日系中级车市场被攻陷的思考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6月05日 13:53   新浪汽车  鲍家翔 字号:

  新浪汽车讯 (鲍家翔 北京报道)

  随着4月份车市销量数据的公布,2012年前四个月的车市格局变化明显。尤其以B级车为代表的细分市场,德系品牌大举超越这一领域的传统霸主日系。

  上海大众新帕萨特以单月近两万的销量继续领跑中级车市场,而同门的一汽大众新迈腾也取得了1.6万辆的漂亮数字,连续第二个月单月销量超过1.5万台。

  反观在这一细分市场曾有着绝对优势地位的日系三强,雅阁10138辆,新凯美瑞9460辆,新天籁7818台,除天籁的下滑可能是生产调整原因外,其他两家的传统销售优势早已不再,日系三家都已无情地被德国对手反超。而这样的态势仍在加剧。是何原因造成了当下B级车市场格局的更替?笔者归纳为如下几种可能。

  原因之一:日系产品多至更新周期

  细数曾为日系品牌在B级车市场打下不可撼动优势地位的三款元勋级产品,除新凯美瑞之外,本田的雅阁、日产的新天籁无疑都已到了更新换代的暮年。

  回想这一代车型的上市时间,都是在4年前的2008。雅阁较早在1月6日,而新天籁则是选择了同年的6月16日。经历了5年的洗礼,两款B级车仍能在众多对手的狂轰滥炸下,每月保持近万台的销量,不得不赞其一声功力深厚。

  但时间不饶人,德系对手在其生命周期的第4年一同登台亮相。节油的动力总成加上加长的空间,配以诸多豪华的配置,无疑不是瞄准了日系产品的优势项目,有的放矢。

  再看当家的凯美瑞,在去年年底换代上市后销量提升明显。但由于进行了骏瑞、凯美瑞、尊瑞等三条产品线的扩容式布局,直至笔者截稿混合动力版尊瑞才正式公布价格,但真正铺货仍需要等到6月底7月初。所以并未以完整的阵容进行挑战。

  原因之二:产品缺乏亮点

  缘何德系双雄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上量?其致力打造的卖点功不可没。由大众策划宣传多年的TSI+DSG黄金组合加上品牌内统一的家族式前脸以及为中国专门加长的车身,构成了两款产品核心的卖点。

  反观日系的产品,虽然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但相比较而言略显暗淡。雅阁是以运动性和良好口碑为卖点,新天籁则是以舒适、高性价比为特征,新凯美瑞在低价入市的前提下,主攻节油性和操控性。但与欧洲的产品相比较,缺乏驾驶激情仍是日系产品的软肋,相反其节油环保的特点正在被德系的竞争对手所逐渐效仿。

  原因之三:缺乏对品质、品牌的战略性投资

  如果说到对日系车的特点的评价,相信很多人都会联想起省油,但不结实的说法也会相伴而生。但这样的评价却很少发生在德国品牌身上。

  也许日系的厂商会解释说,我们的车辆更注重吸能。但日系品牌在30万元以内的SUV和部分B级车,普遍缺少后防撞钢梁,而前防撞钢梁的重量及钢板厚度又不及德系品牌甚至更低一个级别的产品。对于这样的现状,又怎能简单地用一句“我们的产品更注重吸能”来解释?

  如今的消费者更加理性,试驾已成为他们挑选爱车的必经之路。在一番对比之后,谁家的车更稳重,谁家的产品更安心,不言自明。

  多年来,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落下的这样的口碑一直未曾改变,直到去年英菲尼迪的惊人一撞,才给日系品牌留下了些许的安全口碑。但该车型已属于更高的一个级别。在这一方面,德系品牌的布局更具前瞻性。从进入中国开始,大众便同时构造奥迪和大众两个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以及对两者之间联系的宣传,使得双品牌的影响力相互影响,共同增长。

  但在这一方面日系的厂商们则缺少了提升品牌的前瞻性。以雷克萨斯为例,虽然它最早以凌志的名称在十多年前便早早进入中国,但多年来,其高层的着眼点仍是对利润和数量的计较。在每次谈及国产问题时,必会拿出不上量就要赔钱的腔调。但殊不知,高端品牌的战略意义更高于其短期的销售收益。回首当年大众和奥迪进入中国,奥迪的国产难道没有经历过大量投入培养市场的阶段吗?但人家看到的是更长远的市场增长远景和未来构筑整体品牌影响力的战略需求。

  无论是竞争还是生意,商场和战场上需要的不仅是精细的计算,更需要一份宽广的胸怀和战略性的长远眼光。日系品牌获得当下的市场地位,和多年来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得到当下被德系超越的局面,也是自己种的因,得的果。所以当下B级车市场的局面,并不让人意外,如果日系品牌不能正视真正问题的所在,仍沉浸在此前成功的喜悦之中,这样的差异无疑将被进一步拉大。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