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访谈>正文

侯雁:能屈能伸一儒生 筑梦比亚迪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5月26日 09:30   华夏时报   字号:

  本报记者 刘俊晶 深圳报道

  侯雁比王传福小10岁,剪了短头发的他看上去清瘦许多,也黑了一些,“跑市场跑的”,他笑着回答。

  在比亚迪服务超过16年的他自称是比亚迪的“子弟兵”。侯雁曾先后在IT销售、生产调度、销售等部门担任职务,直到去年沸沸扬扬的比亚迪原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离职,他才站出来平静地接过了这一棒。在王传福看来,侯雁是“非常全面的一个人,在不同的部门历练过,静能思,动能举”。

  接过夏治冰的担子将近一年,比亚迪的转型也初具成效。侯雁推翻了一些东西,也重建了一些东西。“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那么多光环。我跟我的团队讲,我们重新来过这种苦日子,重走长征路。”这种心态的变化是侯雁履职后最深的感触。

  《华夏时报》:自去年上任后,您对比亚迪汽车销售有什么新想法、新思路?相比之前,有哪些方面保留与传承下来?新体系的优势又是什么?

  侯雁:可以这么说,唯一保留下来的就是这个团队以及所积累的经验,其他都变了。调整大概分三个方面,也可以算优势。第一是对产品体系的调整。现在的产品体系更全,原来只是轿车产品,现在SUVMPV会逐渐增加,而且目标客户群指向也会更明确。比如原来的老3系(F3)产品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新的S6、G6产品只面向一线二线城市,在迎接消费升级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优势、突出产品的特质。

  第二是渠道的调整。比亚迪全国的经销服务商对比亚迪品牌的认可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销售和服务的体验,比亚迪最高峰时渠道是1200多家,现在回归到800多家。原来是大规模吸收经销商,现在是合理的规划,保证经销商的利润。

  第三是调整人员。过去人太多了,人多效率就低。原来有100多个部门, 现在剩下30个。将来,销售公司的层级会变得更扁平,副总下面就是执行层,扁平化使信息传递更快、效率更高。

  《华夏时报》:在您看来,所推翻的以前不合理的东西的根源是什么?将来产品体系以及销售体系会怎么变?

  侯雁:以前比亚迪走的太快了,忽略了一些现实因素。在市场好的时候,感性的因素多过于理性的思考。在市场不好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比较明显。但也正是在水退下去的时候才能看到石头在哪儿。“二次腾飞”就是下来再上去,我们尽快把这些石头该捡的捡掉,在将来腾飞的时候取得的收益会更大。

  销售体系现在还是三个网,但有一个新的变化是产品可以互通。比如现在的G6就在2网3网之间互通。此外渠道的下沉与延伸也是一个重点,我们要从一二线城市延伸到三四五线城市。

  《华夏时报》:您在比亚迪服务有16年之久,这期间您的工作经历也很丰富,这些经历对您现在的工作会产生哪些影响?上任近一年来,工作中又有哪些遗憾?

  侯雁:以前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很多。最早在做市场的时候会去了解一些行销的内容,知道市场是怎么运行的;做生产协调则对企业了解得更深刻;IT部门的经历使我对效率更加重视。现在,整个营销公司在建数据化中心,(经销商)投的每一分钱,做的每一个动作,产生什么效果,这是做市场的人需要时时去关注的。

  优势永远是相对的,在短期内要不断创造新的优势。所以没有完美的产品,也没有完美的人。只能说把产品的缺陷做得越来越少,人也是犯的错误越来越少。我和媒体的沟通交流还是少了一些,以后会加强。

  记者手记

  筑梦比亚迪

  都说进入汽车业无外乎三类发展模式:合资模式、自主模式和比亚迪模式。用比亚迪自己人的语言就是:比亚迪是一个创造者,是一个筑梦人。

  这种创造性从比亚迪位于坪山的总部就可窥见一斑。160栋厂房、安装了2253项自主研发设备的汽车工业园,从动工到建成仅用392天的时间。比亚迪的心脏——六角大楼看起来颇像一台机器,高效、精确地在设定的程序内快速运转。据说,比亚迪所有核心研发的工作都在六角大楼最里层进行。密不透光的玻璃以及高高的隔墙,神秘至极。“这里的门禁非常严,需要刷特殊的卡才能进。‘刷脸’没有用的,不管你是多大的领导,忘记带卡都进不了。”比亚迪员工小毅介绍说。

  比亚迪能在激烈的竞争领域存活下来,与其对技术近乎虔诚的信奉有关(神秘的六角大楼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比亚迪内部员工说,“在比亚迪,最牛的员工一直都是研发人员。以前王总每周必参加的一个会是品质汇报现场会,与工程师当面探讨问题。”王传福把这1.3万名工程师视作竞争利器,他表示:“公司最大的价值不是在财务报表上,真正的资产是会计师和报表看不到的,是我们1.3万名工程师团队所开发的技术和各种商业模式。”

  从某种角度看,王传福更像一名对技术高度痴迷的工程师。不论是在电池、手机部件,还是汽车领域,他经常会在设计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里一呆就是一天,对各种技术难题展开讨论,与他最看重的“资产”们交流学习。就连王传福去员工食堂吃饭的时间,他都不舍得浪费。“新员工们看到王总在食堂吃饭,总会过去和他聊天,从生活到理想,到工作,无所不谈。可是渐渐的,王总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周围就再也没有新员工围上去了。因为他会一直跟你谈技术,我们根本跟不上他的思维。”小毅显然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如今,王传福有了更好的交流对象——来自比亚迪-戴姆勒技术公司的德方研发人员。大概有80多名德国人,在六角大楼B区5楼与比亚迪的员工坐在一块儿讨论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比亚迪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林透露,“除了50人的研发团队,比亚迪还有200人的支持团队。全部的造型、工程、模拟、试制、实验都放在比亚迪做。”也许是受他的老板感染,在谈及技术时任林慷慨激昂,“我们对高贵品牌并不害怕,技术就是‘纸老虎’,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没那么大!”仿佛离梦想又接近了一步一般,他难掩内心的喜悦。

  “比戴公司上马之后,王总更忙了”,王传福身边的人说。王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专业技术杂志,这在业内已不算秘密,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私下的生活。“他太低调了,乃至我们觉得他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王传福不会打高尔夫,而且也不打算学;他喜欢和自己的工程师们一块儿踢足球、飙车;他不喜欢穿西服,因为天天要和工程师、现场工人打交道,西服会增加距离感;他住在比亚迪为自己员工建造的小区——亚迪村,两室一厅的房子住着他的爱人和孩子。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比亚迪身上,这是他另外的一个家,一个他一手打造出来的大家庭。

  在王传福的影响下,比亚迪拥有着独特的“家文化”。比亚迪的员工能够享受购房福利、购车福利、子女入学福利——比亚迪自建的房子以极低的价格卖给自己的员工。亚迪村对面的楼盘都卖到了一万多元一平方米,但比亚迪的内部价仍然只有两三千元一平方米;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入住比亚迪的单身公寓,比亚迪称之为“研发公寓”;位于葵涌的比亚迪员工子女入学的学校近年来也出过好几个状元……比亚迪员工说,“比亚迪的收入不是最高的,比其它地方还辛苦,可大家觉得目标一致,给自己发挥的空间很大。”比亚迪希望能培养有梦想的员工,相比于学历,比亚迪注重员工的努力和认真劲,用王传福的话说就是“希望员工对工作极度投入,最好走路都是小跑”。

  比亚迪的英文名字是“Build Your Dreams”。王传福要筑梦,他需要更多坚实的支柱来构造。也许,代工是其梦境的第一层,传统汽车是梦境的第二层,那么新能源汽车就是王的终极梦想。虽然在进入到第三层梦境时遇到了困难,但是因为有着深切的执着与踏实的态度,比亚迪还在前进。

  以前,比亚迪没有那么好,大家把它说得太好了。现在,比亚迪也没有那么不好。筑梦的路上,一切才刚开始。(作者系本报汽车周刊记者)

(编辑:DOVE)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