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入股遭拒 斯巴鲁不解风情?
近日,路透社报道一则吉利控股欲入股日本富士重工的消息,富士重工是斯巴鲁汽车的母公司,这条消息似乎让此前遭遇“卡壳”的斯巴鲁与奇瑞汽车合资建厂项目出现了新的变化。但当事人或三缄其口或坚决否认,斯巴鲁在并不平坦的寻求国产道路上又增加一段新的插曲。
吉利“急人之所急”
日前,富士重工对外宣布,因预料旗下斯巴鲁品牌无法在截至2016年3月的5年成长计划中启动中国本地汽车生产,从而调降2015~2016年度全球销售目标5万辆。对此外界普遍将其解读为,此前斯巴鲁汽车与奇瑞汽车的合资项目被搁置。有消息称,去年年初,富士重工已经与中国奇瑞原则上达成协议,将在中国东北地区生产斯巴鲁汽车。但该项目至今未获审批。
究其原因,外界普遍认为,由于丰田持有斯巴鲁母公司富士重工16 .5%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者。因此被认定与丰田同属一家外商的富士重工,并不符合我国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对合资名额的要求。
然而,困扰富士重工的难题似乎出现了转机。路透社消息称,去年年底吉利控股通过某投资银行向富士重工发出的购买邀约。如果可以获得富士重工20%股份,吉利将超过持股16 .5%的丰田,成为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如此举完成,吉利汽车能够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得以填补其在中级产品的空白,为进一步完成的品牌的拼图做好准备。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控股方发生变化,困扰富士重工的合资名额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然而对于吉利“急人之所急”的做法,消息人士称,富士重工业并未对此邀约做出回应。而5月17日,吉利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表示,吉利购入富士重工股权交易并不存在。事实上,如果吉利加入竞争对手奇瑞汽车与斯巴鲁的合资项目,势必导致项目发生改变。而奇瑞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就其与斯巴鲁合资项目,尚未有新一步进展。
诚意不足成障碍?
作为合资项目双方之一的富士重工,日前单方面对外宣布,2016年之前在中国进行国产基本无望,进而强调市场重心将转移到美国。
事实上,虽然近年来利润可观,但仅仅依靠进口市场无法让富士重工获得中国市场增长的最大利益,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导致配件的成本居高不下,而饱受车主抱怨;都让富士重工不能回避国产的问题。只有国产化,才能让斯巴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深知这一点的它也从未停下寻求国产的脚步。从1980年代,试图与东风汽车以及欧宝达成三方协作,到1992年,与贵航集团以技术合作的方式生产云雀车型。再到近年来与一汽、北汽、吉利,富士重工合资的“绯闻”始终不断。
斯巴鲁并非无人问津,却为何迟迟未修成正果?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称,富士重工舍得花钱在《非诚勿扰》中做广告,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是出在非“诚”勿扰———它的诚意不够。其近年来频繁接触多个国内汽车企业却始终未果,说明相对保守的富士重工对合资后技术转让等方面要价相对较高。
斯巴鲁之所以没有选择实力更强的上汽、北汽等国有汽车集团,而选择了奇瑞,就是因为奇瑞给予斯巴鲁的条件更好,要价更低。“但是在新一轮合资浪潮中,如果外方不能向中方伙伴开放甚至‘共享’部分关键技术,是很难过审批这一关的。”张志勇说。
事实上,在产能、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斯巴鲁国产是一直试图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的富士重工所无法拒绝的。因此,富士重工总裁吉永泰之否认放弃在中国的建厂计划,并表示“希望寻找一切可能性,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
采写:南都记者张笑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