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
董勇刚
对于自主品牌,我一直怀着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感———一半是热烈如火焰般对未来充满的希望和祝愿;一半是冰冷如海水般对现实质量的怀疑和不信任。出于这种矛盾的情感,一直以来从不“唱衰”自主品牌,但对于本身的问题鞭挞有加。而且长期以来的购车推荐反馈也在加深这种矛盾对立的印象,经常是刚刚有人反馈过来说亮点配置超出期望,马上就另有人会抱怨说毛病多质量难满意。
作为中国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印象的一种写照,自主品牌自身虽然在过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蓬勃发展的汽车大市场上却举步维艰。在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统计数据中,自主品牌的销量下滑可以用“自由落体”来形容。1-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8.1%,降幅高于乘用车总体6.9个百分点。其中轿车的降幅更大,1-3月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4 .7%,降幅高于轿车总体12 .6个百分点,这组刺眼的数据现实和客观地表明,自主品牌在这场竞争中,正在滑向溃败的边缘。(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主品牌积久相沿的弊病在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形成之时就已存在。以技术换市场最后被证明仅仅是一句口号,自主品牌的发展到最后还是要从头开始,但此时自主品牌已经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面临着做大的合资品牌的威胁和竞争。为了生存,自主品牌不得不在低端市场寻找机会,同时加大迎头赶上的步伐。(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而恰恰是这种赶超的欲望将自主品牌引入了另一条发展歧途,质量往往与发展速度成反比,发展提速往往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主品牌近几年份额有明显增长,但是投诉也在成倍增长。积病成疾,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质量已经产生了整体的不信任感,自主品牌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价低质差”的烙印。缺乏工业技术积累的自主品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不约而同遇上了品牌和质量危机。
所幸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为了树立国人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消费信心,长城汽车此前就在业界率先提出为新车型提供4年或15万公里质保,而3月北汽E系列车型上市之际,率先在业界做出了对E系列车型提供厂商“三包”承诺,这些消息都意在增强公众对产品的信心。过去一直是“大跃进急先锋”的比亚迪,在上周宣布将旗下全系车型的质保周期翻倍。在发布会上,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坦言比亚迪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曾经犯过很多错误。这种知耻近乎勇的检讨,应算是自主品牌车企对过去“重量不重质”错误思路的反思。
在即将到来的最能反映中国汽车市场状况的北京车展上,120款全球首发车中七成是自主品牌。虽然看起来这有点像个笑话,却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汽车业的创新式成长,是用合资换不来的,只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也只能由本土汽车人完成。所以虽然目前的现实是那样的骨感,但是我们应该为这种丰满的理想叫好。自主品牌已经在质量的“自救”之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有理由相信自主品牌未来会走得更稳、更健康。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