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访谈> 2012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专题 >正文

原创周勇江:汽车服务贸易是金矿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07日 16:00   新浪汽车   字号:

  新浪汽车讯 主题为“挑战与变革”的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4月7日在位于北京望京的昆泰酒店举行,包括众多中国汽车工业界人士在内的各界精英人士,由此能够在一起碰撞观点、激浊扬清,共同凝聚中国汽车未来的力量。在论坛上,中国一汽副总经济师周勇江发表了名为《汽车现代服务贸易业的发展》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一汽副总经济师周勇江一汽副总经济师周勇江

  周勇江: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非常荣幸,感谢贾可博士多次邀请,我非常遗憾,今天我来了以后从早晨八点半一直聆听到现在,我觉得收获很多,尤其是刚才许敏教授的演讲,专业性很强。上午其实就有很多专家、学者谈到了汽车产业的未来,我觉得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令人震撼的,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想下一步有很多发言,我尽量节省一点时间,因为我这个题目和大家的题目有点不太一样,咱们叫“挑战与变革”,而且今天上午谈到的都是汽车工业,因为汽车工业我的理解是在制造业下边的一个车船交通设备制造的一个分支,就这个分支来讲美国汽车制造业、汽车产业格外受到了重视,因为他解决了10%的就业,汽车制造业占比是比较大的。汽车工业中国发展是非常之快,但是非常不同步、不平衡、不完整,整个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和整个价值链的一个结构。

  因为我们都知道2010年,昨天参加艾瑞汽车研究的理会,我看到董会长在会上有一个演讲,说到2010年我们的销售额达到4.3万亿人民币,我们服务业的产值要高于汽车产值,可能是在5万亿的水平。如果仅仅是乘用车的话,我觉得可能在4450万辆的保有量水平。我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汽车产业不包括汽车服务业的话,只是一个制造的概念,如果包括服务业是一个全价值链的概念,对于我们今天有那么多,排在前6位汽车企业集团,应该说自身资源非常丰厚,是一个国际化的汽车制造业,是带有合资、自主、零部件、服务贸易的一个产业,而且在这里面我们只是说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一点,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战略定位,没有形成一个支撑和汽车制造业捆绑在一起,甚至是渗透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应该逐步认识汽车服务业对我们的影响。

  其实我觉得它有几个意义:

  第一我觉得是符合我们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需要。这是摩根斯坦利到2005年经济走势的预测,上面一条线是中国经济的走势,可以在过去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我们的增长速度,未来“十二五”会低于8%以下,“十三五”会低于7%以下。蓝色是发展中国家,浅色是发达国家,我们还是比较低的增加。

  根据日本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个拐点,在初期我们可以看到在如果的69年经济增长高速开始转入一个低速增长的时候可以看到他发生几个变化,还有韩国1998年。我们可以看到服务业占的比重。

  第二是在消费业从60%增长到69%(日本)。还有劳动力的收入占GDP是从43%到54%,韩国是从41%到44%。因为我觉得经济结构的改变是我们下一步在“十二五”、“十三五”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直接影响到汽车产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我们占比是48.6%,11-15年会占到56%,20年会占到60%,是逐渐增高。

  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占到43%,“十二五”是47%我觉得在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服务、一个是消费。因为生产,显然第一生产我们是农业,第二生产我们说的是工业,第三生产是服务业。但是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的,说明我们拉动消费的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消费能够支持我们GDP的话,实际上对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品质和结构是越来越有可持续性。

  这是我们的一个30年的一个展望,其中有加入世贸前十年,还有加入世贸后的,从加入世贸生产是一个封闭的方式,而且在这几年我们是积蓄的很多的消费品,今后汽车作为消费品的一个孕育期,加入世贸以后的十年确实是大开放、大发展的十年,而且整个复合增长率是非常高的。在这七年当中我们已经成为拉动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一个引擎。未来十年我们对这个市场也有一个判断,第一是稳定增长,而且会成为拉动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世界级的引擎,因此很多世界上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市场看待。去年我们看到特别是进口车的量是很大的,占整个乘用车的销量,去年是1270多万辆,占到7.8%,我们的出口只有30多万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有一个判断,就是未来中国市场到2020年的会达到3000万辆一个水平,其中主要拉动市场的动力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还有来自于乘用车的增长。

  那么在细分当中进口车会达到10%,合资会达到60%,合资和自有产品乐观看会占到30%,当然今天上午也谈到很多关键点,我觉得自主品牌不是一个企业的战略,不是一个行业的战略,应该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可能涉及到一些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变革的问题。所以对未来下一步市场的看法。

  更重要的看法是汽车产业链不断的向下游延伸,也面临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已经作为企业发展开发的金山。如果说在2010年的我们保有量只有7500万到“十二五”末可以达到1.77个亿。这就是我们对未来市场的一个预测,你发展服务业凭的就是你的保有量,保有量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对未来市场的与其,主要有三个方面:因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预测不是基于国情,也不是基于非常有连续性的,比如市场经济学的模型,正主要是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还是一个成长市场,更主要是城市之间、市场之间发展非常不平衡,因为我觉得中国政府受产业政策的影响比较大,我们研究政策更主要是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研究政策对这个产业的影响,当然也结合一些经济学和数学模型。另一些方法主要是依靠一些咨询机构,特别是这次咨询得到了罗兰贝格的大力支持,我们就有了这么多支持,所以我觉得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我们宏观经济最主要一个是持续向好,还有就是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47万亿,今年是53万亿,如果按照人均算的话会达到5500多的人均GDP,但是排到前10名的企业,北京排到第8名,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市场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个大家都知道,如果按照有效人数来算,把那些灰色收入都算上的话,其实我们现在人均GDP可支配收入是相当高了。现在我们产品的物价在不断上涨,虽然增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我们的通胀率高一点,但是物价上涨、汽车的价格却在不断的下降。

  下面直接进到预测,全球商用车情况,平均复合增长率是24%,商用车是15.7%。乘用车是在8.9%,到后期是4.7%,整个后来十年复合增长率是在5.0%的水平。乘用车的增长我们也看到未来一个趋势,一个是整个大的环境,第二是产品的价格,第三是我们城市化的建设,第四是我们现在一些负面的东西,有些城市在限制购车,还有不断上涨的油价,现在已经是突破8,而且在向9、10走,这的确是在制约着我们的发展。

  商务车,我们现在商务车其实已经接近饱和水平,商务车的主要驱动是由于先导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先导产业,中国虽然是一个能源的弱国,但是中国的煤炭储运量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近几年煤炭的开采量是非常的,运煤,还有房地产对钢筋、水泥的需要,这些对中重卡车形成了大的需求,现在占到全球的45%,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

  我们的客车也可以看到在未来的时候会占到整个商用车结构的45%,货车会占到15%,结构会发生变化,将来的发展趋势我觉得不是在数量上,而是在结构上、效率上、车型的品牌上、技术的升级上,在如何能够在物流产业的效率进行提高。

  我引用了一个罗兰贝格做合作的引用了一组数据,反映了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的一种规律,美国在1996年千人保有量达到50%,现在中国人一千人有44台(乘用车),巴西是140多台,印度比我们要低一点,我觉得中国现在是44台、接近50台的水平。所以我们根据美国、德国、日本,我觉得中国现在进入到一个投入服务贸易产业的快速发展期,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我们想服务贸易业里面有很多知识,刚才看到这个画面,演讲封面是上海汽车工业公司陈德美老总他带着团队三八妇女节到一汽来进行交流访问,确实我们感觉上海汽车工业发展的线条比较清楚,整车、零部件和服务贸易,在2010年已经达到380亿,其中去年达到了470亿,目标是在2015年达到600亿。当然我觉得今年就会超过600亿,因为从物流产业来看,2010年物流还不到100亿,但是2011年物流已经达到160亿,就说明服务贸易在未来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汽车企业集团是没有去开发的一个产业,如果去开发的是呈几何性的增长。因为服务贸易对于汽车企业集团来说也是一个竞争力利用的需要,特别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也是一个强大的支撑,因为我对服务贸易的理解涉及到的方面很多。

  我再举一个4S店的例子,后来我们研究奔驰在德国,为什么有这么店呢?奔驰在德国一共有570多家店,其中有135家店是奔驰自己投资直营的店,去提高品牌的形象,另外延伸了市场需要,在他的店里面率先尝试了很多新的服务功能。同时在提高盈利方面又给奔驰创造了新的盈利价值。另外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前瞻性技术、信息的储备和及时对技术、竞争信息的反馈比其他渠道给的更加专业、更加直接、更加快捷,所以对企业来讲又形成了一种支撑。所以我觉得是比较好的例子。

  其他例子,包括丰田宝马都有自己的渠道,只是作为对于市场的一种的了解,或者是品牌建立的一种形象。另外也是对开展服务功能的探索,这里不细讲了。

  在国内我觉得可以学到很多,除了上汽以外,我们看到东风南贸做很好,广汽也做的不错,在4S方面不如这两家大、快,这是下一步的潜力,主要是做自有品牌,他的年产已经达到400万,今年可能会更高。因为我们整个服务贸易在中国的集中度还是低,还是缺乏一种深度,特别是有待于一些主机厂站出来形成一种标准、形成一种驱动力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未来研讨的方向。

  所以通过中国现在现代服务业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相比,我们主要是批发,占了70%,而国外是服务业占了70%。批发这块我们占了26%,国外只有6%,汽车农资我们只占是4%,国外是12%,保险是我们占10%,国外是19%。所以你想想汽车后市场难道就没有生产企业有开发的潜力,或者是能驱动你的新车研发和市场进一步的拓展,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

  什么叫服务贸易呢?我觉得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把零部件和整车制造业从研发到制造所有的业务以外的产业都叫服务业。这个服务业包括两类:一类是生产保障类,还有一类是消费类。一类叫B2B,一类叫B2C。所以过去我们企业做,包括我们现在在座今天上午看到有庞大、长久的很多老总,他们能够把经销商产业做的这么好,制造业有这么得天独厚的品牌资源,最重要的是品牌管理、制造思想管理、定位,如果我们在把这个观念转变一下,本人做过制造,也在研发干了有9年的时间,大量的时间20年是从事市场,但是服务业B2C今年刚好是第一年,因为我现在也干了好几个店,所以我真正理解怎么能够做好服务业,而且是金矿,怎么开发好,开发好对汽车服务业、制造业的好处是什么,值得深思。

  这里面讲几个典型:我们从物流角度来说,刚才已经说过物流我们分成三段,一段叫产前物流、一段叫产出物流和产中物流。产前物流是送货制,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我们的生产地点不长国外分布的那么合理,如果是送货的时候,零部件分布规模非常大的可以很及时,如果比较小的话就无法做到低成本、按照一定的服务标准和管理来进行送货,这对生产来说都是有影响的,而且这块的产值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产中不说。产后是两个部分,随着零部件的增大销售是越来越大,产后这块你想想我们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运输资源呢?铁路是非常紧缺的,汽车根本排不到号,去年是2270多万,如果占到10%是相当了不起的。水路更不用说,更加困难,我们去年和前年的前来,包括09、08年的情况,合资企业的市场产能是不足的,处处处在一种被动的局面,因为他的钱已经交给生产制造业,车生产出来已经顺着公路把这个车发出来的,销售准备兑现拿奖金,所以不是车的积压卖不出去,而是运输带不掉,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在大幅度提高。日本是在5%,而美国是在8%,中国现在高达12%。如果物流成本不降下来的,油价这么涨,公路安全管理条例再颁布,我们要保护交通的顺畅、安全,还要低成本的送到、人力成本高涨,所以我觉得物流产业也是几千万亿的产业。现在做的最好的是安吉物流,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

  第二是信贷,我们现在的规模很小,今后是26485亿的,一部分是经销商的融资,还有包括大量个人消费的融资。二手车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做的不活跃,不仅仅是市场管理机制、法规等等,更重要的新车的车龄比较短一些,因为这两年蓬勃发展的趋势,你算下来,你把汽车的车龄按照14年算,从生到报废,现在的平均车龄是2.7年,到2020年是4.6岁,这样的二手车市场才会越来越活跃。现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更新报废机制没有出来,第二是我们的车龄短,另外在二手车交易方面还缺乏一些经验,市场管理不足。像北京辅道不畅,新车就不畅,所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有各循环关系。这里面讲到租赁车、回收报废等等很多产业。

  我怎么描述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呢?曾经工信部的梁部长有过经典的名言昨天董阳在讲话的时候我就学到了,是这样说的:

  第一在世界上如果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汽车强国的话,第一个标准就是他的产量和销量是能够排在前几位的。

  第二就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极其成熟的,而且极其具有竞争力。

  第三就是我们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能够跟别人去竞争的能力一定要足够强。我们就可以看到韩国现代的一些品牌,因为刚才说我们现在和韩国现代确实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今天尹同跃尹总也说过,韩国是作为国家战略来看待的,韩国在1998年的时候要文化兴国,当时我们唱韩国歌曲、穿韩国服装等等一个产业真正能定位成一个战略的话,就说明这个产业在国家已经上升到该不该做,朝哪个方向做,所以我们现在的汽车产业没上去不一定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是一个局部,局部左右不了大局,行业又左右不了的国家的战略,所以我觉得这个距离会越来越大。我的预测到2020年我们自主品牌会占到30%的水平,那时候可能会更低,会被合资品牌的自有品牌占掉。这个是有一点挑战。我就讲这么多。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