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养车贵 公务车受限
香港运输署采用限制私家车等手段来控制车辆数目 用高科技系统来缓解堵塞他山之石
香港交通透视
香港交通能够多年保持通畅,其中一个手段,就是严控私家车和公务车数量。此外,香港运输署还运用乘客信息系统、驾驶者信息系统和自动追踪发送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进一步缓解道路堵塞。多年实践证明,这些手段有效地保证了香港路网的高效有序运行。
私家车:用成本来限制数目
大卫是世界知名投行香港分行的一位分析师,虽然有着过百万的年薪,可他并没有在香港买车,大卫出门的首选是公共交通工具,有一次晚上和朋友消夜完,他没有打车,而是选择了小巴从九龙返回中环的家。有朋友问,以他的年薪为什么不买车?大卫说,在香港买车容易,养车太贵了,即使富贵如他也宁愿选择公共交通。
小马在香港做外贸生意,生意不错,但他不愿意买车。“贵”是他对自己选择的解释,在他眼里,在香港开车,有“三座大山”——上牌照贵、油贵、停车费贵。
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是运输署有意为之。1982年,运输署为控制私家车数量而将首次登记税增加1倍、牌照费增加2倍后,香港的私家车数目不升反降,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都很缓慢,直到1990年前后才回升至1981年水平。
从运输署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一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9年底,香港的私家车就已达到321,617部,而2011年底,这一数字为630,281部。香港用了12年才将私家车数量翻了一番,而广州从2007年进入百万汽车行列以来,短短5年时间,即将于今年迈入200万汽车城市行列。
公务车:10年间减少千辆
在香港,香港公务车的数量可谓是少之又少。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陈芷琪介绍,现时香港政府车队共有约6,340部车辆,当中包括电单车、房车、载客/货车、货车、巴士和特别用途车辆,例如救护车和垃圾收集车。
政府车辆会被分配到各部门使用,各部门须负责其部门车辆的日常管理,每部政府车辆都备有行车记录簿,记录数据包括车程时间、里程数、地点和行程目的。部门管理人员须查阅行车记录簿的行车记录,以防止滥用。
这10年间,香港的私家车数量虽然在增长,但是政府车辆数量却是在不断减少。从1999年的7368辆到2009年的6,340辆,减少了1028辆。
香港政府规定,公务员外出公干,必须选择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即指地铁、巴士、出租车等,并指明“只有在无公共交通可达目的地或有必要的情况下,才应使用政府车辆”,“近几年来铁路网络和公路运输不断发展,公务员外出需要用公务车的情况越来越少,公务车也越来越少。”
在香港,私家车辆首次登记税被分成4个等级,15万元以内的车课税35%,15万元至30万元以内课税65%,30万元至50万元课税85%,50万元以上部分课税100%。
汽缸容量也会直接决定私家车每年要上交给政府的牌照费。1500CC以内3929元,1500-2500CC为5794元,2501-3500CC为7664元,3591-4500CC则为9534元,大于4500CC的车则要交11329元。
香港停车位少且贵。停车位动辄1500港元,在中环等地带,甚至高达3000港元以上。
香港油价高企。油价在15-16港元左右;一箱油要八九百港元。很多人对高昂的养车费用望而却步。
科技系统
香港运输署对未来交通的5大策略,其中一条就是更广泛运用新科技管理交通,以提高交通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促进道路安全。
运输署介绍,香港即将启用高科技来进一步缓解堵塞。这些措施包括:乘客信息系统、驾驶者信息系统、自动追踪发送系统、交通信号、车速、车道及斜道车流的管制系统等等。
空中走廊
在香港,几乎所有人都走过香港的人行天桥。香港电影《志明与春娇》中,情侣初次互留联系方式的地点就是一座过街人行天桥。人们逛街购物,根本不需穿越一条马路。
记者采访时还注意到,香港市区基本没有自行车和摩托车,市民的出行环境相对显得重要,香港政府便因此修建了大量的过街天桥、空中走廊和地下隧道。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不仅有上千条高架路和立交桥供汽车使用,还有数百座人行天桥和地下隧道。
道路礼仪
除了制度和设施。最让人印象深刻还有香港市民的自身素质。记者从旺角乘的士前往中环,一路上,所有车辆各行其道,没有车辆随意乱穿插。礼让的态度让交通持续井然。据统计,香港2010年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人数为117人,每百万人口的交通意外死亡率为17,远比首尔、新加坡、中国台北等先进发达城市要低得多。
同样的素质也表现在行人身上。在红绿灯前,行人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了人车混行带来的混乱。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