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车内空气污染标准应强制化
新浪汽车讯 (鲍家翔 北京报道)
3月2日,在两会开幕的前一天,李书福像往年一样,像外界公布了自己在政协会议上发出的提案。今年选择3月2日这天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由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于3月1日正式实施,而本次李书福的提案内容便是:《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李书福呼吁,希望有关车内车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能够从指南升级极为强制标准,用以规范汽车企业的产品生产,以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的日渐成熟,车内空气质量已成为消费者选车、用车的重要标准之一。近来有研究表明,当下国内市场新车乃至二手车车内,有毒气体大量存在。美国一项检测发现,车内共有高达100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关专家指出,从汽车内部散发出来的,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乙醛、烯烃、芳香烃、丙酮等;从外部进入汽车的则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
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有三个,第一个是新车的车内各种配件,如座椅、坐垫、座椅套和座椅面料等;第二个污染源是车内饰,如车内地板、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窗帘等;第三个污染源是生产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等。据调查,目前一辆家庭轿车使用的黏合剂用量达5公斤以上,最高的可达27公斤。与室内环境相比,车内空间更狭窄、更密闭,尤其在夏天,车内材料在骄阳下封闭暴晒后,有害物质大量挥发,浓度可能会增加数倍。
德国最早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控制,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美国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对材料进行法律化约束要求。但是,由于中国没有这一套控制标准,所以导致了大量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在欧美投放的产品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我国有关车内空气质量污染造成身体伤害的事件和诉讼案件也屡屡发生,但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对于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的问题基本处于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的“三不”状态,导致广大消费者无法对自己面临的伤害采取保护措施。因此在这次提案中,李书福呼吁国家环保部、质检总局牵头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那样,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污染有知情权。
李书福委员在他的提案中指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从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在车内污染方面的维权有了依据,但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还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从实质上对车内有害物质进行抑制。必须强化汽车行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防止车内空气污染对消费者的危害。
而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强制标准的出台也将使其获益。“当这些指标成为强制标准,所有企业面临同样的法规要求,那对于大家而言也都是公平的。”李书福认为,统一的标准给予企业统一的规范,才能进一步促进车企对于车内质量的保障,如果总让“老实人吃亏”,即使坚持使用节能环保材料造车的企业也会慢慢消失积极性。
“造车很容易,但是要造好车、让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让自己的企业有效益,并且能够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李书福在谈起自己多年来的造车体会时这样认为,“做好车要有艺术境界,需要浓厚的文化品位。”而这些境界与品位从何而来?就是对人性、对道德的理解与遵循。
李书福自己认为,对民生最大的保障,最基本的底线就是要保证空气、水、土壤的清洁。而吉利正在致力于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吉利品牌下车型已多数达到或超过《指南》中所提到的标准,而沃尔沃品牌产品更是以十倍的成绩高于这些标准。当下吉利正在着力于学习沃尔沃品牌在车内污染防治领域的先进经验及技术,将这些以人为本的考量和要素打造为吉利自主品牌的软实力。
在谈及对于该提案的前景的看法时,李书福表示,在制定提案的同时,他已做出了长远打算,将车内空气污染的防治作为了一项长期计划进行逐步的改进、升级。同时,他也在考虑在汽车界寻找到在这一领域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推进这一标准走向强制化的进程。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