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突然转向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3月01日 10:54   汽车商业评论  刘宝华 字号:

  突然转向

  2011年初,私人购买补贴和车船税法让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在政策优惠上差异巨大,在业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议和论战。

  争论焦点从路线之争又扩大到充电/换电、交流/直流等模式选择上。电力企业之间、电力与石化企业之间争夺基础设施话语权的斗争也愈演愈厉。原本清晰明确的发展方向从下而上变得模糊不清,左右摇摆。

  虽然2011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科技规划”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重点,进一步强调了电动车的领导地位,并对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做出跨越性规划,依然没有平息路线之争,抨击“弯道超车”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

  由此,2011年7月16日,温家宝总理发表在《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被不少业界专家错误地解读为政府高层对电动车失去耐心。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仔细研读就会发现,温总理的文章重点并非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路线之孰优孰劣,而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出现的做法问题,并且句句击中要害。

  愈演愈烈的对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质疑让温家宝觉得“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他在文章中指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必须选择好方向和技术路线,其次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要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正是这一点上暴露出我国体制上的一些突出问题,各部门、各行业往往不能在国家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体制问题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这样会造成的后果有三:“一是无序发展,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起步和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三是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

  总理没有指出的是,国家政策鼓励的具体操作上的失误,让一些从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基础研发的企业,趋向于短时间拼凑组装出整车以期争取项目扶持基金和销售补贴,至于真正的研发就被束之高阁了。

  温家宝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技术发展程度的结论是:“混合动力车现在有了一些进展,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踪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靠进口。”

  这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多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多问题上,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形成多头管理,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商业推广迟迟未能实现。国家质检总局、交通部也以各种法规和行政命令插手该领域,各部门从自己角度出发,思想不一致,形成六神无主的局面。

  经过3年的时间,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没有实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与3年前相比,商业化进程依然裹足不前。

  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208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入汽车新产品公告,其中有73款混合动力汽车、126款纯电动汽车和9款燃料电池汽车。然而,进入公告的208款车型,实际产量不到1万台,且大部分是在示范实验阶段。

  而从2001年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至今,在11年时间内全国仅有1.3万余辆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私人购买不足千辆,在汽车工业中微不足道,令人慨叹。

  但《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如果因此就改变以电动车为主的战略而实质性地转向混合动力,情况只会更糟。与电动车相比,混合动力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知识产权已被丰田等跨国车企封锁殆尽,支持混合动力也许会在商业化进程上快一些,但付出的代价则是民族汽车工业进一步的依附局面。

  应该看到,在所有汽车领域中,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仍是电动车,续航里程、电池成本、基础设施、全过程排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加以解决。最初确立的“三纵三横”在战略上并没有错误,错误的是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如怎样鞭策企业真正自主研发、怎样通过更科学的方式推动商业化。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要真正发展,又迫切需要解决温家宝总理所提到的“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的问题。2010年8月成立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显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症结在于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实质的意义。

  2009年12月,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全球合伙人及亚太区汽车核心组总经理孙健曾发了一封名为《为了实现国家战略,需要全新的思路来发展电动车产业》的公开信。他在信里已经指出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中央政府主导下集全中国之力的政企结合的全新发展模式。

  孙健建议在国务院下面建立“国家电动车产业管理局”来全面统一管理有关电动车的规划、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和实际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国家级的目标设定、资源分配和实施责任统一于一体,集中国内外资源,合作共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更高起点上起步协同研发进程。(详见2010年《汽车商业评论》1月号报道《孙健的公开信》)

  2011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它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纳入鼓励范围,但规定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的外资比例不能超过50%。

  2012年1月30日,此项政策正式实施。这对于促进外国企业联手中国本土汽车公司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拓不无好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国政府必须明确对以电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方向,电动车自燃、技术路线争议都不应该阻碍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或许仍可期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