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合资豪华车出口事件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3月01日 10:39   汽车商业评论  杨与肖 字号:

  奔驰、宝马将在中国合资公司生产轿车出口的举动,也许只是一次尝试,但在未来却有可能改变中国制造的现状

  追踪 TRACE  / /   ABR记者 杨与肖

  销量增长、建厂扩产,这是近几年来中国汽车界在谈及豪华轿车时最热衷的话题。不过,2011年12月发生的两件事情可能会让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12月2日,华晨宝马有限公司在沈阳大东工厂举行了中国造豪华车的首次出口仪式。待法律和海关相关手续办妥之后,停在工厂内的一批宝马5系轴距轿车便将通过天津港出口到中东、非洲和俄罗斯。

  仅仅两个多星期后,北京奔驰也宣布将通过戴姆勒集团的全球营销渠道,出口35辆长轴距E级轿车,目的地为南美市场,而东欧、东南亚和中国香港则在日后的出口规划单上。

  不用怀疑,这肯定是值得庆祝的,至少在政治意义上。

  197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汽车合资企业,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的汽车制造水平,将产品出口到国外,以赚取外汇。但30余年过去了,合资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在中国市场消化、销售。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也有过合资企业海外出口的案例,如2002年,上海通用向菲律宾小批量出口GL8商务车;2006年,又向智利出口了1400辆赛欧,等等,但从未成为主流。除了本身产能紧张,分身乏术外,避免与当地销售的汽车争夺市场份额也是合资企业中外方忌惮出口的重要原因。

  当前,国内汽车出口的主力军是自主品牌的经济型汽车,出口目的地仍以欠发达国家为主,产品溢价能力不高,而且存在大量赊销现象。2011年,中国整车出口81.43万辆,其中位列前三位的奇瑞长城和江淮占到了31万辆,出口目的地主要为巴西、阿尔及利亚和越南。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两家合资公司此次出口的数量仅有几十辆,但起码留给了外界“中国制造的高档汽车品质已经达到了在全球其它地区出售标准”的印象,这在舆论层面则更显意义重大。

  此外,如果中国的合资企业能够成为出口生产基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境况下,利润丰厚的豪华轿车也将成为国家赚取外汇的一种手段。

  愿望总是良好的,而在目前阶段,这两起出口事件对合资公司,尤其是外方的商业战略方面或许有着更为实际的意义。

  在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Olaf Kastner)看来,出口“从长远角度来讲是一个战略性的考虑和部署,这个部署,首先是去探索和试探国际市场的情况”。而《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种“试探”很可能是在测试国外市场对加长车型的反应。

  华晨宝马生产和技术高级副总裁方诺德(Knudt Flor)曾表示:“宝马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市场决定生产,中国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建立生产基地。第二个原则就是我们生产的车型是在任何其他市场都能销售的,符合我们全球的质量标准。”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中仅有中国在生产和销售加长版轿车,并且销量巨大,为外方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如果通过此次

  “试水”,证实其它市场对加长车型同样具有需求,那么中国的销量“神话”便有机会得到复制。

  这一点从两家企业选择出口目的地便可以看出。南美、中东、俄罗斯,均是销量增速迅猛的新兴市场,此地的富裕阶层在代步工具上普遍有着追求大而舒适的心理,这和中国消费者非常相似。

  其次,此次出口国际市场还有着让其它地区认可中国汽车合资公司的目标。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戴斯(Frank Deiss)说:“我们希望长轴距E级轿车能作为探索海外市场的‘敲门砖’,让更多海外用户有机会了解北京奔驰。”

  长期以来,很多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汽车普遍抱有低价低质的印象。当前,宝马和奔驰在中国的工厂均是在全球产业布局中最为先进的。而且,中国汽车制造的零部件产业链布局相对完善,人力成本低廉。此次“试水”如果成功,扭转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识,两家合资公司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宝马和奔驰的出口生产工厂。

  以俄罗斯为例,宝马在当地市场上供应的汽车基本是通过位于加里宁格勒的制造厂SKD组装完成。2010年宝马的销量为1.86万辆,优于奔驰和奥迪。据海外媒体报道,宝马正考虑在俄罗斯实施全面生产,但当地的零部件配套并不完善,建厂成本颇高,而且市场前景也不明朗。华晨宝马的产品能够出口到俄罗斯,也未尝不可。

  除此之外,两家豪华车制造商选择在此时出口还有一个目的便是规避中国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

  近几年来,中国豪华车市场近乎疯狂的增长鼓励着“德系三大”积极扩建新厂。根据各个公司公布的计划,华晨宝马到2014年的产能规划是30万辆,北京奔驰和一汽-大众奥迪到2015年将分别达到40万辆和70万辆的生产能力。

  然而,未来也许不会像现在估计的那么乐观。2011年,中国豪华车30%的增幅虽然远远高于2.45%的市场平均水平,但相对于前几年动辄60%、70%,甚至80%的增幅,还是开始呈现出了放缓的迹象。

  产能储备过剩也许将是中国的豪华车制造商们将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前,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产品出口将成为他们转移压力的方式之一。

  正如康思远所言,“一个企业如果以长远的眼光看市场发展的话,一定要能够预见到如果将来市场出现波动的话,该如何继续保持这种稳固、稳健的发展”。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现在,宝马和奔驰正在中国市场做出这样的思考。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