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费限制的是穷人
石兆
每天开车徜徉在北京这个“首堵”之地,要说心情很好肯定是瞎说,除了放长假的几天之外,在北京买车就是一种罪过,不但上路开车拥堵,而且每周还有一天被剥夺了使用自己财产的权利,也就是那个没有经过听证的限行政策。但这么多不利条件之下,北京的车依然不少,倒不是说大家都喜欢堵在路上,而是公交系统毕竟不够发达,很多地方也不是城铁、地铁能够到的,即使能够到达,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也是挺遭罪的一种过程,在公交系统上的乘坐体验绝对说不上有什么尊严,而是经常被弄得很狼狈。这话说得当然颇有优越感、精英意识,但很多人买车除了方便之外,能够不用去挤公交,想必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并不是每个买车的都是有钱人,每次汽油涨价都让很多人相当愤怒,除了油价之外,车辆使用的成本也是挺高的,城里的繁华地区停车费之高也是普通人难以承受。在这些用车成本之外,城市拥堵费看来也是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近日在新华信汽车市场研讨会上透露,为了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国内一些大城市今年很可能会制定“交通拥堵费”政策,他还建议,消费者应理性购车,并把需求当做购车选择的首要衡量指标,购买行为不应过于受到车价下调的影响。
对于什么是理性购车,大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对于理性这个说法大概官方与买车人想的完全不同。当年我们发展汽车工业的时候,官方希望大家都理性地认识到车辆是解决我们出行的一种良好方式,也是提升经济的一种好方法;等到开始拥堵了,这种理性就换成了现在这种表达方式。理性这东西往往随着时事的变迁而流动不居,也算是与时俱进的常态。但我们要理解这种随时变化的理性,还是相当困难的,总有跟不上形势的感觉。
我倒是有另外一个比较理性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交通拥堵费。
您看,这个政策从表面上看还是挺公平的,谁有钱、或者至少暂时有这个需求,就可以花钱购买某个时段行使在比较拥堵的路段,看上去挺符合市场原则的。但您想过没有,这个所谓的公共空间或者紧俏路段是所有人的钱建设的,不是专门给当时花钱的人使用的,这东西不是飞机的头等舱,多花钱就能买到。
即使我们承认这种购买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也可以看看到底是谁购买了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权。一般来说,这是有钱人才能满不在乎支付的范畴,就像油价一样,对于很多有钱人一样,每个月增加的那点儿油费根本不是问题,每个月多几百块的拥堵费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但同样需要这部分公共空间的普通人就完全没有这个底气了。有钱人还好,咱们这里还有大量的公车存在,他们大概也是不会自己花钱的,那么,他们如果使用这部分公共空间的话,其费用就会由财政出钱,然后就等于是全体老百姓埋单。即使他们因为牌照的关系不收这笔钱,也一样等于侵占了其他人的使用权,还是等于占用了其他人应该有的份额。
哪怕是上述问题都能得到合理的解答,按照我们这里收钱的规律,这笔钱收上去到底能做什么用,恐怕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不得而知。收钱要收得有道理、收上去之后做什么用要公开透明,这是现代政府行政收费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咱这里往往是政策也定了、钱也收了,最后到底做啥了不知道,反正就是找个市场经济或者与国际接轨的借口、甚或什么借口都懒得找就可以收钱了。这钱真是来得容易啊。
作者为资深时政评论人士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