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金砖四国车市为何疲软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2月15日 14:10   汽车商报  程晓东 字号: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首席汽车分析师    程晓东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入世以来最为艰苦的一年。尽管作为消费主要增长动力的乘用车去年销售1370万辆,同比增长2.8%,但如果排除市场水分,再算上去年年底的压库行为,2011年国内终端市场的实际销量应比2010年大约有7%的负增长。 

  无独有偶,身为金砖四国(BRIC)、曾被跨国车企锁定为继中国之外又一极具增长潜力的印度、巴西市场也同样遭受了风光不在的窘境:印度市场份额最大的玛鲁蒂铃木损失近5亿美元,减产达8万辆;巴西车市增速疲软,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新兴市场金砖四国中只有俄罗斯年销量保持了增长,累计实现销售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265.3万辆,同比增长达39%,但其销售总量仍显偏低。

  当新兴经济体最具代表的金砖四国经济增长渐归于平寂,光芒不再熠熠生辉之际,后继之争却依然激战正酣。作为金砖四国合作机制轮值国主席的中国,已于2010年年底正式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四国集团,然而关于金砖国家位置的争夺仍在继续,印尼、墨西哥甚至韩国都曾表示过成为金砖四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金砖国家”)集团一员的愿望。

  不可否认,随着新兴市场投资价值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愈发不可或缺。然而,仅从汽车市场的角度而言,吸收新鲜血液的金砖国家集团,其汽车市场是否能再现前些年的辉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车市表现长期坚挺的“金砖四国”为何呈现了疲软之势?笔者看来,各国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总的来说,反映了某一国汽车市场与该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步调趋同的大趋势。这种趋势来源于两方面原因,即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汽车业的国际化分工协作。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处于整个经济环境中的每个个体,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将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减轻,却无法完全消除;汽车业分工协作的全球化格局,则更容易使发生在某个具体国家的个案,放大到全球汽车业的共性层面,从而带来更为显著的“蝴蝶效应”。去年日本地震海啸带来全球(不仅仅是日系)汽车关键零部件供货不足,就是很好的例证。

  另外,由于金砖四国独具的市场增长潜力与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跨国汽车集团争相涌入,使中、印、巴、俄四国本土车企都多少受到一定冲击,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高、人才储备不足以及转移防范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及资源成本的价格优势,本土汽车产品处于技术水平含量不高,产品模仿痕迹较重,品牌认知度较低的相对弱势地位。金砖四国车市除了受本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外部环境影响外,过多的政策干预也是影响车市起伏变化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各种制度、政策仍有待完善的新兴市场中,当地政府对仍显脆弱的本土车企保护之伞随时可能打开,而对于外资车企的板砖亦时刻可能抛出。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环境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吸收新的成员,固然可能更好抵御经济大环境带来的影响,却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对汽车业来说尤为如此。

(编辑:大大_Sunny)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