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整车出口81.43万辆 背后危机重重
2011年汽车产销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车市增速创13年来新低,而整车出口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创历史新高。这是上周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所公布的数据。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汽车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海外运作经验,出口的结构正在改善,轿车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但光鲜的数据可以扮靓销售表,并不意味着汽车出口之路真的充满阳光雨露。实际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其他国家增设贸易堡垒等诸多不利因素,有车企人士表示,去年仅有一半企业的出口业务有利可图。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利空因素还没有消散,它们给2012年的出口业务蒙上一层阴霾。
巴西成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来自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显示,2011年汽车出口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比上年同期增加26.94万辆。出口对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达60.79%!
去年国内出口量最大的企业是奇瑞汽车,该企业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告诉南都记者,奇瑞汽车2011年全年的出口量为160200辆,同比增幅达73%。长城汽车宣传部长商玉贵在采访中提到,该企业位居第二,总出口量为83117辆,同比增加了50%。江淮汽车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出口量由2010年的21600万辆猛增到66300辆,增长约为2.07倍。
2010年中国汽车最主要的出口国是阿尔及利亚,紧随其后的是越南、埃及、叙利亚与智利,而南都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去年前11月的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阿尔及利亚受战乱影响,在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国排行榜上的地位由状元变成了探花,前11月该国从中国进口了73000辆车。
虽然巴西在去年9月大幅提高进口汽车的工业产品税,但该国在中国汽车出口版图的地位仍然节节上升,排名由2009年的第17名升至2011年的第1名,前11月共有104000辆中国汽车在当地销售。江淮与奇瑞均把巴西当做最大的汽车出口目的国。据新华网报道,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在巴西的销量分别为2.37万辆和2.17万辆,占当地进口车份额依次为11.9%与10.9%。排名第二的国家为俄罗斯,它是长城汽车最大的出口目的国,该企业去年在这个国家的销量超过了2万辆。
出口“大跃进”
合力的作用令得汽车出口在春节前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表。从数据上看,中国汽车出口在2008年之前一直增势较好,而经济危机令企业的海外销售业务遭遇点刹,2009年表现低迷,2010年、2011年两年出口业务一直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销量有较大的提升,最终在2011年以81.43万辆的业绩创新高。
此外,从去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自主品牌车企为了提升销量也得加快出口业务的发展步伐。以奇瑞为例,该企业去年全年售车64.17万辆,而海外市场的份额约25%,对扮靓销售表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车企快马加鞭在国外建立K D工厂,发展经销商网络的举措推动了汽车出口量的上涨。
而中国的汽车出口基数较低,也为2011年出口“大跃进”提供了基础。目前我国的汽车出口数量与日韩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1年中国汽车出口81 .43万辆,而韩国的汽车出口当年也创了新高。韩国知识经济部本月10日表示,去年韩国出口汽车315 .193万辆,同比增加13.7%。中国的出口数据与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也给国内的出口业务提供了空间。
井喷的背后诸多危机
高增长的光芒无法掩盖其背后的一系列矛盾。中国企业在海外销售之路的第一个拦路虎是人民币升值,这对出口利润的影响非常大。“目前出口的企业中仅有一半在挣钱,另外一半陷入亏损的泥塘。去年的利润率一直在下降,但由于总销量明显增加,因此有些急于彰显出口业绩的企业便回避这个问题,一直强调这个业务的利润在增长。”某自主品牌一位海外部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数据看上去很美,但是出口的形势其实很严峻。
但由于中国汽车的溢价能力没有随销量增加而提高,因此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等因素无法通过提价来消化。虽然这几年轿车的出口量明显上升,目前在整车出口中所占的比例约为44%,但出口的结构性缺陷在改善。但是出口的车型仍以经济型为主。“高性价比”是中国汽车在海外竞争中最突出的优点。数据可以直观看出这一点。去年前11月,我国累计进口各类汽车93.24万辆,累计进口金额387.35亿美元,每辆车的单价4.15万美元。同期汽车累计出口78.14万辆,出口金额99.12亿美元,每辆车的单价是1.27万美元。进出口车的销售金额差别非常大,产品的附加值自然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就出口产地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汽车(含零部件)已经出口到210个国家和地区,整车出口涉及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但发展中国家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其中,北非和中东地区又占据其中绝大部分份额。南都记者采访获悉,2011年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中国企业依然未能在质量与排放标准严格的欧洲与北美地区打开销售局面。而一旦新兴国家的经济、政治局面出现变化,或者是堆砌了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就得另外开辟新的市场,海外业务的发展增添了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制定出长远的出口战略规划,这是去年的发展给今年留下的一道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林辉莹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