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第八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专题 >正文

徐长明:汽车总体市场与区域市场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12月11日 15:02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新浪汽车讯 第八届进口车高层论坛于今年12月11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本届全球汽车论坛“消费升级 增速放缓: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新浪汽车协办。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先生发言实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

  徐长明: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就汽车总体市场和区域市场进行交流。我和大家交流三个观点。第一,2011年汽车市场增速大幅度下滑,是政策退出和宏观调控叠加共同促进的结果,这是短期的。第二,2012年汽车市场将恢复到常态运行的态势。第三,汽车市场的西移和下沉是长期化的一个大趋势。

  第一,今年的车市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增长速度我看了一下数据,是99年以来最低的水平。一到十一月份汽车总销量是1682万辆,同比增长为2.6%,进一步下降了。其中相对好的是乘用车8.6%,最差的是微型客车,下降了9.8%,中间是商用车,下降5.9%,微型客车之所以下降这么大的幅度,这是和去年前年它享受了特别大的优惠政策有关系。因为微星客车享受了双免的政策,等于是前年它降价15%,其他车型享受的力度不够,所以今年它下降的幅度最大。

  从乘用车来说国产速度是8.6,内需的数据是国产车减出口加进口,这个数据是8.9,和去年37.4相比,下降是18、29个百分点,这个力度是相当之大的。所以,我们在座的进口经销商比较多,感觉不太明显,国产经销商感觉会很明显,自主品牌感觉就更明显,这个速度是不均衡的。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2009年我们出台了那么多的鼓励政策,在今年都一起退出了,现在就还有一个3000元节能惠民的政策,实际上从9月份开始力度也大大减弱,补贴车型越来越少。第二个政策是货币政策紧缩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虽然每一年也都是9%的增长,但是由高到低和由低到高给消费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年是由高到低的。这是两者叠加导致的变化。

  今年我们估计乘用车的增长率接近10%,后面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估计也高不到哪里去了。所以今年商用车总需求比去年略有下降。汽车总需求增长是3%左右。很多企业把去年已经销售的车计入到今年的销量中去,所以12月份的销量还有可能往上走一走。这是一个短期的水平,不个持续。2012年还会恢复到一个常态的运行态势。2012年汽车市场运行走势到底怎么样?宏观来讲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汽车市场长期潜在的增长因素,你别去控制和限制,看它的自然增长在什么水平,这是一个基准线,比它高还是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再就是汽车产业自身的政策。从长期潜在发展速度,我们有一个规律,我觉得明年仍然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区间的年份,根据我们对全球汽车市场先导国家做的分析,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都有两个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个高速增长时期是在1000个人5-20辆车的时间,这个时期需求增长速度最快,我们算了一下年均增长率一般在30%左右,实际的时间在5年左右。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从1000人20辆车到130辆左右,这是第二个高速增长期,速度在20%左右,比第一个增长期下降10个百分点,但是持续的时间更长,大概10年左右。也就是说一百户家庭有50辆车,过了这个大数以后就开始缓慢增长了。我国的家庭基数比较少,大概是三口之家,所以我国折算出来的家庭户数是300户多一点,所以我国目前还处在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为什么说第二个时期比第一个增长时期速度要慢,第一个增长时期,由于汽车保有量水平很低,这个时期的汽车销售增加主要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购买力增长多快,汽车销售量就有增长多快,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制约。

  到了第二个增长期,汽车销售的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还是经济发展,如果没有经济发展速度,这就起不来。我们下面比较了日本和韩国,他们都是迅速实现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增长,但是巴西、泰国、马来西亚等都没有迅速的实现第二个高速增长,那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发展遇到了障碍,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但是光有经济发展还不行,我们看第二个发展期它的下降因素起了一些变化。就像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已经遇到了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停车场的问题,这些方面如果不能有效同步改进,就会成为制约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就不能够和购买力增长等速增长。在我国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交通拥堵问题,停车场少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全国范围内能源的问题都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二个高速增长其的速度要比第一个时期慢一些。从下面的表中可以看到,日本第一个高速增长期千人达到了年均35.8%增长,韩国是81-85年,达到了25%,我国是2001年到2008年达到了30.4%,在2009年开始往下走,但是我们来了一个刺激政策,刺激的它比前一个发展期还要快。

  第二个增长期日本是1065-  1973年,年均22.2%,韩国是1986-1997年,年均增长20%,我们过程是12-14%,比他们要低。所以,我国是要比日本、韩国相对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个过程。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改革主要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率,加大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客观上我们的收入差距迅速拉达,特别是过去这几年。从普及率来看,一个国家收入越均等,耐用消费的时间越短,这就是日本,他们的收入差距非常小。我们韩国比它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时间就长一些。我们现在的收入差距在全世界已经比较靠前了,你这个时间即使买得起,但是到下个阶层又需要几年。我们现在的收入差距呈现几个方面,城乡差距、垄断行业竞争比较低,竞争越充分的行业收入差距越低。所以,导致我们比他们要花的时间长一些,大概是12到14%,每一年的规律是不一样的,按照我们以前的测算规律来看,从2009年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但是2009年由于有政策刺激,把政策刺激到了50%,所以后面的规律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我们明年的速度有可能提前达到15%、16%或者是13、14%大概我们估计潜在增长速度应该降到了15%左右,明年到底比15%高还是低,我们要看经济,大部分专家对明年经济预测都是在8.5%到9之间,根据我们以前历史来看,9作为潜在增长速度,当经济情况掉下来的时候,汽车增长率还有可能出现负增长,是这样一种关系,它不是平稳的。

  明年的政策我们觉得应该不会出台大力度的刺激性的全局性政策,也不会出现大力度全局性限制性政策。历史上我们只出现过一次对汽车全局性的鼓励政策,这就是2005年,再没有一次。2009年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刺激汽车,那是因为整个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太快,所以选择了十个大的产业,当然拿出真金白银最多的就是汽车行业。被汽车刺激了一下,之后之前都没有过,明年宏观调控还是处在一个调控的味道上,这种情况下对汽车大面积普及不可能,但是也没有理由对它限制,明年的风险是区域性的限购政策,今年有北京和贵阳。再往下走,像兰州这样的城市,高密度的城市可能也很难,像兰州是黄河穿过的,这种特定地理位置决定了。还有汽车的保有量就很高,像一些浙江的城市。所以,总的来讲,明年从经济到政策两者都没有导致汽车大大高于潜在增长速度或者是低于潜在增长速度。所以,明年它应该回到和潜在增长比较相近的程度。

  第三,汽车市场的西移和下沉是大趋势。这张图反映的是我们的车市向二、三线转移的趋势。下面的图是三线城市占的份额,一线城市每年下降二三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每年上升三两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在2020年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至少55%左右,一线城市有可能会下降到15%,二线城市大概在30%左右。这个判断主要是两个依据。第一是发展阶段和人口所决定的。

  这张图是反映发展阶段的。我们把一线城市细分成一级和二级。二线分成三和四,三线分成五和六。一线城市的千人保有量已经达到124辆,今年应该已经达到140辆左右,很快会达到160辆,按照中国的情况它就几乎不再高速增长了。这就是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所以不能再要求北京的经销商每年销量扩大多少。但是反过来看三线城市,它的千人保有量分别只有16和12,还处在我们说的第一个高速增长期。这些地方不要去控制也不要限制,年均增长率就在30%左右。六级城市年均30%,五级城市年均25%,大概差不多,如果经销商老总分配任务,先划一下级,十个城市可能有一个是对的,大数是对的,否则的话你的份额就会下降。

  光有速度还不行,还要看人口。我们的三线城市人口是25.9%,所以从人口来说它也能支撑为往西部转移,它的速度很快,人口基数又很大。

  这是规律,能不能转要看经济是否往这方面转移。我们的判断现在经济就在这样转移,而且以后也是。这主要是我们的产业在向那边转移构成的。我们把它分成一二三线城市,三线城市占GDP比重逐年提升,现在到了37.5%,每年差不多一个百分点在往上走。一个是来自东部地区转出的压力,二是来自二、三线城市吸引地动力,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就会导致不断的往二三线城市转移。

  我们看一线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人均GDP基本达到了6000美元,按照我们现在的生活成本计算,这些地方已经不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应该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我们大量的产业,不管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沿海地区希望在那些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像深圳的富士康在前些年就大幅度往外移,深圳政府很高兴,但是很多地方像河南还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就要转移出来。这种情况还有河南、四川、山东、湖南等等就有吸引的动力。所以富士康牵出来以后在重庆搞了一个,在重庆、湖南、成都、各搞了一个。所以,再加上我们的政府给予的支持,以前我们是迁移人口,现在是转移岗位,过去是资金转移劳动力,现在是劳动力转移资金,哪儿有劳动力产业那儿去。这是这今年我们做商务车研究的时候,明显发现成都特别是重庆的物流发展非常快,大量的产业转移过去了,这样造成了GDP增长快,一部分人由买不起车变成了买得起车,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说我们下一步产业往这儿转移,由于规律的作用,带动我们整个汽车市场将会向中部,这几年是中部,马上往西部,这两年是二线,迅速往三线,这个转移速度会非常快,大家对这些地方的网点布局要加大力度。当然,我们作为企业光有网点布局转移是不行的,那些地方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在各个角度都有很大差异,光网点布局是没有用的。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再细的不和大家交流了,花这些时间和大家交流三个观点。谢谢大家!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