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 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专题 >正文

冯飞:未来10年节能80%来自传统车节能贡献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9月04日 09:20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新浪汽车讯 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的高层就汽车产业发展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新浪汽车视频直播此次论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演讲题目是“ 我国能源战略与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浪汽车第一时间从现场发来实录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冯飞

  冯飞:谢谢,谢谢张主任!各位新老朋友、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规模、权威性的年度汽车产业峰会。我想主要讲几个观点。就能源战略和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谈个人的认识。我想从能源的战略角度来看,有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一,节能的问题。自从“十一五”以来,我们确定了能源优先的整个战略思路,我记得我们很多年前,在2004年当时提了一个观点,把资源节约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几年之后被中央所采纳。“十二五”节能目标确定,大家都知道,就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6%这样一个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十一五”,我们“十一五”的时候,单位GDP能耗下降20%,实际完成的是19.1%,那个目标是20%左右,实际完成19.1%。从整个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看,实际我们讲了,三个领域、三个途径,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分析的话。三个领域就是工业、交通和建筑三个领域。从三个领域的情况来看,“十一五”主要还是工业超额完成,而使得我们才能够达到19.1%,接近20%的节能目标。统计数据来看,我们整个工业单位增加值所实现的节能,节能的总量超过了全社会整个的节能量,也就意味着说,是工业的节能,由于它的成绩比较突出,20%几的单位增加值能耗的下降,而弥补了建筑和交通节能成绩不太好这样一个情况。也就对于“十二五”来讲,从这三个领域来看,除了工业之外,建筑和交通的节能,我认为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尽管“十二五”时期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比“十一五”20%看着数据上要小一点,但是难度要大,为什么难度大呢?刚才第一个方面我已经讲到,“十一五”主要是靠工业,“十二五”恐怕仅仅靠工业不行了,交通和建筑领域的节能,必须取得显著的成绩才行。我刚才讲到,工业在“十一五”时期,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的下降25%左右,在前几天,在讨论“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节能的时候讲到,工业领域“十二五”的节能恐怕很难达到20%左右,可能在16%、17%的样子,也就是说,如果在完成“十二五”总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交通领域、建筑领域的节能要比“十二五”做得好得多,这是第一个,从这三个领域来看。

  三个渠道呢,或者叫三个途径呢,一是结构节能;二是技术节能;三是管理节能,三种方法来实现节能。

  就“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技术节能所完成的,主要的贡献来自于技术节能。

  技术节能的贡献率,我们大致测算了一下,大概在80%以上技术节能的贡献,我指的是全社会单位GDP能耗的下降。技术节能当中,我们主要讲技术节能是单位产品能耗的下降,比如说火电供电能耗的下降。技术节能当中主要还是采取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小的生产能力这样一种方法来实现的。当然也有真正采取技术节能的一些途径,但主要还是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来完成的。

  换句话说,“十二五”我们还有多大的潜力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比如像火电这个领域,“十一五”期间已经讨论了70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也就是说在三个节能途径当中,“十二五”更多的要靠结构节能的贡献,在技术节能当中不是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能够解决的,而是确实地要采用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同时,要加强管理节能的工作,提高管理节能对整个节能的贡献率,也就说从整个形势来看,“十二五”,我觉得虽然完成16%多有的能耗下降的目标,数据看起来小一点,但是难度要比“十一五”要大得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说我们要考虑“十二五”期间交通领域的节能是什么。

  刚才我讲到在工业领域节能,“十二五”规划讨论当中,实际上我讲的一个观点就是,除了我们关注工业过程的节能,生产过程的节能之外,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向全社会提供节能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节能的问题上,第二个要考虑的就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在《“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提出来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怎样控制,我想这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总量控制到多少?这个总量控制的目标怎么来实现?我觉得这个问题正在研究过程当中,但同时也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第一个。

  第二,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刚才是需求。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结构优化是一个大的话题,大的问题。从我们整个能源供应结构来看,70%是煤,世界的平均水平是30%左右是煤炭,OEC国家的平均水平在20%,也就说中国煤的比例比OEC国家高了50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40个百分点,这样就带来一系列问题,我们单位GDP能耗比较高和我们的能源结构有很大关系,也就说我们优质能源比例偏低,污染排放比其它国家多得多,比如说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系数。

  “十二五”期间怎么调?就有一个规划的目标,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要从目前的8.3%提高到11.4%,所谓非化学能源主要包括核电、可再生能源,这个可再生能源当中是包括水电的。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本人估计到2015年,风电整个的装机容量恐怕要超过9000万千瓦的装机,甚至是超过1亿千瓦的装机,风电。我们去年整个风电的装机4400万千瓦,已经世界第一,也就说在位来五年,我们风电的装机肯定再要翻一番。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十二五”时期要有大的发展。我们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也就几十万千瓦,到2015年,我本人估计,整个光伏发电的总的装机量要超过两千万千瓦,当然这个目标,我本人是持这样一个态度,就是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核电的发展会相对减缓一点发展的速度,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发展要比原来的预期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才能够完成11.4%的目标。

  除了非化学能源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天然气的问题。我们从整个能源结构可以看出来,看这个图,橘黄色的颜色是天然气的比例,中国的天然气比例很低,不到4%,OEC的国家平均水平在25%,世界平均水平在23.8%。显然,中国的能源供应结构当中,天然气的比例太低了。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天然气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但是天然气怎么用?现在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天然气,整个“十二五”期间的比例,有可能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怎么用?特别是进口天然气的价格比较高,天然气发电相对于煤电来讲价格较高,当然我们天然气在民用当中还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其中在能源行业当中讨论比较多的天然气应用的一个方面,就是用在汽车上,用在交通上。特别是最近我听说是LNG在汽车当中应用的技术有一定的发展,LNG整个在汽车当中的应用是解决了它的安全性问题,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这也是我们国家能源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环境友好。

  这里面主要是考虑两个污染物,两个环境的问题。一个是本地污染物,这大家已经知道了,“十二五”时期,我们把二氧化硫和水中的COD要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要下降10%,特别是氮氧化物和我们汽车工业是直接相关的,特别主要城市当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来自于汽车,我看一些大城市的统计,我们氮氧化物70%、80%,甚至有的地方还要高,来自于汽车的排放。

  第二个方面就是汽油变化问题。“十二五”我们制定了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的目标,2020年和2005年来比的话,我们整体的单位GDP的二氧化碳下降40%到45%,实际这里面说来就话长了,气候变化问题、各个国家的减排义务分担问题,说来话长,也是一个国际争斗的焦点性问题。很多国家说中国在2020年达到二氧化碳总量排放的高峰,我们研究说不大可能,在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出现高峰值。我们估计可能会在2030年,甚至再往后才会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峰,所以会出现下降。

  第四,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安全问题,其中最重要是石油安全,我们今年上半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5.2%,已经超过美国,所以石油安全问题,我想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还会比较大幅度提高,从我们能源战略的角度来考虑,能不能把能源的独立,或者能源自主作为一个能源战略的考虑基点?当然这个问题还在讨论当中,比如说奥巴马提出来,美国的能源战略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能源的自主,这是它能源战略的核心,中国怎么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是从能源的战略角度。

  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我们一直在鼓吹一个观点,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提高传统汽车的能效,能源效率,燃油经济性大幅度提高;另一条路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想这两者从近期的角度来看,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汽车产业的节能从近期主要还来自于传统汽车节能的贡献,甚至我们有些测算,大概70%、80%,70%多将近80%左右的贡献,甚至在近10年左右是来自于传统汽车的能源效率的提高。

  但是,新能源汽车是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来考虑,和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但从能源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我们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和依次能源的供应要统筹起来考虑。

  时间快到了,再有两张图片,一个讲纯电动汽车,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符合我们节能环保的基本国策和目标,要做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而不是看它仅仅带有着一个部分,就是煤挖出来要发电,电给电动车充电、电驱动。从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分析来看,从全过程的能源消耗这个数据,我们纯电动汽车即使按照其电源、电能100%来自于煤电,和柴油车,和汽油车相比,全过程的能源消耗仍然是低一些的,低一点的。和煤机燃料,就是最后一个,左上角那个图的最后一个棒,煤机燃料,就是煤变成柴油,这个来分析的话,煤机燃料在转换过程当中,所投入的资源的消耗,能源的转换效率是偏低的,消耗是大的。所以我本人还是不太主张煤机燃料的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从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来看,纯电动比汽油、柴油全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要略高一点,实际这里面主要还是考虑电源100%地来自于煤电,而且煤的发电技术主要是考虑现行的常规的火电技术,不考虑像IGCC,能源效率55%,发电效率在55%以上的新技术,主要是常规的发电技术。

  所以从这样一个分析可以看出来,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实现能源投入较少,二氧化碳排放较少这个目标的话,总体目标的话,必须要和电源结构的优化要统筹起来考虑,这个是第一个统筹。

  第二个统筹要和智能电网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我搞了一个示意图,就是智能电网的示意图,我们国家发展智能电网,我本人的观点是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大规模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比如说我刚才讲到我们的风能,太阳能光伏这些可再生能源在“十二五”期间要有更大发展。但同时对电力系统来讲带来一个挑战性问题,间歇式能源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利用起来,比如说风电,每年的利用小时在2000利用小时数,核电在8000小时数,对于这种非连续的间接式能源,怎么样有效利用?就是靠智能电网。我们也测算了一下,如果实现智能化,“十二五”时期要实现逐步智能化,“十二五”时期可以把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提高30%左右。

  第二个目的就是用户测向,通过电网的智能化,使得用电的器具、设备智能化,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发展目标就是我们提供电网资产的效率和经济性。在这个当中,我认为电动汽车发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储能的作用,在电网当中实际发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移动储能的这样一个作用。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而言,搞不好洪水猛兽,电动汽车我们的保有量如果有几百万辆,几十万辆电动车同时虫的话,对电网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搞得好,对电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作为储能。

  比如我刚才讲到风电的利用小时数只有2000利用小时数,有风的时候发电,但是可能用户那边用不了,怎么办?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吸收这些非连续能源发出来的电量,这样的话对电力系统能够协调发展。

  所以我想,电动汽车的发展,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两个协调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协调就是和优化电源结构优化的协调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方面,和智能电网的发展协调起来,结合起来,也同样重要。我想下面可能还有电网公司谈充电的模式问题,换电模式,我想他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当然这里面对于我们汽车工业来讲,确实带来一些挑战性的,比如说电池的标准化问题,接插件的可靠性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从整个大能源的角度来看,怎么样利用智能电网,甚至包括实时电价的引入来引导用户的充电行为,我觉得这确实带有一个挑战性问题,我时间稍微过了一点,十分感谢。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路宁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