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访谈> 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专题 >正文

原创徐长明:中国车市还有十年快速发展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9月04日 00:44   新浪汽车   字号:

  在9月3日,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预测,从长远规划来讲,我国车市还会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它大致增长率会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5倍左右。在时间的分布上,越往前越高一些,越往后越低一些,时间分布上前高后低。

  中国车市增长期长于别国

  从先导国家来讲,有两个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持续时间大概在五年左右,销售量年均增长率在30%,一般来讲,从1000个人5辆车一直到1000个人20辆车这样一个程度。

  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从1000个人20辆车一直发展到1000个人100辆车,而且还在高速增长,过了这个时期之后,销售量的增长速度就会迅速下降,大概维持2%到3%这样一个水平。在第二个高速增长期里面,销售量的年均增长率大致在年均20%左右,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

  从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来讲,日本比我国早了40年汽车市场的发展,从1960到1964年是第一个高速增长期,五年的时间,销售量年均增长35.8%;韩国是1981到1985年是第一个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是25%;我国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是八年的时间,2001年到2008年,销售量年均增长30.4%。

  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日本是1965年到1973年,8年的时间,年均22.2%;韩国是1986年到1997年,年均增长20%,这两个时间段的差距,日本是八年,韩国12年。徐长明判断称:“我们国家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持续时间大致在15年左右这样一个时间。为什么说我们的时间比别人长?主要的一个判断依据,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国家收入的分布状态直接关联。”

  我国通过30改革开放的发展,现在的收入差距在全球名列前几名,收入差距非常大,应该说这个收入差距的拉大分成三个10年,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收入差距拉大,但是拉动幅度不太大,它主要靠多劳多得;第二个10年就是靠技术参与分配,管理也参与分配,这个时候差距就更大一点;第三个10年是差距拉得最大的10年,也就是新世纪这10年,这个差距就拉得特别大,特别是2005年以后,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股票价格的迅速上涨,把这个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如果说2005年100万块钱到房子,现在应该是500到600万,这种差距就迅速拉大,有钱的人变得更加有钱。

  “借着这10年,我们现在的收入差距应该是比较大的,这种收入差距,我们这个阶层买得起到下一个阶层需要几年,再到下一个阶层又几年?”徐长明总结,在三个方面:第一,城乡差距;第二个,功能性差距;第三个行业差距。这几个差距,在未来短时间之内想要扭转也不是这么容易,这个非要进行体制改革才能拉动,才能改变收入差距。所以我国收入差距是远远大于别国,第二个高速发展期的轨迹就应该是比别人相对长的时间,比别人相对的速度来完成这个作品,别国是20%、22%,我国可能13%到15%,但持续时间长。

  实际上我国第一个高速发展期也比别人持续时间长,别国是五年,我国是八年,所以这是一个,当然这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动,大致相当于GDP的增长1.5倍左右,这是年均的发展水平。

  第二高速增长取决经济发展

  全世界的市场发展也不是说都是跨越这两个阶段,它取决于什么?取决于在第二个高速期所对应的经济发展能不能顺畅地去实现?

  日本之所以能够顺畅地实现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其经济发展都非常顺畅,人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几百美元提升到1993年、1994年的四万美元,这些年经济发展就放缓得比较多,但是它的第二个高速期所对应的时期,这几年顺畅地实现了经济发展。

  韩国应该说是一个新开始,韩国是1986到1997年第二个高速增长期,1986年到1997年也是韩国人均GDP一万美元这样一个水平,所以经济保持了顺畅。

  再来看看巴西、拉美,像巴西,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后期,经济发展应该说汽车发展迅速普及,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以后,拉美陷入债务危机,经济发展速度又下降,购买力就迅速下降,所以巴西从80年代后期到2003年、2004年一直是没有增长,最近这几年又上去了,所以这个很关键一点就看经济能不能顺畅地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还能维持比较好的水平,徐长明分析称,未来10年,我国的GDP增长还能维持在年均9%左右这样一个发展,GDP的总量将从去年的6万亿到2020年的14万亿。

  之所以做出这么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主要的依据是两个,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这两个是拉动未来10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主要的动力,也是过去10年拉动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经济学的定义,大概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从2000年开始,进入到我国住房建设。2000年之前,主要靠吃穿用来拉动经济消费,在工业上是轻工业和纺织工业。2000年之后开始,就进入到重化工阶段。所以现在的消费主要靠住房和交通,住和行。在“行”里边,铁路、航空发展是非常快的,特别是汽车,所以现在与住、行有关的产业发展都非常快。一般来讲在这个时期还伴随着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当然,这些建设主要围绕着住和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城市基础设施,几乎这些东西都围绕着住和行展开。

  其中,高速公路要“7918”,7条从北京出发的放射性线,南北9条,东西18条,覆盖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GDP人口覆盖10个亿,其中东部在90个亿,经济总量的85%被高速公路连接起来。

  “高速公路平均一公里大概是一个亿,高速铁路一公里大概是四个亿,这样的话,建设过程之中需要大量的投资,有效地拉动经济发展,建完之后的效率提升,我觉得更加明显。所以这样之后对效率提升应该说帮助更大,所以这个工业化,特别重化工业化的过程对经济发展拉动是非常明显的。”徐长明表示。

  第二个动力是城市化,城市化会拉动经济发展。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率,2009年40.6%,去年应该在47.5%左右,2010年提升一个百分点。所谓城市化率就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预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60%。

  我国作为13.4亿人口的一个国家,一个百分点是1340万人,大致每年300万大学生从农村到城市,还有六七百万的农民工,还有农民工的家庭等等,所以有这么多的人每年从农村进入城市。进入之后劳动生产力提高,收入就提高,消费能力就增强。所以城市化它也会带来,那么多人进城,就需要住房,需要交通的扩大,一系列都需要扩大,所以建城的面积,在这个上面就需要扩大,所以导致现在北京五环的房子价格都很高。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加速的这个时期,我国未来还能有10年左右的9%的年均增长率,“十二五”期间更高一点,“十三五”期间相对低一点。对应来讲,汽车消费增长率“十二五”更高一点,“十三五”更低一点,而今年的潜在增长率应该是17%到18%。

  豪华车“十二五”保持较高增长

  过去几年豪华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其中2010年80%的增长率。而今年整个市场是10%,豪华车30.5%,将近3倍还要多一点,这个成长速度,这是非常快的。

  徐长明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豪华车的潜在增长速度仍然会保证在较高的水平,年均速度会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长率,如果乘用车平均增长率在13%-15%,豪华车应该高5个百分点以上,甚至更高一些。

  究其原因,徐长明认为,第一是我国富裕人群再度产生。这个富裕人群产生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来自于人均水平的增长。去年我国人均4400美元,大概到2020年应该到一万美元,一万美元使得我国全社会的平均购买水平提升,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国收入差距是比较大的,那就会产生一大批富人购买得起豪华车,这是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个动力是豪华车价格发生变化,现在越来越接近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去年,豪华车的市场价降了11.5%,如奔驰C级宝马的3系等入门级豪华车均降价。入门级的豪华车目前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高级白领比较多的地方发展得比较好,如果豪华车的价位降到了30万以内,这个市场将来会越来越大。

  第三个方面也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中国高档消费已成为全世界第一。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占全球的27.5%,中国社会科学院则统计,我国人均GDP只有4400美元,还处于很低水平,但是奢侈品的消费远远大于这个数值。

  第四个是换车人群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更新车的时候,升级的占70%、80%,在日、美、欧这些国家升级的不多。消费者现在买不起好品牌,在换车的时候就买好品牌。

  第五个原因就是网络,原来都在一线布网,现在开始二线、三线都开始布了,把网络布上以后,买车、修车都开始变得方便了。

  在德系三大豪华品牌中,奥迪在德国是22.6万辆,在中国将近22.6万辆,并列第一,美国是排在第三位,英国是排在第四位;宝马在德国销了23.5万辆,在美国22万辆,中国去年是18万辆,英国排第四;奔驰,德国今年是24.3万辆,在美国21.6万辆,在中国17.6万辆,英国7.5万辆。

  徐长明估计到2013年,上述豪华品牌的车中国销量都可能是第一,因为奥迪做了一个70万辆的产能规划,奔驰也做了30多万辆,宝马也是30多万辆,这样的大趋势已经出现。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

  对于西部市场,徐长明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西部转移,还有下潜。西移从技术上来讲,原来主要在东部开始往中部走,然后继续往西部走;下潜,原来主要是在一线,接着往二线、三线去转移,“这种趋势至少延续10年,也就说到2020年,三线市场的汽车份额将提升到55%,一线大概是下降到15%。”

  徐长明判断的依据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人口规模所决定的,从发展阶段来看,一线城市分成两级,叫一级和两级;二线城市分成两级,叫三级跟四级;三线分五级六级。一级城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分类,就是北京、上海加广州这三个叫一级城市;二级城市它叫全国性经济中心,二级城市就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包括天津、武汉、大连、沈阳、成都、重庆等,叫区域性经济中心,三级、四级就是省会城市加一部分发达地级市,五级、六级全都是地级市,这是大致一个分类。

  按这个分类去设置,一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是120多万辆,已经基本达到了一个上限,130万辆,所以这些地区不能指望销量再继续保持高增长,除非这些地方人口再增长,如果没有人口增长,这些地方就应该没有大的增长。

  二级城市也是86万辆,也是比较高的,再说我们五级、六级城市,它还处在我国第一个高速增长期这样一个阶段,所以不要去限制它。五级、六级城市,发达地级市销售量年均增长维持在25%到30%。这是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越往下走的这些城市速度就越快。中西部城市大部分是五级、六级,四级以下的,这些城市的发展就比较快。

  按照人口规模来说,一线城市是占全国11.2%的人口,占了全国市场的30%,市场份额占人口的3倍,但是三线城市销售额比较低,只有25.1%的增长率。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越大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低;越小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因为大城市的出行要靠公共交通,小城市的出行要靠私人交通。

  第二个方面就是看经济的发展能不能按照区域的发展,一线城市它的GDP占全国的需求,每年提升大概5个百分点左右,现在到了37.5%,三线城市合起来GDP占全国的比重在提升,一线城市在下降,经济也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更重要的是,未来会持续这样一个趋势。

  对此,徐长明分析称,第一东部地区还有转出的压力,中西部地区有接收的动力。按照现阶段的生活水平来衡量的话,大概我们设置人均3000美元以下的城市是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3000到6000美元的地方适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6000美元以上的地方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按理论上讲,浙江、江苏、广州等等这些地方不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了,它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地开始,谁来都欢迎,来了建厂就能拉动GDP。东部地区现在也承认,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现在搞了两个指标,以前是什么样的企业来都欢迎,现在是叫单位平方工艺产能GDP更多的才欢迎。所以现在像湖南、四川,富士康在这四个省建了厂,必须把员工给企业招到,招不到就由政府出面负责把工人给招到,这就是一个转出的压力和吸引的动力。

  此外就是政府支持,国家也得引导,过去叫迁移人口,以前西部地区人口向东转移,现在是转移岗位。以前是资金转移劳动力,现在是劳动力转移资金,哪有劳动力,工厂往哪儿走,国家再给这种支持。像新疆、焦作等地方的发展比较好,成为首批支持地区;第二批像河南、洛阳、郑州、宜昌、襄樊、岳阳等越往西走,这些地方将来经济发展越好,汽车市场自然就发展得比较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金伯翰)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