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陆逊:国际市场对中国汽车需求逐渐上升
新浪汽车讯 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的高层就汽车产业发展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新浪汽车视频直播此次论坛。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的演讲题目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考”,新浪汽车第一时间从现场发来实录报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从世界范围看汽车产品作为 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产品,同时也是产业高度国际化的一个产业,2010年全球的货物贸易量达到了15.4万亿,或汽车产品的相关产品的贸易大概约占10%,世界上汽车产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出口大国,德国、日本、韩国,他们的出口占比在出口的量,汽车出口总量在产量里面占比分别是76%,65%、50%,我们国家目前这个比例仅仅为3%,我们2010年出口仅是56万辆。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逐步走向国际,就是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从我们汽车产业国际化的现状发展的机遇、挑战和下一步 我们的思考分别试图说明两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中国汽车的产业化国际化,到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成绩很显著,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特别是我们的汽车产品的出口也是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1年到2010年,我们国家的汽车产品整车出口从2001年的1.9万辆,增长到 20010年的56.6万辆,其中最高年份就是2008年我们的汽车整车出口达到了62万辆 ,因为金融危机冲击以后速度有点下滑,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5.8%。我们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从2001年的26.6亿美元增长到320亿美元,这个年均增幅达到了35% 。这个增幅大大高于我们国家同期的外贸出增长速度。
今年的1到7月份汽车出口也达到了290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也大大高于我们同期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中低档车特别是商用车表现了强烈的优势。而且 零部件在全球占了重要的地位。从企业的结构来看,整车方面,就是国有民营企业是主导,而且自主品牌是占决定地位。从市场的结构看现在汽车产品出口已经覆盖了全球市场,我国出口市场达到了210个,整车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零部件基本以发达国家为主。
从出口的方式已经开始从单纯的货物产品贸易,慢慢走向有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总的来看,我们司里面跟一些专家做了一些探讨,总的看法对我们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的评价就是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因为大部分的跨国企业都在我们国家设立了一些合资品牌。已经初步实现了产品国际化,但是还没有实现企业国际化。因为我们现在出口大多是以简单的货物贸易,技术和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品牌网络,包括文化跟国际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国际市场对中国的汽车产品应该需求是在逐渐上升的,这是我们经过调研得出这样一个判断。
第二个方面我想给大家讲讲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一些挑战,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外部环境趋紧,但是真正制约我们国际化发展的因素还是来自内部。从十二五来看,我们汽车国际化发展的两个市场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 个是外部需求,第二个是比较优势。十二五总体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基础还是竞争缓慢,全球的经济将处于一个低速增长时期,而且这个时期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同时国与的关税,技术贸易壁垒,还有一些专利标准等等问题,也抑制了我们外部对我们产品的需求。第二个是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包括我们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就是带动了加大了我们不断提高我们出口成本,削弱了我们出口的这种成本竞争优势。同时我刚才讲到,外部环境,但是真正制约的还是我们内部因素 。具体来讲第一个就是从我们现在出口的状况来看,企业的战略理念明显滞后, 我们现在的企业出口大多数没有出口规划,缺乏对市场的前期了解和准备,我们跟国际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是相反的。我们基本上不做产品的前期调研、不做宣传 ,我们就把产生输出去。把订单当作市场,甚至把牺牲质量为代价,把国外的市场做一些实验场。
第二个就是出口的主体,我们07年联合几个部委从源头抓起。我们的竞争主要是来自内部,是自己跟自己竞争。中国的出口主体不光是汽车,整个的外贸机电产品,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08年、09年,出口企业的数量不仅没有下降,仍然在上升。07年是11万9千家,08年是12万3千家,企业出口数量是在逐步上升的。
第三个是产品质量。因为我们产品的同治化严重以后,导致我们现在企业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所以大家都是在拼价格,拉订单。我们盈利水平低。有一个是我们售后服务没有及时跟上带来的质量问题。
再一个是研发能力,我国汽车研发能力不足2%,零部件研发能力大概是0.6。与跨国公司比,还是差距很大。我们以过去一段时期以来的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可能还能够适应,但是这种长不大做强的机制,特别是内部因素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转变方式,逐步提升我们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三个方面我想讲讲中国汽车产品国际化的出路在哪里,还有哪些空间。刚才已经讲到了,首先是我们国家汽车产品,我们现在汽车生产大国,但是我们是汽车出口小国。我们在通过对我们的外贸出口产品里面做了一个筛选,像汽车产业这么大,出口占比这么小的是唯一的一个。我们现在外贸产品有几百种是全球第一,我们机电产品有上百种全球之一,而且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都是在50%以上,但是我们汽车产品作为第一大贸易量,我们仅仅占3%,这一块是它的空间非常大,我们觉得将来它是作为转变方式作为增长点的一个非常好的产品。
第二个就是它的空间大,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跟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我们产业结构的格局没有改变,我们国家的出口,我们是以中东拉美非洲为主,我们在相当程度上是替代了人家的低端产品,甚至是二手产品。创造了非洲市场的需求,所以没有形成与发达国家的竞争。
第三个是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体系,跟人家的工业实力是无法比拟的。
第四个方面我们产能过剩的压力也逼迫我们企业要走出去,要消耗一些产品。
第五个中国整个产业优势在增强,中国仍然是国际上或者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目的地之一。
我们长远来看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载体。
第四个方面我想简单给大家讲讲怎么办,我们商务部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一些初步设想。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分类指导,遵循发展规划,推动出口的发展。特别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来我们重心是放在调结构、促发展上。09年我们商务部为了贯彻落实汽车产业的振兴规划,我们也和几个部委,发改委联合出台了促进汽车产品的出口意见,那里面已经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汽车产品的发展目标,制造思想。今年以来我们又委托一些中介机构研究制定了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国际化的一些发展规划。
总的来讲,我们一个总体的思路,就是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要实现两个转变,就是实现由市场国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向产业国际化,由产品国际化向企业国际化转变。具体就是在产品、网络、售后服务这一块,包括主体结构这几个方面,着手工作。具体来讲我们就是准备在九个方面做一些具体的推动。第一个就是全面推进汽车,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建设。我们想通过中央部门和地方对基地的建设,发挥基地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二个是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本地的产业措施,来打造研发检测认真信息培训,为企业提供服务。
第三个就是要推动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我们将以认证和标准作为重点,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我们也以出口基地作为载体,鼓励企业加大招财引智的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关键技术,进行引进吸收再创新,增加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我们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采取合资合作,并购的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是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出口秩序,我们今年和几个部委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企业的在境外的营销网络的建设的一些情况作为一个条件。
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特别单纯依赖国外经销商变成建设我们自主经销网络。
我们通过政府的信誉来转嫁给企业,通过我们优质供应商目录,我们可以影响国外的消费者,通过影响他来影响他对中国企业的采购,产品的选择,从而影响我们产业的发展。
面对国外的贸易比,包括企业,这里面包括我们要建立汽车的一个贸易机制,通过特别是加强贸易规则的研究和应用,要通过我们的一些渠道,加大他们对企业服务力度,要研究,及时地研究我们商务部驻外经销商,及时了解收集整理我们主要出口国的一些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认证程序,我们来整理以后提供给企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要充分利用双边合作机制,就是组织若干个以我们国家互补性比较强的市场进行组织行业,分行业,分项目进行对口交流下来。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