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访谈>正文

吴迎秋:股比开放与发展自主品牌主旋律矛盾

原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 14:19   新浪汽车 字号:

  近日,国务院专家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整车企业合资股比破50%。整车企业中外合资股比“底线放开”问题再掀波澜。就此话题,新浪汽车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国汽车市场》、《轟》杂志总策划、首席评论员吴迎秋。

  吴迎秋认为,随着市场化加快,中国更大溶入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其实很多企业股比已经开始变化,比如上海通用的股比通用已经变为49%,上汽占51%。

  引进合资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课题,能够使产业水平上一个台阶。但是国外企业来到中国,目的就是寻求利益最大化,所以一直谋求股比提高。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现在市场并不是外资企业想象的那样,他们即使全资,也未必能在中国汽车市场做好。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合资企业,都是与中方紧密合作的企业,满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我们看到,外方离开中方在中国市场不一定能够玩的转。股比放开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渠道方面,企业营销网络都会有所变化。

  目前正是新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制定的敏感阶段,国务院专家在此时公开表态支持中外企业合资股比破“底线 ”,有可能表明政府高层在中外合资股比破50%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

  吴迎秋认为,“十一五”规划只要从自主品牌发展、市场开放及节能环保几个方面促进来汽车业的发展,而“十二五”规划肯定是坚持发展自主品牌,股比开放与这个主旋律有些矛盾,有待进一步关注动向。

  此前,我国由于保护国内产业及历史问题,整车企业在华合资项目中,外资资本不能超过50%。最早实施此规定的是1994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至今已延续16年之久。

  近两年,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资纷纷指责这项政策,称是继《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之后,中国贸易保护的又一明证。此前,就曾有外方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对50%的合资股比提出质疑,认为50%对50%的股比降低了合资企业的投资效率,繁复的决策程序延误了企业抢占市场的良机。而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则一直持强硬态度,称如不坚持50%的合资底线,外资将可以更有效掌控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将遭重创。

(编辑:猎庄)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相关新闻: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