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版>交通> 交通安全专题 >正文

车事千斤顶 如何防治非机动车的违章

原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2:42   新浪汽车 字号:

  目前针对城区出现的非机动车特别是电动车超速行驶,不按交通信号灯行驶,不服从交警指挥,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正在进行中,而且增加了罚款、拘留等执法措施。面对非机动车的违章,单纯的说服教育管用吗?罚款拘留这样的手段您认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如何防治非机动车的违章。

  梁洪:听众朋友周末好,这里是带给你快乐、点亮你人生的《车事千斤顶》,我是梁洪,欢迎大家在周末的上午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一边开着车、一边听我们给您开顶了。

  王延东:大家好,我是来自新浪汽车小编阿东。

  梁洪:完啦?

  王延东:没了。

  梁洪:小编阿东没了。

  COCO:大家周末好,我是COCO,今天非常高兴又和大家在这里开顶。

  林贺:你是幼儿园刚毕业是吗?

  COCO:我嫩。

  林贺:收音机前的各位司机朋友、各位的哥、的姐大家上午好,我是不会开航天飞机也不会开飞机,不会开轮船,不会开火箭,不会开火箭,除了这些以外都会开的,我叫林贺。

  COCO:翻白眼都翻到那边去了。

  梁洪:服了。一开场我们就服了。刚才林贺列举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都跟他没什么关系,我们今天要在《车事千斤顶》里顶的这些交通工具是和咱们息息相关,每天都在马路上跟咱们擦身而过,我们今天重点来说一说自行车,说一说电动自行车,说一说……

  林贺:电动自行车啊。

  COCO:三轮啊,电动三轮啊。

  梁洪:就是俩轮的呀、一个轮的呀。

  王延东:这些我都会开。

  林贺:你比我强啊。

  梁洪:实际上这段时间以来大家也都通过新闻了解到,包括我们交通广播也都了解到北京市正在长期的开展对非机动车违法的一个严查和治理。而且这一项严查工作会持续很长时间,为的是还北京一个更好的交通环境。所以我们今天的《车事千斤顶》今天不顶四个轮子的事,只顶两和三个轮子的事,咱们来说一说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这些违章,以及他们和机动车驾驶者之间每天在路面上上演的种种摩擦、不快,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解决。我们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车事千斤顶》是这样的一个与众不同的节目,在《车事千斤顶》里的四个人又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些智慧的小火花,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建议、看法、发展方向,能够为我们北京未来有一个更和谐的交通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这意义有点重大,直播间三个与众不同的人……

  COCO:我脑子里光反应与众不同,我觉得像四个人,咱分分吧。

  梁洪:三个人都已经沉默了。咱们先分着说,咱们先说说行人吧。

  COCO:一说起这个行人吧,我有时候真是不知道怎么,其实我有时也挺矛盾的,当我不开车,我作为行人的时候,我会指着那些呼啸而过的什么溅我一身水的,压着斑马线还猛踩油的,我会指着他们的屁股后边“吧吧吧吧……”一顿。但是怎么等我开上车,虽然我没那么恶劣,但是我就老觉得,这是绿灯,绿灯该我走,你们行人是红灯,你们怎么还走啊。要不然就是慢慢悠悠的,俩人手牵手,从我的车前边,非逼着我一脚刹车踩在那儿,你说我怎么那么矛盾。

  梁洪:所以今天咱们说、聊的是两轮、三轮,但咱们说的是所有人,包括直播间我们四个假装与众不同的人。因为我们每天身份在不断变化,一会儿开车,一会儿步行,也许骑自行车,也许林贺经常蹬一个三轮等等等等。所以我们就说说我们自己,不说别人,就说自己,说说你蹬三轮的事吧。

  林贺:哎呀,每天早晨去新发地,说心里话挺不容易的。其实说到路上的交通环境,我一直在节目当中也强调,这是一个大的交通环境,每个人可能都会参与。

  梁洪:他强调。

  林贺:但是现在很多人不看灯,为什么这一次我们要下这么大的力度让所有的交警全部站到路面上,而且是没有休息的去执法,去纠正。

  梁洪:他们真的特别辛苦。

  林贺:特别辛苦,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度?因为很多人就不看灯。像比如说在一些主干道或者环路上,会有很多交通信号灯大家还可以遵守。但是在城市的次干道或者非主干道或者是三级道路上,就在这些路上,现在某些局部的地区红绿灯形同虚设,对机动车也好,对非机动车也好形同虚设。不是说上边加了一个探头就可以管住机动车,也不是说这个路口站了4个警察就可以管住行人。其实冒尖的人总有,想越过去的人也总有。我就希望怎么样可以去不光光是警察通过执法这种方式增加大家看灯的意识,作为其它的一些,像社区居委会、学校、工厂、单位,虽然我提到这些名字大家觉得冠冕堂皇,他们不会举办什么切实有效的活动,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举办有创意的一些活动。二一个我特别关注孩子,这一次我们下这么大的力度,第一是整治违法行为。第二,提高大家素质。第三,有没有关注孩子。当然孩子有可能说,现在又搞活动了,现在必须要“红灯停、绿灯行”,过一阵儿不搞活动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再过去呢?是不是我可以在父亲的带领下越过这个红灯呢?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讲,意义可能要比管住现在我们这些大人还要远。

  梁洪:蹬三轮的林贺首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教育的问题,这个教育无论是孩子还是对我们这些成年人,但是教育这个事说了这么多年。

  COCO:对,谁没受国教育。

  梁洪:说了这么多年,直播间咱们这四个人谁不知道红灯停、绿灯行。

  王延东:但是说到灯的问题,有一点我特别不理解,现在有的时候比如咱们行人,斑马线明明是绿灯的时候,但是右转弯的机动车是可以走的,我特别不理解。当我们看到我们行人已经是绿灯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心的走,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但是此时此刻右转弯的机动车从来不会让行人,这就导致了在其它的情况下,行人也不会让机动车。

  梁洪:这一幕在我们电台楼下的红绿灯天天都在上演。

  王延东:我就对这个特别不理解,当行人绿灯亮的时候应该一切的机动车都不让它走,这样行人会有一个自身过马路的安全感。如果说行人走,机动车也走,那么行人有没有这个灯都是一样的了,在其它的时候,比如说机动车在走的时候,我们行人红灯的时候,可能行人也想跟过绿灯是一样的,所以也会乱穿马路。

  梁洪:阿东讲的是在交通标志以及交通管理方面是不是能够更加完善的一个问题,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在节目里探讨了很多的。今天我们重点是来说一说这些交通参与者应该怎么办。从刚才讲的教育的这个话题,我想起来在两年前我做《汽车天下》节目的时候,曾经有一次采访,这次采访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天也是跟我们新闻部一起去跑采访,抓住了那么一两个违章的,把他拦下来了。“你为什么不看灯,您怎么这么骑自行车?又逆行,又闯红灯,为什么?”他说我真不知道,我一个礼拜前刚来北京,我们家那儿没这个。他说我骑车第二天我就上了立交桥了,把我给吓坏了。

  当时这一段采访给我印象之所以这么深,北京是一个非常大的、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有的时候比如说像贺儿看到,这个人怎么红灯不停,他真没这意识,他真的不懂。也有很多人从来没见过立交桥,他真的是不会走。我们也看过一些机动车在立交桥上往后倒,是外地的这些牌照。我就想教育这个事真的不是一个小事,是不是每一个人来了北京之后你都能够骑自行车、蹬三轮甚至开着机动车到处去走。所以,我们今天想和大家来聊聊的就是在源头上咱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像这种人怎么办,你也不能不让他骑自行车啊。

  林贺:外地有很多做法,我记得北京早些年也有,如果你违章的话,行人或者是非机动车违章的话,他会让你站在路口,帮助或者是协助警察去维护十分、八分的交通秩序。

  梁洪:你自己就记住了。

  林贺:从此我就记住了,拿旗的这个滋味不是很好受。首先中国人是最好面子,最最好面子,全世界、全宇宙最好面子的可能就是中国人。中国人最好面子的就是北京人。

  梁洪:北京人最好面子的就是蹬三轮的。

  林贺:如果真让他拿着一个旗站在那儿,比如我拿着旗站在这儿,并不是对违章者的惩罚,而是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学习体会一下执法有多么不容易。如果是违章,有多么危险。好比我现在举着旗正在那儿站着,乐意不乐意的,这时阿东骑一个自行车,“哎哟兄弟,您还在这儿举旗呢?”当时我不得脸刷一下就红了。

  王延东:我还会说一句“明儿见”。

  林贺:然后阿东再损就说“明天我不到你们单位告诉你们同事去”。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梁洪:这是一个好办法。

  COCO: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我想了想有一个执行的问题。比如说警察叔叔……

  梁洪:警察叔叔得累坏了。

  COCO:比如这么说,如果我是被拦下来的,如果是一个协管员,他跟我说你得15分钟站这儿,我肯定就不听,我肯定不听,我着急上班呢,你该怎么着你有权利吗?你给我看你那什么什么,我觉得这有一个执法权限的问题。

  王延东:像你这样的卷着旗子就跑了。

  林贺:没让你学习,旗子还没有了。

  梁洪:我觉得刚才蹬三轮的骑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但是像COCO说的具体怎么操作。

  COCO:不太好执行。

  王延东:可以找一些名人。

  COCO:先把名人拦下来,以儆效尤。

  王延东:不是,不是,他应该可以做公益活动,比如某某大腕,在某某立交桥,这样是不是会拥堵?

  梁洪:我的天呐,范冰冰今天在某立交桥上维持交通秩序,完了。

  COCO:周围得有4个人打着伞。

  梁洪:前前后后助理一堆人,这不灵,这不灵。

  林贺:你就是想见明星,你还在节目里想这个方法。

  COCO:我知道你想见范冰冰,我替你说了。

  梁洪:咱们稍适休息一下,我们四个与众不同的人也缓缓劲,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阿东)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