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产能大战 外资轮胎企业中国市场决胜渠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09:21   经济观察报 字号:

  杨小林

  中国汽车逐年刷新的产销规模,已经让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外资轮胎企业几近疯狂。

  这一点在外资轮胎企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去年开始,他们在国内掀起了新一轮产能投资热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轮胎企业开始在前端产能储备和终端销售渠道商方面“挖空心思”。

  产能大战

  来自日本的东洋轮胎(TOYOTIRES),原本是一家谨慎到近乎保守的典型日本公司,不过这种保守风格,已经被中国汽车持续数年的井喷势头彻底打破。东洋轮胎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工厂,也是除日本本土外的亚洲第一家工厂,日前已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保税区正式奠基。

  东洋轮胎打破常规的扩产举动,成为近两年来外资轮胎企业在华加速“跑马圈地”的最好注脚。

  这家由外商单独投资近一亿美元建设的轮胎新工厂,将于明年底投入生产,起步产能规划为200万条高性能轮胎。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东洋轮胎不是第一家大规模投资中国的外资轮胎企业,更不会是最后一家。实际情况是,自去年开始,世界十大轮胎公司都相继宣布在中国新建和扩建轮胎项目。

  米其林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沈阳建立乘用及载重胎厂,日产能28000套,2012年投产;投资2500万美元回购米其林上海回力轮胎公司股份,全部控股。普利司通计划增资9800万美元,将无锡工厂产能从日产8000条扩至12000条,2011年7月达产。倍耐力计划投资3亿美元将中国及罗马尼亚轿车胎产能提高60%,将中国、埃及及拉丁美洲卡车胎产能提高20%。

  与此同时,大陆轮胎计划投资1.85亿欧元在安徽新建轿车和轻卡轮胎厂,初步设计年产能为400万轮胎。固铂计划投资1790万美元增持其在成山公司股份。横滨轮胎公司计划投资70亿日元,将杭州乘用车轮胎厂年产能由300万条增至510万条,预计于2011年1月达产。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12个月内,世界主要轮胎制造商的2010年度投资预算超过80亿美元,计划新增1亿套轮胎产能。据《欧洲橡胶杂志》报道,这一数字是2009年度的3倍多,为25年来第二高投资预算年。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轮胎投资最多的地点为中国,据估计这一数字大约在30亿美元以上。

  决胜渠道

  轮胎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大规模投资扩产举动,已经引起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的关注。今年8月份,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一份 “关于当前轮胎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警通报”,通报中称当前轮胎行业投资扩产 “过热”,存在产能总体过剩的投资风险。

  更重要的是,随着整车企业采购规模的逐年提升,前者对于轮胎企业的“议价能力”也水涨船高,以至于很多轮胎企业高管在私下里都向记者抱怨道,为整车企业配套的OEM市场只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实际上单胎利润已经被整车企业最大程度地压缩。

  为了确保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越来越多的外资轮胎企业开始在全国各地铺设集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网点,转向利润率更高的私人替换胎市场。记者了解到,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等早在五年前便开始各类零售店的规划和扩张,邓禄普、锦湖、韩泰等品牌轮胎随后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固特异的“保姆计划”已经使其拥有700家授权服务中心,100家经销商、1600多个签约零售店组成的服务网络。米其林“随你行”计划已扩展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500家中心店与1800余家指定服务零售商。而普利司通则在全国直营建立“车之翼”专门店,并且将在今年年底扩展到500家。

  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乘用车胎总经理钱平泰表示,2010年将是中国替换轮胎市场的高峰期,预计将有8000万条的市场投放量,明年佳通轮胎在替换市场上争取达到10%的份额目标。在渠道建设方面,佳通轮胎今年推出了轿车服务站的计划,2-3年内实现在全国建设1万家轿车服务站网络的目标。

  横滨轮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诉记者,替换胎市场的利润通常是原配市场的2-3倍。这是由于替换胎市场直接面向消费者,中间少了很多环节,特别是少了整车厂出于成本考虑压低轮胎价格的这一部分。

  (本报记者张煦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路宁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