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彬 刘霞
最近动作频频的北汽集团,为实现整体上市,祭出了关键一招。昨日,《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北汽集团将收购*ST宝龙(600988.SH),具体方案将在近日宣布。
北汽集团一位相关人士昨天向本报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但未透露相关细节,仅表示“过几天就会见分晓”。另一位接近北汽的人士也对此事予以确认。值得注意的是,*ST宝龙尚未停牌,昨天收盘价12.27元,上涨3.81%。
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北汽集团和*ST宝龙早就展开相关谈判,收购*ST宝龙,标志着筹划多年的北汽集团整体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
拟借壳上市
*ST宝龙的控股方是广州东方宝龙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包括防弹车、环卫车、物流车等系列,其中防弹车系列包括运钞车、警车等。资料显示,该公司现有员工500余人,拥有数条焊装、涂装、内饰、总装生产线和汽车自动检测等设备。
今年4月29日,*ST宝龙因2008年度、2009年度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年度净利润为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对此,*ST宝龙方面表示,董事会将在今年努力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清理完毕公司债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恢复和改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如顺利完成对*ST宝龙的收购,北汽集团将与借壳骏威汽车的广汽一样,以如出一辙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对此,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对本报表示:“借壳上市对北汽集团来说,是一个捷径。”他表示,北汽集团整体上市打包的是乘用车资产,而这部分资产几乎全部是由合资企业组成,如果上市,必须走特批的路子,“而特批起码也要等北汽股份成立一年以后,如果再加上上市的辅导期,IPO最早也要到明年下半年。”
而通过借壳上市,必将大大缩短这个过程。曹鹤认为,考虑到*ST宝龙的规模比较小,北汽集团借壳上市可能会进行增发,在明年*ST宝龙的ST帽子摘掉后,又可进行大规模融资。据悉,*ST宝龙仅有9963.78万股的规模,市值12.23亿元。
厘清股权关系
自从北汽集团打算迈向资本市场,便一直致力于厘清股权关系,其间,随着上市方案的变动,周折频生。
2004年,北汽集团谋划境外上市,当时上市主体定为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投”),北汽集团是其大股东,占股43.26%,另外北京首钢股份占股23.62%、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占股16.99%、现代创新控股有限公司占股10.00%、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股6.13%。当年11月,北汽投曾邀请包括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国际知名投行参加上市竞标,以求打开香港的筹资通道,但由于种种原因境外上市未能如愿。
随后,北汽集团改变方案,酝酿借北汽福田(600166.SH)壳资源在国内整体上市。2007年9月,北汽集团对旗下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下称“北汽摩”)进行重组,将北汽摩持有的北汽福田和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有限”)的股权资产共计6.2亿元,划转给北汽控股。至此,北汽控股便持有北汽福田35.94%的股份,成为北汽福田第一大股东。
但由于资产整合复杂,借壳北汽福田没有成行。今年,北汽集团决定放弃商用车业务,打包乘用车业务上市,又开始重组乘用车资产。
北汽集团旗下拥有四家整车公司,分别是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有限和北汽福田。其中,北汽福田和北汽有限是北汽集团绝对控股。根据日前国资委批复的资产重组方案,前三者加上北汽乘用车事业部、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北汽新能源事业部、北汽动力总成事业部,以及部分北汽服务贸易和零配件公司等相关资产,将被装入北汽集团股份公司。这个方案基本上囊括了北汽集团乘用车所有优质资产。
北京奔驰是北汽集团与德国戴姆勒集团成立的合资乘用车公司。北汽有限通过整合内部产品平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越野车、军用车、皮卡、轻客、轻卡、专用车等产品,北汽集团持有该公司51%股份。
而北京现代则是北汽投与韩国现代成立的合资乘用车公司,双方股比各为50%。北汽投曾为化解北汽控股与韩国现代汽车合资公司资金不足起到作用,却也成为北汽集团整体上市股权结构复杂的症结。而根据此次北汽集团的重组方案,直接将北汽投的大股东——北汽集团确定为北汽集团股份公司的股东。
在经过了近5年的反复曲折之后,北汽现在选择了借壳上市。曹鹤笑称:“徐和谊(北汽掌门人)终于开窍了。”
弥补自主品牌资金缺口
股权逐渐明晰,但分析人士认为,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依旧羸弱,赢利点并不充分,需加快自主品牌步伐,而加快上市步伐则可望解决北汽资金瓶颈。
北汽集团已拿出一整套明晰的发展计划。其自主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顺义,预计本月底或下月初正式开建,投资40亿元。而在新能源汽车项目方面,北汽集团4月对外宣布,规划投入37.8亿元。
在微车方面,本月初,北汽与重庆银翔集团决定共同投入15亿元(一期),在重庆合川建年产能30万辆的微车基地。
毫无疑问,这些即将开工的自主品牌项目急需大笔资金。更何况,在北汽自主品牌的规划中,2010年到2014年,北汽将陆续推出20余款自主品牌乘用车型,覆盖从A0级到C级轿车、轻重型越野车和交叉型车系列产品线。到2015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计划实现产能55万辆、产销40万辆的目标。
有消息称,从去年底便开始筹备的北汽股份,已获北京市国资委审批。但北汽集团迟迟未对外公布其正式挂牌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