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政策法规>正文

借车出事故 车主无过错不用连带赔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2日 07:57   南方都市报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7月1日正式施行,交通索赔有望城乡“同命同价”

  7月的天空说变就变,一会雷雨交加,一会阳光猛烈。而刘健的心情最近也很不爽———因为6月初他的车借给刚大学毕业的侄子使用,途中与别人车相撞出了人命。这不但令刘健的爱车大大受伤(据4S店估计,全部修好需要6万多元),而他明年续保险时也无法享受到车险7折的优惠,以后车辆当二手出售时也会在残值估值上大打折扣。

 

  更让他头疼的是,近日他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原因是侄子目前还没有经济偿还能力,而对方索赔时连同车主刘健也一并告上法庭,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今天,车主就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了。”昨天,北京市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王朝阳律师向本报记者透露。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7月1日正式施行后,对于机动车辆的车主而言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变化,第一,交通索赔有望城乡“同命同价”;第二,借车出事故,车主无过错不用赔。

  车主不用“被连带”

  王朝阳律师称,与之前的法律规定出借的车辆如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也要负相应责任所不同的是,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由全国人大通过并正式施行,侵权法中专门有一章涉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由此明确了如果车主没有过错,就不用再承担赔偿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中,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都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作出了明文规定。--将交通事故中车主责任确定为过错责任,也就是说,出借的车辆发生事故,如果不能证明车主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车主就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即根据过错的大小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

  那么,车主在怎样的条件下才算“有过错”呢?王朝阳律师告诉记者,这一点还有待司法解释或司法实践予以明确,但据他个人理解,像出借车况不良的车辆、明知使用人无合格的驾驶证而出借车辆、明知使用人醉酒而出借车辆、肇事司机下落不明或者在借用车辆过程中存在过错等。也就是说在司法实践中,车主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仍是车辆所有人存在过错。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交通事故法律事务部主任王旭东则表示,除了开头提到的像刘健借车给侄子而引起的事故赔偿以外,以下两种情况只要车主没有过错,同样可以免除责任———一是,车主将车子卖给他人以后,如果买车的人拖着迟迟不办过户手续而造成的事故责任;二是车子被抢后而造成的一系列违法事故的。“只要原车主没过错,就不用提心吊胆担心承担责任。”(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南都网)

  在谈到为何法律对交通事故责任进行修改的原因时,王朝阳律师认为,以前的法规对交通事故受害者保护过严,但对合法人的行为保护则不太够。此次相关法规的修改,主要是遵循“保护合法行为”的这一原则。

  交通事故索赔有望“同命同价”

  王朝阳律师告诉记者,新的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还有一大变化就是在交通事故索赔中有望实现城乡户口“同命同价”。

  据了解,按照以前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同一次交通事故中造成多人死亡的,每位死者按照其户口性质的不同来赔偿。这次的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王朝阳律师说,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在同一次交通事故中造成多人死亡的,如死者中既有城镇居民又有农村居民,法院有权不再区分死者的户口性质,农业家庭户口的死者可以按照城镇户口的标准来赔偿(即最高赔偿标准)。不过,他也提出,法律只是说“可以”,而不是“必须”,但不管怎样,这为今后“同命同价”的裁判提供了法律依据。

  王朝阳律师透露,新的《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还有一大变化涉及保险理赔事项。新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也就是说,现在对车辆所有人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只有当车辆的所有人在对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个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即其所承担的是按份责任而非连带责任。从连带责任的法理来看,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或当事人明确约定的情形下才承担连带责任,在该条规定的情形下,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构成共同侵权,也不存在其他连带因素,因此排除连带责任的适用。

  但在此之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是确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要依据。而关于责任的分配,该条款中只采用了“机动车一方”一词,机动车一方实际包括司机、车主,该条实际上只解决了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责任分配,而对于机动车一方内部司机、车主之间的责任承担问题,实际无法通过该条款解决。

  南都记者 杨彩芳

(编辑:姵姵)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