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冰涛 北京报道
5月,海马郑州的第三工厂即将破土动工,第三工厂设计产能为15万辆,以生产微客为主,加上第一工厂的5万辆和第二工厂的15万辆,第三工厂建成投产后,海马郑州的设计产能将达到35万辆,实际产能可达到45万辆。
整个进程均按照之前提出的“30万辆整车/年,30万台发动机/年和30家零部件厂”的“三个三”发展目标进行。
海马“中原布局”正式成形,实现了海口和郑州“两极”的遥相呼应。
选址中原辐射全国
“布局中原,开拓微车领域,寻求未来主业增长”是海马集团2005年针对行业发展趋势提出的战略构想。
而从当初提出战略到最终落户郑州,选址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一波三折。
“不到郑州你根本感受不到交通会有多便利,从这里到西安、上海、北京都是两三个小时的事,这就是郑州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使得零部件和整车的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海马郑州总经理孙忠春向记者表示,这些优势正是打动海马高层选择郑州的重要因素。
“河南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经验表明,区域汽车市场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购买力,随着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对市场规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口规模。以郑州为中心方圆500公里,有4.7亿人口,方圆1000公里,超过7亿人口,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口,市场前景广阔。
“从现在我们运行的结果来看,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孙忠春表示。
海马微车基地落户郑州后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根据河南省制定的2009-2012年汽车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到2012年,将培育5家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宇通集团、郑州日产、海马汽车等3家企业超过200亿元,8家企业进入国内零部件企业100强。
孙忠春表示,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轿车项目不仅完善了海马集团以中原为中心向全国市场扩张的战略意图,而且也填补了河南省没有轿车项目的短板,这是河南百万辆“汽车大省”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后我们将重点发展微型客车、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和轻型多功能乘用车。2015年,我们要形成35万辆产能,并逐步扩展产品线,成为海马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孙忠春也底气十足。
全年目标10万辆
“前两年以基地投资和共产基础建设为主,产销的压力并不是很大,而微轿产品上市后,集团对海马郑州的销售要求提高了,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0万辆,其中微轿 2万辆,压力确实大了。”孙忠春坦言。
海马郑州投产后的第一款产品是福仕达,作为面向农村市场和城乡接合部的微客产品,自去年上市以来,销量已经突破5万辆,在市场上形成了不错的口碑和品牌形象。随后,微客平台会陆续推出大微客、宽体微客,以及单双排的微卡产品。
为了匹配微客和微轿的产品规划,海马郑州将自行研发生产小排量发动机,30万台的发动机工厂正在建设当中,0.999升和1.245升的小排量发动机的工程样机已经一次点火成功,预计明年正式投产并装配到产品中。
销售网络进村
“产品销售到哪里,销售网络就要铺到哪里。”孙忠春表示,“现在海马郑州拥有独立的销售网络,以河南为中心向外辐射,全面铺开。”
海马郑州销售网络的发展思路是集中优势、逐步发展、服务先行、县级渗透,结合百强县和二、三级城市的布局,全面推进4S店、2S店和1S店的建设,不同的销售店符合不同的市场规模。
“我们一般在二、三级城市建立4S店或是3S店,在县城,我们建的就是2S店,到了真正的村里,可能就是一个授权的混修点,它同时也可以维修别的品牌的汽车。”孙忠春表示,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节约了建店成本,但即使是最小规模的销售店,也必须有指定的服务维修站,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自建销售网络外,在一些发达地区,海马郑州依旧依托现有的海南海马的部分渠道进行销售,根据产品规划,等几个系列产品丰富后,这部分经销商会从海南海马的销售网络中脱离出来,专营海马郑州的产品。
目前,海马郑州有140余家一级销售店,其他类型的销售店面300余家。而今年针对销售网络启动了“千千工程”,即“一千家销售店面,一千家服务站点”。
作为自主品牌的重要一员,其他品牌基本遵循先小车、后中级车,先规模效应、再品牌效应的发展模式,海马则走出了一条另类的自主模式:先中级车,后小车。孙忠春也表示,海马郑州的发展理念是:先做精,后做强,再做稳不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