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将迈向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5日 09:3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曾业辉

  质疑仍在继续

  10月28日,福特公司宣布吉利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引发了一场“争论”,看好收购前景与不看好的人数比竟然接近50%∶50%,一个汽车企业自我负责的市场化行为,却在中国引起舆论“分裂”,这是为何?

  在此消息发布之前,吉利收购案广受质疑,认为吉利纯属“作秀”、“炒作”的评论满天飞,有媒体甚至报道吉利收购“已经失败”,福特发布声明后,这些言论失去了土壤,但另一种质疑又铺天盖地而来——“吉利钱从何来?”、“福特都经营不好,吉利能行吗?”、“沃尔沃的高成本将拖垮吉利”、“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将毁了沃尔沃”等等。

  吉利一路走来,一路与质疑声相伴。

  其实,吉利收购沃尔沃,本身是一个企业最正常不过的市场化行为,不妨用平常心去看待——是馅饼吉利自己吃,是陷阱吉利自己跳。当然,质疑声多也说明受关注度高,也不是一件坏事。

  10月28日当天,中国经济时报就收到了吉利方面发来的公告,但本报更关注的是:吉利收购是否能最终成功?有些质疑不是没有道理,吉利收购案确实面临很多挑战,吉利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吉利收购沃尔沃前景如何,假若收购成功,吉利将迈向何方?

  收购本身具有互补性

  本报就此事连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研究员,张文魁表示,要从中国汽车业与发达国家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待这一问题,抛开个案就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汽车企业一系列收购案来看,相关收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已由规模扩张阶段发展到技术升级,量、质并重阶段,即水平提高阶段;而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已由水平提高阶段进入规模维持阶段,国外汽车企业无论技术、品牌、管理的水平都较高,但目前需要维持规模。无论悍马还是沃尔沃,不是技术、品牌有问题,而是规模无法维持。”张文魁说,“通过收购,中方企业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与技术,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外方也可以借此进入中国市场,享受中国经济增长、市场规模扩张的蛋糕,这两方面不是一拍即合、相得益彰吗?”

  张文魁表示,这种收购不是企业的一时冲动,确实有短板和长板相互弥合的需要。

  “但收购本身很复杂,面临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收购之后还会面临很多挑战,企业不能掉以轻心,若吃不了有可能连‘牙都要磕掉’。要避免类似上汽收购双龙的尴尬局面出现,企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中、外各方的法律、法规,不能打小算盘,不能打擦边球,更不能留后遗症。”张文魁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这样评述此事:“印度塔塔能收购捷豹、路虎,中国吉利为什么就不能收购沃尔沃?别的不说,吉利能迈出这一步,其勇气和决心就值得肯定。”

  吉利副总裁王自亮与本报连线时表示,民营企业本身很熟悉市场,而且有自己的市场准则和运作模式,外界何必太过担忧呢?对于其他具体问题,王一概不答。

  吉利将如何应对挑战

  吉利就此事成立了专门的新闻小组,本报将相关问题提交给其负责人袁小林,吉利方面给予了书面答复,且听听吉利怎么说。

  中国经济时报:沃尔沃与福特有些车型是共用平台,而且有些技术是通用型的,吉利收购后,如何处理相关知识产权问题,会否留下后遗症?

  吉利:该项交易将承认所有涉及沃尔沃公司和福特汽车部件和平台的现有权利及有关的协议;沃尔沃将保留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及其他权利,同时也将继续有权使用必要的知识产权,实现商业计划;吉利则将获得沃尔沃专利技术的使用权。

  中国经济时报:瑞典是高工资、高福利国家,收购后如何解决沃尔沃高成本问题?有人质疑收购沃尔沃可能会拖垮吉利,吉利对此有何回应?

  吉利:吉利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汽车制造商,集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入了解将使沃尔沃在这一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上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也将为沃尔沃带来更多机会。吉利的方案符合沃尔沃的最佳利益。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沃尔沃工会方面仍有人反对吉利收购,会否对吉利的收购形成障碍?如何处理与工会的关系?如何避免类似上汽与双龙工会间的纠纷?

  吉利:由于福特要求对交易严格保密,吉利尚未与对方公司工会进行正式协商。吉利希望在合适的时候与沃尔沃工会和其他利益方进行会谈,讨论该交易细节。

  中国经济时报:福特表示将全盘出售沃尔沃,且不再持股,吉利是全盘收购还是部分收购?

  吉利:吉利收购的是沃尔沃100%的股权。

  中国经济时报:沃尔沃是否会国产,投产的大概时间和地域。

  吉利:谈判目前尚处于保密阶段,我们不便对此做出任何评论。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收购后是否会对沃尔沃裁员?

  吉利:吉利希望保留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设施和供应基地、遍布100多个国家的销售渠道和全球2400个经销商;我们希望未来的沃尔沃由目前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在瑞典。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哪些财团或国内银行支持,到底有几家银行支持,如何回应吉利缺钱说?

  吉利:我们有来自银行强有力且稳定的资金支持,更多融资细节将在最终协议签署后公布。由于有保密协议,我们尚不能对交易的财务条款进行评论。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网络调查有四成多的人不看好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发展前景,吉利对此有何看法?

  吉利:吉利能够带给沃尔沃的是它发展亚洲汽车业务的丰富经验。沃尔沃的价值在于它具备制造全球最安全、最佳汽车的专业技能,同时其在品牌、管理、技术以及工程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吉利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强大的平台和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对中国市场非常了解,这将为沃尔沃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价值。

  中国经济时报:沃尔沃连续减产和亏损,福特都没什么好办法,吉利如何扭转亏损局面?

  吉利:吉利将与沃尔沃管理团队紧密协作,并协助其实现沃尔沃品牌的长期发展目标。尽管全球汽车销售受到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但沃尔沃拥有强大的品牌和一流的技术,加上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对豪华车的需求,我们相信并购后的公司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与沃尔沃是否会分品牌运营?有质疑说,即便分品牌运营,但吉利目前仍属中低端品牌,而沃尔沃是高端品牌,吉利可能对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吉利方面如何看待这一质疑?

  吉利: 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目前的生产和研发设施、与工会的协议和分销商网络等将得到保留,同时,沃尔沃将借此进一步增强在中国这个重要汽车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沃尔沃将保持其管理权的独立性,我们的设想是让沃尔沃管理层依照其独立的商业计划开展运营。

  吉利决心保护沃尔沃的品牌与价值,巩固该品牌在豪华家庭车、运动休旅汽车方面的领先地位。

  最终协议何时达成

  什么时间能与福特达成正式收购协议也是本报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吉利方面的回应是谈判还在进一步进行,已开始与福特公司就收购的细节进行谈判。

  瑞典政府方面态度如何,吉利方面没有正式回应,但给本报发来了一些声明。

  瑞典副首相、能源和企业部长Maud Olofsson表态说:“政府的想法是找到一位有资金和长远打算的买家。中国的市场有强劲的需求,沃尔沃的未来拥有者需要来自这个重要的市场。”她还透露:“瑞典政府将会考虑向沃尔沃提供欧洲投资银行的贷款担保的事宜。”

  哥德堡市前市长、社会民主党议员Goran Johansson表示:“我认为这是目前沃尔沃所能遇到的最好的事。中国公司需要沃尔沃的知识,因此我认为交易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不可否认,瑞典有关方面的积极表态与中国广泛的质疑声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意味令人回味。是否能达成最终协议目前还很难说,但福特与吉利方面的有关措辞却值得关注——福特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斯Lewis Booth 表示:“福特认为,吉利有潜力成为对沃尔沃负责的未来主人。”;吉利方面表示:“沃尔沃的核心品牌价值将得到新主人的保护。”

  双方都使用“主人”一词,是否有所暗指不得而知,吉利收购沃尔沃也仍可能出现变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汽车制造业重心逐步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一趋势不可阻挡。

  今年二季度,沃尔沃轿车产量为7.4万辆,同比下降34%;收入约29亿美元,同比锐减42%。然而,沃尔沃拥有强势品牌、先进技术及遍布100多个国家的销售渠道,这对吉利而言是个巨大诱惑,正因为这桩收购案机遇与挑战都相当大,所以结果更令人期待。

(编辑: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