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
上半年,上海大众夺得了半程销量冠军,紧随其后的是一汽大众。在2005年~2007年不经意间让上海通用占得先机后,南有上海大众,北有一汽大众的格局尽显,南、北大众均表现出对市场强大的统治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8月中,南、北大众以6.5万辆和6.4万辆的销售数(零售)再次成为轿车销售企业中的领军者。除了今年车市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变得尤为火爆外,南北大众多年来对营销渠道的改革,是其取得胜势的根本因素。
对于这两家国内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来说,进入到21世纪以来都遭遇了强劲挑战。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原先一两家企业独霸整个市场的格局已被打破。急剧变革的市场让南、北大众吃了“苦头”,营销变革成为二者迎头赶上的选择。
上海大众:昔日王者的困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轿车市场的供给处于短缺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大众也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从1985年成立到2004年,上海大众20年霸占着市场占有率第一、销量第一等桂冠。
不过,上海大众成长的同时,外部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1994年,上海大众产量已突破11万辆,市场占有率高达50%;十年之后,2004年,上海大众市场占有率为15.8%,而对应的产量达到35.5万辆。由于整个汽车市场的膨胀,上海大众即便销量翻三倍,还是不能保证市场份额。
除了外部环境外,上海大众的营销体系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4年之前,上海大众营销体系采用的是批发销售模式,关注的是公商务用户,进行的是被动式销售。
由于市场形势从2003年左右发生变化,中国轿车市场从公务车市场转向私人消费市场为主。原先上海大众只管生产,销售完全由上汽大众销售公司代理的模式,显然不合时宜。
因此,2004年开始,针对上海大众的营销体系,一场深刻变革正式拉开。“到2006年基本实现了由‘产品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变,建立起了‘市场导向’的业务链运作体系和方法。”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表示。
2004年,作为转向市场导向的重要措施,上海大众将原先分列在全国的24个分销中心裁撤、合并为12个分销中心,同时,将很多企业总部的职能下放到分销中心,扩大了分销中心在区域商务政策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12个分销中心直接隶属于销售部,中间的机构——四大部不再存在。此外,每个分销中心配有一正四副。四个副职各管一块:市场、销售、售后、网络发展。
“同时,在总部又有相应的职能部门与之对应、统一领导。”上海大众一位高管表示,在这样一个架构下,上海大众建立起了扁平化的销售网络。
上海大众根据区域经销商多少来重新确定分销中心的管理范围。在东部地区,因经销商较多,一个分销中心可能将分管1至2个省,而西部或边远地区的分销中心可能管理3至4个省。而各分销中心负责人也面临大换血。
网络中,地方各分销中心既能保证此前决策灵活的特点,根据当地的实际销售情况制定较为灵活的商务政策;同时,在公司层面上,垂直部门的设立,使得销售战略的执行保持步调统一。
营销框架确立后,从2006年开始上海大众市场表现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台阶,销量和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在2008年年销量突破50万辆,市场份额9.2%。
一汽大众:策动营销变革
与2004年上海大众遭遇的困难相比,一汽大众在其时的困难也许更加严峻。一汽集团2004年一季度亏损5.7亿元,直到2005年,一汽大众的形势仍不见好转,33万辆的产销计划化为泡影,并直接导致包括一汽大众总经理秦焕明、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李武等在内的高管全部下课。
危难之际,一汽集团前总经理竺延风认为,只有借用“外脑”,引入全新的营销理念与管理模式对一汽大众进行彻底变革,才能让一汽大众走出困境。这时候,合作伙伴大众中国向竺延风推荐了苏伟铭,这个头脑灵活、办事雷厉风行的新加坡人开始进入竺延风的视野。
直到2008年苏伟铭的离开,在近3年的时间中,其对一汽大众的营销体系进行了再造。由苏伟铭策动的一汽大众营销变革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内部调整、内部优化、制定总体战略、组织机构重组、网络梳理等。
最重要的工作,则是苏伟铭一直提倡的,“把销售最敏感的神经触角伸到最前线”。为此,不仅仅是在销售领域,一汽大众还将培训、融资等原来只可能在公司总部完成的工作,也放到销售前线去。
与营销整体往“前线”转移相呼应,一汽大众企业组织架构和区域组织架构的调整则是另一项核心任务。苏伟铭的办法是引入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销售大区概念,废除以前的行政区域。同时,一汽大众设立了全新的SBU。所谓SBU,苏伟铭表示,“SBU”是一个战略性的单位,SBU的地位提升到总监的架构,也就是说除了副总以外接下来就到了SBU这一层。
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大区首席执行经理之前只负责销售指标,而现在区域层面增加了新的内容,集销售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财务控制、培训支持几方面功能于一身。
当时,一汽大众在全国共设有5个SBU,重新划分为东北、京津、鲁冀、华东、华南5个SBU和一个拓展区(管理剩下的大约18个省份)。此后,SBU又演变成分公司,成为营销模式变革重要成果。
在变革后,一汽大众更为注重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并关注和加强对终端以及渠道的管理,从重视终端的角度来看,一汽大众有关营销系统的改革与上海大众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
2004年~2006年,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开始的变革,最终从营销领域慢慢延伸到生产、物流、采购。例如在生产领域的订单化管理的实行,使得南、北大众成为国内合资车企中,最早能够报出“批销数”和“零售数”的企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