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双龙汽车经营之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 07:3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付辉  

  双龙汽车生死仍未卜。

  套用中国时下的说法,这家韩国汽车制造商等待“被生还”。如此之说,是因双龙本身已很难走出愈变愈大的黑洞,在企业身负巨债之下,销售每况愈下。一个企业正常营运的关键两端都出现了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复的缺陷。换言之,它不是一个正常的企业。

  于是,当首尔投资(Seoul Invest)计划出资4000亿韩元购买双龙汽车的股权时,双龙汽车股价立刻反弹了15%,除中国之外的整个亚洲证券市场,近一年来从未有过这样的表现。此一表现正说明了救生双龙汽车的紧迫性。

  2009年8月,双龙的销量为2012辆,这与其上月百辆左右的销量相比有了几十倍的增幅,但就企业本身而言,这样的销量聊胜于无。对这样规模的企业而言,月销量超过5000辆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这样的状况,一定会在2009年9月之后的某个时间内达到,但绝不会是现在。

  刚刚经历了80余天罢工的双龙汽车现在尚处于生产回复阶段,同时在申请回生程序期间。这两种状况使得双龙汽车异常脆弱,它很难再经受市场的不利影响。孱弱运转的双龙汽车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尤其是各国政府都对汽车行业采取刺激措施时,双龙也希望得到这样的“恩赐”。遗憾的是,就在双龙汽车在罢工时错过了韩国政府对车辆置换的优惠时间,当它向政府申请延长车辆购置的使用税和登记税时,遭到拒绝。

  这种刺激措施,并不是一项长期的政策,但在眼下的经济环境下,足以让整个行业振奋。无奈,双龙汽车错失了这样的机会。根据双龙汽车管理层的计划,它要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实现日均销售144辆汽车的计划,难度较大。

  但从长远来看,即便首尔投资能够顺利的注资,双龙仍旧没有摆脱危机。在跨国汽车公司经济学的角度,双龙自身的短板较多是其问题。这种状况正如那些使其致命的错误一样。从作为在细分市场的先锋力量,到被市场遗弃,双龙的效应不会消失。

  从产品端判断,在与上汽集团决裂后,双龙汽车失去了新车研发的资金来源,即便C200等顺利投产,也只能解决眼下的产品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双龙汽车的产品投放节奏会制约着整个公司的运转。由于其产品主要局限在SUV市场,产品线相对狭窄。而高端的主席系列轿车,没有打开国外市场,韩国本土销量有限。双龙汽车的产品问题成为其最致命的失误。

  在品牌上,双龙汽车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与其相应的是,现代与起亚汽车,这个韩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在高端产品上耕作多时,收获却十分有限。而双龙汽车尚缺乏这样的尝试。这决定了双龙品牌会低于现代,遑论本田与宝马等独立发展的汽车公司。

  这两种原因决定了双龙汽车在企业规划上难有作为,即便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也很难将这些战略完全的付诸实际。企业本身的恶性循环就这样养成了。一旦遭到外围市场变化时,其抗打击能力非常小。

  2009年9月8日,双龙汽车的工会决定退出韩国民主劳总的总工会。这样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不能回避的是,这是工会方面在向管理层方面示好,或者说这是在现实状况面前,工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样的动作若在2008年12月底前出现,双龙汽车不至于到今天。问题是,即便现在工会做出这样的调整,能在多大程度上留住首尔投资。

  在近30年韩国汽车的历史上,工会力量的调整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雷诺收购三星,通用收购大宇后的状况已经说明了工会对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性。双龙汽车的工会在韩国民主劳总的影响下,选择了与公司管理层相反的做法。现在的调整能在多大程度上是彻底的,需要时间去检验。这个时间不会长,首尔投资收购双龙不会是为了进入汽车行,这是其作出的一项投资。这样一来,双龙汽车还会被甩卖。

  毫无疑问,围绕双龙汽车整个企业的决策失误是其走到败落的主因,下一个发生这种错误的会是哪一间汽车制造商?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