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北产信:新能源汽车将挑战国内区域竞争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4日 10:33  新浪汽车

  吉北产信研究部 李海英

  进入2009年以来,各国关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频出。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到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都在上任伊始就祭出了新能源的大旗。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把新能源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决策层看来,新能源产业不仅是扩内需稳外需的有效手段,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显然,新能源产业将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样的共识下,国内各地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视为地区产业的未来支柱,纷纷给予政策倾斜。

    在上海市,拟对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给予车价不超过20%的一次性补贴,并免征该市贷款道路通行费及牌照拍卖费。重庆、深圳也对新能源车的市场化推进采取了行动。5月11日,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政府达成的初步协议,政府将向购买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的市民提供3.6万元现金补贴,并免收三年路桥费约7000元,单车补贴高达4.3万元。6月12日,比亚迪首批十辆F3DM型号新能源汽车向深圳市政府交付使用。深圳市发改局副局长吴德林在交车仪式上透露,深圳正在制订新能源车产业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方案等政策,包括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措施,预计将于近期出台。同样在6月初,武汉市“八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出台。其中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是重点内容,到2011年,新能源公汽线路增至20条,新能源公共汽车增至1000辆。政府采购乘用车按不低于10%比例选用新能源汽车

    几乎同时,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电动汽车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东风电动汽车产业园试点基地也在武汉揭牌,东风电动车公司副总经理杨守武曾宣布,2009年初将下线东风自主品牌首款混合动力汽车,全年的目标销量为5000辆。同样,安徽省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和销售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安徽省城市中的使用。安徽省地方性政策指出,未来城市新增公交车和出租车一律购买安徽省产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对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实行登记管理,减免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税费,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给予支持。

  各地政府为推进新能源汽车纷纷出台了实质性利好的时候,国内新能源车的阵营也再度扩大。日前,国内又有十款新能源车拿到了“准生证”。这10款车中自主品牌占据7席,其中比亚迪有3款即F3DM、F6DM与E6,另外还有华晨尊驰混合动力,长安杰勋混合动力,奇瑞A516混合动力和一汽奔腾混合动力;合资品牌有上海大众途安混合动力车和领驭电动车、上海通用君越混合动力。由此看出,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车企的新能源产业步伐也悄悄加快。

  在国内开始掀起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潮时,我们注意到,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游戏规则,由于各地政府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备程度存在差异性、区域分布的研发力量也有悬殊、以及各地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方面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使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域竞争力强弱分化。这种分化与国内传统的汽车产业发展强弱格局并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改变过去既有的区域竞争格局。

  为了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有更直观的了解,吉北产信研究部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竞争力排名指标体系,按照政策完备程度、现有新能源轿车车型、量产能力以及自主研发实力等指标作为对比项,对国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个区域的竞争力进行了一个排名。

  我们知道,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国内目前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政府在经济上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完备的配套政策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另外,在政府搭好台之后,企业能不能把戏演好,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区域内自主研发实力的强弱。因此在对区域竞争力排名进行综合评价时,地方政策的完备程度以及区域内自主研发实力的强弱就成为排名的重要评价因素(详见吉北产信研究报告《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及长春市环境分析》)。

  总之,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开辟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引入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游戏规则。一些过去汽车产业发展相对较弱的地区,完全有可能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潮,在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中,挑战过去的市场格局。

  表:新能源汽车发展各区域竞争力排名(前5名)

  来源:吉北产信研究报告《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及长春市环境分析》

  (本文改写自:吉北产信研究报告《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及长春市环境分析》)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梁蒙)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