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4:买车,你是为面子还是为需求?
当青年人买车成为一种时尚时,买车过程中呈现出了个体差异,有人买车是工作生活客观需求,有人买车是心理需求……青年人买车,更多是为了什么?
正方:买车,一场关乎面子的革命
文/丁延吉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搜“青年人买车 面子”,会出现12.4万条信息,从前5000条信息归纳,基本都在重复炒作一个概念:青年人的面子是一种生活态度。究竟是怎么样的心态驱使青年人买车?姑且不说缘何现在交通事故飙车肇事者基本都是20岁出头的青年人,就单纯从青年人的用车倾向,就能透出太多的信息。
虽然现在很少听到“不买车别人不知道你穷,买辆QQ就知道你多少家底”这种纯财富论调,但这并不等于现在的青年消费者在买车时不考虑面子问题。其实,青年人作为初入社会的一代人,如果纯粹考虑买车只为代步的话,二手车应该是更好的选择。但上海目前的二手车主要流向郊区和外地,本地青年人消费比例并不高。数据显示,七成青年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车而非二手车。事实上,一些新车族也承认,由于周围同事朋友都买了新车,为了面子,所以也就打肿脸充胖子。我们不得不排除有一部分青年人可能是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无法辨别车辆的优劣,无法对二手车作出有效的价值判断,所以多会选择购买新车。但这也在侧面反映出上海城市青年群体的消费观念。
还有一种那就是,买车的车主多半是因为家庭条件较为良好,或是自身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普遍追求舒适时尚,购买汽车时自然会偏重好车;而一旦选择了好车,也就等于你选择了这种生活,你不可能穿着平角裤去开宝马、奥迪,不说光鲜亮丽,至少也要做精致人生。这样一来,整个有车生活的成本会随之一并提升,而面子上却非常有光。
目前汽车在我国虽然不属于奢侈品,但绝对没有到居家必备的程度。对于青年人来说,买车应该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为了面子好看,给父母及自己增加经济上的负担就不可取了。
反方:叫我怎能不买车?
文/江昭融
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算来也有近十年了。关于买车究竟是买面子,还是买需求的讨论也一直不绝于耳。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汽车在你眼里是奢侈品还是代步工具。对于青年人而言,车或许更多的代表了一种时代需要,而不仅仅是面子问题。青年人买车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买了离市中心很远的房子,用省下来的钱买一部车,有的小俩口上班离得远的甚至要买两部。笔者有个朋友买了一套松江的房子,每天做地铁9号线转一号线上班,单程耗时近2个小时。用这些时间,开车可以到常州,坐动车组可以到南京,坐飞机可以到沈阳。朋友在熬了两个月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掏钱买车。还有一个朋友看上了一个郊区楼盘,却发现楼盘周围没有地铁、没有公交车,由于地处荒凉,连出租车也不好打。如果住在这样的地方,不买车怎么行。
第二是喜欢出去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趁节假日自己开着车到周边地区休闲旅游,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半径扩大到300公里范围。如一位家在嘉兴、工作在上海的朋友,每周都要有两天开车回嘉兴父母家吃完饭,然后再回上海睡觉。按照他的说法,其实回一趟家开车也就只要四十分钟而已,比去上海某些近郊还方便。
第三就是真的喜欢车。在北京遇到一个84年生的小朋友,酷爱汽车。名下有宝马Z4、兰德酷路泽(参数配置 图库)、欧宝雅特各一台。小朋友并不是什么巨富,挣到钱几乎全部贴到汽车消费里面去了。平时最大的兴趣,除了开着爱车去夜场玩玩,就是上网。你永远无法用好面子来评价一个忠实的汽车爱好者。
当然,青年人买车也有一些说不清是实用还是面子的行为,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手脚不利索地开着保时捷911(参数配置 图库)、奔驰SLK之类的名车。可也正因为他们,让众多豪华跑车的商家爱上了中国。
写在最后
争论不休,讨论不止
关于青年人购车方面的各类争论随着汽车越来越多走入家庭,被搬上了前台。从以上4个话题反映出的各方观点看,有一个关键字:奴。从卡奴到车奴,都是在描述青年人购车、用车中体现的百态。当然,这里并没有任何贬意,也没有阻止青年人买车的意思在。相反,我们鼓励青年人买车,用理性的消费观念享受有车的快乐。
近年来,青年人购车比例呈几何递增,韩寒、黄浩、胡斌一类无论正面典型还是反面教材的年轻一代,以及从未停止过的青年人该不该买车、怎样买车的话题讨论,都在时刻告诉我们,青年人正在成为汽车消费主力,他们的需求不容忽视,他们的话题永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