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燃油税——难以承受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07:30  上海证券报

  众所周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以及国际上大部分炼厂使用的炼油原料都是原油。但受国家政策影响,地炼获得的原油配置指标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我们的加工能力可以达到230万吨/年,但原油配额却只有4万吨。”牛科长说。《紧急报告》则显示,山东地炼行业总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00万吨/年,而国家原油配置指标只有179.3万吨/年。

  在此情况下,加工燃料油就成为他们无可奈何下的不二选择。

  但今年年初开始,中国正式以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形式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其中,燃料油也被纳入征税范围,其消费税税率从每升0.1元大幅提高到每升0.8元。据此计算,方案实施后,意味着每吨燃料油消费税为811.6元,较未调整前的每吨101.45元/吨,猛增了710.15元/吨。

  “问题就出在燃料油消费税上。”山东晨曦集团董事长邵仲毅告诉本报记者,因原油不征消费税,而燃料油要征消费税,且原油价格跌幅更大,造成用原油炼油与用燃料油炼油的成本每吨相差高达1100元。

  “如果燃料油消费税不上调,那么地炼仍会有利润。但上调后,利润被大大压缩了。”刘爱英说,“目前的情况是,炼原油挣钱,炼燃料油不挣钱。但地炼只能炼燃料油,结果就是经营好一点的微利;一般的保本;差一点的就只能亏损。”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副总经理李国斌进一步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吨燃料油征收消费税812元计算,加上增值税,地炼一共增加了950元/吨的成本。因这部分成本不能完全抵扣,企业被迫承担了200元以上的额外成本。

  记者了解到,造成这一幕的主因在于燃料油作炼油原料时的收率低于原油,最高只有60%-65%。也就是说,地炼所缴纳燃料油消费税额中的30%-35%不能抵扣,意味着油品成本直接增加30%-35%,这成为地炼亏损的一大根源。

  据《紧急报告》称,按照当时的国际燃料油价格计算,每吨燃料油估计有200-400元的税额不能抵扣,再以山东省全年加工进口燃料油1500万吨计算,仅山东地炼最低成本增加额就将达30亿元。

  不仅如此,燃料油消费税大幅攀升后,地炼的资金占用也被大大加剧。《紧急报告》显示,由于燃料油消费税在进口时上缴,按照45天生产周期计算,将大大增加流动资金占用(1500万吨/365天*45天*812元/吨=15亿元),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运转困难;且由此产生的利息近亿元。这不仅增加了地炼运营成本,更是企业的一大负担。

  规模以下地炼遭遇整合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当山东地炼仍在为燃料油消费税一事四处奔走之际,国家发改委的一则通告与稍后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再度令他们如坐针毡。

  5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到2011年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吨-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除重申上述规定外,还表示,拟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中央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事实上,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早已酝酿多年。作为应对,山东地炼也一直在扩能增产。以东明石化为例,其起家的第一套15万吨装置还保留在厂区内,而其现今的炼油能力已达到近1000万吨/年。另有资料显示,仅2008年,21家山东地炼就有37个新建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

  然而,除了这21家注册地炼外,山东还有一些规模以下的小地炼却在劫难逃。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山东现有37家地炼企业,其中16家的年加工能力不足100万吨。

  而即便是21家规模型地炼,也可能被并购整合。

  据《指导意见》披露,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山东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昌邑石化、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炼企业。中海油总公司也收购重组了中海石化公司。

  “由于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炼的兼并重组,目前我省纯粹意义上的地方炼化企业事实上仅余下13家。”山东省经贸委有关人士说。

  本报记者另外从当地了解到,除了中国化工集团和中海油之外,被誉为“石化双雄”的中石油、中石化也早早就在山东跑马圈地。以去年突然浮出、旨在整合地炼资源的山东燃料油协会为例,该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是山东中联石化有限公司,后者的第二大股东正是一家石化巨头。

  “这些巨头之间本身也存在相互掣肘。”山东省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当年中国化工集团入主济南石化后不久,另一家石化巨头就和山东省政府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后者停产。

  “地炼目前的困境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消费税只是一方面,更主要是民营企业的待遇还没有彻底改变。”金诚石化董事长周敬才说。

  地炼“多元化”自救

  “21家地炼在当地都是财政支柱,地位举足轻重。”李国斌表示,“山东地炼现有员工总计8万人,加上三产和退休职工,总共涉及20万人。如果地炼整体出现危机,这对山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会带来影响。”

  而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调研后更认为,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国内地炼企业大部分都将面临被迫停产、关闭的极端情况,而这首先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同时地炼竞争力的削弱也将使本来就缺乏竞争的市场更加趋于垄断。

  《紧急报告》指出,如国内地炼全面停产或关闭,民营加油站将失去赖以生存的主要油源,这将加剧民营油企长期油源不足的矛盾。未来一旦油价上升,国内油品供应紧张,民营石油行业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这将直接影响到民营石油业中游、下游300多万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要解决山东地炼的生存问题,就看国家能不能对地炼适当放宽政策,例如在原油方面有所放宽,同时通过代加工把山东地炼的富余加工能力利用起来。”李国斌说。

  就此,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向中央提交了五条建议:一是允许地炼自主进口原油,这既可以保证企业生存,更可盘活社会库存,在低油价时为国家石油储备出力,符合中央政府关于建立原油三级储备的思路;二是准许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三是对作为加工原料的燃料油按照收率60%-65%征收燃油税;四是用石脑油、溶剂油作化工原料的,免征其燃料油消费税;五是对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

  而另一边,地炼也在苦思其他对策。这其中,多元化经营就是一条可能的出路。

  刘爱英告诉本报记者,早在1992年的“油头化尾经验交流会”上,她就提出不要光搞“汽煤柴”,因为“汽煤柴”无论原料还是产品都与两大集团有冲突。那次会议首次提出地炼要做化工。此后,新成立的炼油化工协会又提出“多条腿走路”、“跨行业经营”。

  “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原油就这样死掉,所以采取‘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做法,千万不要光搞‘油头’,‘在一棵树上吊死’。”刘爱英说。

  她提出的这些思路都得到地炼的拥护。据刘爱英介绍,目前山东地炼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多元化经营。如垦利石化从意大利引进设备,生产玻璃棉建筑材料;利华益集团的医药、纺织板块已做得非常成熟;正和集团则引进了木业加工项目。

  尽管如此,大部分地炼人士仍感到前景不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