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品牌”需要定义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 08: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闻背景:对于如何界定自主品牌,多年来业界一直未有定论。随着政府采购细则在今年内出台,自主品牌也将被重新定义,合资企业所创立的品牌也将归入自主品牌之列。在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支持的信号下,多家合资企业内部酝酿已久的自主品牌计划或将在今年集中发力,由此将对我国的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亲生的和领养的

  早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我就听到了关于国家要明确“自主品牌”定义的传闻。那位来自某政府机关网的记者神秘兮兮地在奇瑞尹同耀的专访上提问:“向尹总透露一个消息,最早6月份,国家将明确自主品牌的定义。尹总如何看待‘自主品牌’这四个字的定义呢?”

  尹同耀先是推说“不好说”,后来突然又挠挠头,打开了话匣子:“这就好像是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有的是亲生的,跟自己姓;有的是领养的,也跟自己姓;还有的是寄养的,不跟自己姓。那你能说,哪个孩子不是自己的?”

  “自己生的孩子”是指奇瑞、吉利、长城等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品牌;“领养的孩子”,是指荣威、名爵之类被收购后再重新打造的品牌;还有“寄养的孩子”,应当就是指青年莲花这样也谈不上合资,也谈不上收购的品牌吧!其实算起来,这些品牌都应该归为“自主品牌”之列,但我们一提到“自主品牌”,还是会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亲生的”品牌才是。

  如此说来,歧义确实很大。

  所以,《车天下》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不再用“自主品牌”来称呼奇瑞、吉利等品牌,而是统一用“本土品牌”。而境外媒体,则为中国本土品牌取了一个更直观的名字——“中国品牌”。不难看出,不论是“本土品牌”,还是“中国品牌”,在称呼奇瑞、吉利等品牌时,都比“自主品牌”指代性更明确。

  现在“自主品牌”要正名了。据某媒体报道,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研究制定者之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首次提出了“自主品牌”的四个条件:一是由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在中国取得的商标专用权;二是必须是上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拥有的商标专用权;三是拥有该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和认可权以及产品的技术转让权;四是必须作为消费者识别的主要标志,在汽车外部显著位置如车头和车尾加以标注。

  那么,按照这些条件来定义,广州本田的“理念”、上海汽车的“荣威”“罗孚”,包括青年莲花,众泰旗下的菲亚特车型产品,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归到自主品牌之列,跟奇瑞、吉利等共同享受“自主品牌”的待遇。

  这对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本土品牌”来说,是个大挑战。除了广州本田的“理念”,北京现代的BT01,还有很多合资企业也都在酝酿自己的“自主品牌”。试想,假若这些合资品牌炮制出来的“非亲生子”,与“亲生娃”享受共同的政策待遇,参与共同的竞争,无疑是对“亲生孩子”在品牌力、商品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正如跑步,一个人跑要想提高成绩很难,但有对手在身边竞争,成绩反而提高得更快。没准,在“领养孩子”、“寄养孩子”的参与下,“亲生孩子”能提高得更快呢? (陈鑫欣)

  “认亲门槛”

  龙永图曾说:“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的品牌,才叫做自主品牌。”一辆车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如果要成为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是否意味着所有零部件的生产都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是我们看看目前国内品牌中的部分代表——一汽大众捷达、上海大众桑塔纳等等车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产化率已经几乎达到100%,他们并不算自主品牌;再看上汽、南汽买来的英国ROVER图纸,无论从技术、商标、核心零部件,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国产化,却自称是自主品牌。

  说透了,让我们辨识模糊的,无非是公司的体制造成。正如前面的几个例子,前者是合资企业,后者是独资。前者由外国人主导产品技术和管理,后者则“自主”经营,自主管理。零部件国产化100%不算是自主品牌?某些完全“COSPLAY”的品牌却可以算是我们铁铮铮的自主品牌产品——不得不说,我们现在很混乱,重新帮自主品牌“认亲”很有必要。

  当然,奇瑞和吉利这类纯粹的本土企业身上的“自主”标签则明显很多,不过为了发展,其实所谓“自主品牌”也在“学”。买技术,或者适当抄袭一些技术、“偷”一些技术。“学”得艰难,所以一直只能打中低端的产品,现在奇瑞、吉利开始转做高端产品,却又缺少市场认同。反观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上海大众这些也在宣布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的合资企业,多年的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经验让他们的“自主”发展如鱼得水。看来,“自主品牌”如果先走合资的捷径,似乎反而会更快些。这正是我们所谓纯粹的“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无论本土企业还是合资品牌,大家都在争做“自主品牌”。

  (邓莉)

  自主品牌是个筐,

  什么都想往里装

  最近,在国家采购自主品牌车型的具体细则即将出台之际,业内也适时地泛起了一片该如何定义自主品牌汽车的争议之声。说来也是蹊跷,汽车工业搞了这么多年,原来我们连什么是“自主汽车”都还没有搞清楚,想来真是让人惭愧呀。看看这场争论,让人感觉相当有趣。

  合资公司最积极,外方的车型已经引进得七七八八,但和吉利、奇瑞动则三四十款新车的发布计划相比,手里的这点车型仍然不够用,既然“革命尚未成功”,那就继续努力,推出“合资公司的自有汽车品牌”;有关专家不含糊,合资公司推出自有品牌,跟爸姓?还是跟妈姓?这可是个新问题啊,赶紧著书立说讨论下;大型集团有压力,汽车工业搞了五六十年,合资、合作、市场换技术……所有办法用了个遍,好像仍然没啥效果,眼看着吉利、奇瑞的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了,再不加把劲可就真成“千古罪人”了,于是,“中国六大汽车集团聚首上海滩”,规模空前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业内各个汽车企业早有发展“自有汽车品牌”的冲动乃至举动,但彼时的争议尚不太大,毕竟,上门女婿入赘女方,后代的姓氏问题多少是个让人不太好意思的话题。

  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按照规划,国家将在年内出台政府采购自主品牌车型的具体细则,在这个规则出台后,自主品牌车型的采购今后将可能占政府采购的50%以上,对于所有的汽车企业来说,这显然是个巨大的诱惑。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个细则即将实施之际,什么才是“自主品牌汽车”可就是个大问题了,于是,合资汽车公司需要将“企业自有汽车品牌”定义为“自主汽车品牌”,而一直对自己的“非国民待遇”颇有怨言的吉利、奇瑞们也不干了,多年以来,咱们在税收、准生证、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可没少吃苦头,现在好日子眼看就要来了,怎么你们还跑到我们前面去了,自主品牌不是筐,别想啥都往里装,于是,一场义正词严的“自主品牌汽车”争论战开始打响,并最终在政府采购自主品牌车型的具体细则即将定稿之前达到了高潮。

  关于这场争论,谁是谁非实在不是个轻易说清楚的事情,笔者在大学期间曾经学过一年的知识产权,不过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一百年来世界汽车的变迁过程来看,清晰的定义“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即使对专家来说,仍然是个很难的问题,吉利、奇瑞,那是中国车;丰田、本田,那是日本车;奔驰、宝马,那是德国车,但吉利和丰田的混血是哪国车呢?估计没几个人能分得清了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