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企召回意识与国际接轨 08年召回数超前4年总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 08:1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民众对于汽车召回认知的加深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民众对于汽车召回认知的加深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记者 张爱丽

  汽车召回现象愈演愈烈。上周末,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孙波在2008年度汽车召回管理工作会议上介绍,2008年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车主有效投诉2933起,共开展20多次缺陷调查,由缺陷调查而引发的召回车辆数量达43万辆,占2008年我国汽车召回车辆总数的80%。

  业内人士对此认为,国内汽车生产厂家近期对产品召回事件的处理,颇显成熟,整个行业也在朝良性的方面发展。

  企业召回意识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2008年,20多次缺陷调查最终促使企业实施9次汽车召回行动,使受影响的汽车召回数量超过了2004年至2007年的总和。四年来,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的投诉总量达8800起。

  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截至2008年底,总计召回缺陷汽车184万多辆,涉及54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的180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55次。其中2008年召回47次,涉及国产车19次、486592辆,进口车28次、52028辆。

  2008年抽查的11份召回总结报告显示,涉及召回数量为5.3万辆,实际完成的召回数量为45421辆,平均召回完成率为85.5%,总体召回实施情况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召回,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其对相关生产厂家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有可能会使一些消费者对该产品失去信心。尽管这样,国内外汽车企业依然主动发布召回公告,这说明汽车企业的召回意识越来越进步,服务意识越来越强,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诚信经营最实惠

  纵观近年车市,车辆召回事件时有发生,厂家对危机的处理方式却有不同。从以往面对此类事件的低调,甚至遮掩,到如今的高调、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召回,体现了相关厂家对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及危机应对能力的增强。

  以往汽车厂家为什么对召回如此敏感?业内专家张勇认为原因不外有二,一是担心影响品牌形象,二是对有关法规和相关后果重视程度不足。

  如今,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厂家开始以主动、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召回的危机,并积极促成问题的解决。

  有一合资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时候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服务以及信誉方面,而主动召回也是提高自己品牌信誉度的一种方式。他说:“这在那些知名外资企业身上已得到印证,像福特、宝马、奥迪、大众和企业每年都有几次大规模的召回,可它们的品牌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消费者却对它们的产品及服务非常信赖。”

  除此之外,该负责人还表示,经过市场历练的消费者在逐步走向成熟,阅历让他们能够分清汽车厂家是真的“消费者至上”,还是用来忽悠的噱头,在越来越趋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汽车社会,遮掩不如有错即改,发自内心诚信经营的口碑比通过其他宣传手段提高品牌美誉度,维护品牌忠诚度要实惠得多。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内汽车生产厂家对产品召回事件的处理,颇显成熟,也正在朝好的方面发展。

  2008年部分车企召回一览

  制表/张邵华

  企业 涉及车型 年款 总召回

  数量(辆)

  三菱汽车公司 格蓝迪汽车 2006年6月14日至2008年3月6日 12985

  雷诺公司 梅甘娜 II 2006年1月23日至5月1日 1222

  梅甘娜 CC 2006年7月11日

  拉古那II 2006年2月6日至2月8日

  上海通用汽车 凯迪拉克CTS(参数配置 图库) 2008年7月14日至2008年8月7日 204

  路虎汽车 神行者2 2007 和 2008 起 4304

  宝马 宝马3系(参数配置 图库) 2006款 200000

  宝马5系(参数配置 图库) 2004到2006款

  X3运动型多功能车 2004到2006款

  东风汽车 天籁(参数配置 图库) 2007年4月9日至2007年6月13日 4945

  长安福特马自达 S-MAX(参数配置 图库)旗舰型 2007年10月10日至2008年2月1日 565

  本田汽车 讴歌TL 2005年6月22日至2006年9月27日 425

  戴姆勒 奔驰凌特 2001年1月30日至2006年10月7日 222

  北京现代 索纳塔(参数配置 图库) 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7月12日 2106

(编辑:王禁)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