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15:31  新浪汽车

  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北汽自主研发的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坎坷,可谓一路风雨,披荆斩棘,执着前行。

  披荆斩棘 —— 承担自主创新重任

  1958年6月20日,北京汽车人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辆轿车之一“井冈山”开进了中南海,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开国元勋的称赞,拉开了北京生产汽车的序幕;上世纪60年代以后,BJ212越野车、BJ130轻型卡车红遍全国,填补了中国汽车的空白。同时,“东方红”、BJ750、BJ752等也相继问世,表明北京汽车在轿车研发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能力。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人们发现中国汽车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观念的改变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成为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捷径。30年来,北汽从率先合资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开始,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等一批整车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呈现出对外开放的蓬勃景象。

  但真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掌握自主品牌和关键技术,增强自身自主研发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汽车人始终没有放弃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在商用车领域,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汽车自主创新的排头兵。经过12年的奋斗,北汽福田已从单一轻卡产品发展到9个品牌、300多个产品品种,产品已涵盖轻卡、重卡、轻客、大客等商用车全部产品品种,全部产品都是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和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商用车企业。在节能减排产品研发上,福田成功研发了欧V混合动力和新能源客车,并在产业化、市场化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北京汽车人通过自主研发Jeep2500、“北京·勇士”二代军车等SUV产品,在乘用车领域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但相对于商用车,还存在自主开发能力尚显不足,研发体系尚不健全,新产品推出的步伐较为滞后等问题。在这种现状下,北汽控股公司提出了走集团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并把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2007年,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承担起北京汽车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建设的重任。北京汽车人开始了构筑自主研发平台、重塑“北京”品牌新的征程。

  迎难而上 —— 重塑“北京”品牌辉煌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在诞生之际,就开始肩负北京汽车自主创新的使命,呈现北京汽车跨越发展新的希望。

  “科技引领,自主创新,打造北京汽车品牌;整合资源,和谐共进,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联合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有限、汽研所等系统内5家企业,携手清华、北理工、长城华冠等11家社会单位,发挥首都汽车研发高精尖人才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整车开发、前瞻性技术研究、基础理论和共性开发技术研究,构建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政、产、学、研、民和谐发展,结出一个又一个硕果。

  硕果之一:第二代军车“北京·勇士”

  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汽车人研发的第一代军车、具有40余年历史的BJ212/2020已难以适应我国新世纪国防事业的要求。2000年,在中央军委、总装备部发出第二代军车项目竞标邀请书后,北京吉普公司在竞标中从“八选一”比拼到“二选一”,2002年9月4日,中央军委、总装备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代0.5吨级军车由北京吉普公司独家定点生产,原北京吉普中方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起了第二代军车研发的重任。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开拓思路,立足自主创新,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功地研发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展现出我军虎虎生机的宏伟气势和现代“硬派”风格,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京·勇士”轻型军用越野指挥车。

  2004年5月23日,“北京·勇士”在北京国际科博会上亮相;2006年7月26日,顺利通过解放军总装备部主持的设计定型审查; 2007年1月15日,总装备部陆军装备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第二代0.5吨级军用越野汽车设计定型;2007年8月2日,“北京·勇士”在北汽有限公司下线并正式装备部队;2008年10月17日,第二代0.5吨级军用越野车设计定型图样、技术文件签章仪式在研究总院举行。这标志着二代军车研发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了军委交给的任务。

  在签章仪式上,北汽控股总经理汪大总评价道:“第二代0.5吨级军用越野汽车的研制开发,是北汽保障国防与追求自主品牌的有机统一,迈出了汽车工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可喜的一步。”

  硕果之二:“北京”牌概念车

  2007年7月,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视察北汽研究总院时提出,北京自主品牌汽车要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亮相。此时,距离车展开幕仅有9个月。研究总院研发团队众将士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丝不苟、严抓细节进行技术攻关。从2007年12月确定车展展位、2008年1月开始进行样车制作准备工作,到北京车展开幕前夕,正式运营不到1年的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完成了7款“北京”牌汽车研发任务,其中包括3款“北京”牌轿车概念车、2款新型SUV、2款混合动力汽车,表明北京汽车自主研发已初具规模,自主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汽研究总院展示了惊人的研发实力和研发速度,创造出了一个汽车研发中的“北京速度”。

  2008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北汽研究总院携6款自主品牌汽车亮相北京国际车展,展会上,“北京”牌轿车设计概念车引起了极大轰动。行政商务旗舰车“北京”800稳重大气、中级轿车“北京”700酷感十足、概念跑车“北京”700R时尚灵动。饱满大气的外形、沉稳厚重的品质,舒适静谧的内饰,树立起“北京”牌轿车在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中的至高地位!

  与此同时,发布了“北京”牌新的车标。新的车标取源北京市、北京汽车、“北京”牌的首字 —— “北”字,传承汉字书法“北”字的风骨气韵,通体外圆内方,取意“天广为圆,地稳为方”,如同张开的双翼、两扇开启的门。表示北京汽车立足于天时、地利、人和之上的稳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展现北京汽车面向世界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寓意北京汽车尊贵,恒久,尽显卓越品质,铸就品牌辉煌!

  徐和谊在成果发布会上指出,重圆“北京”自主品牌的轿车梦,增强北京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推进北京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在产业发展和首都经济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这一代北京汽车人的责任和骄傲。今天,我们重点推出三款轿车概念车,就是圆梦的新起点。

  科技引领 —— 打造一流研发基地

  “十五”的辉煌还在眼前,北汽又迎来了“十一五”的超越。北汽的目光是高瞻远瞩的,产品开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实现民族汽车品牌与世界巨头共舞,就必须有自己先进的研发基地!

  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的时候,北京市扩大内需的途径和重点与北汽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完全一致,危机中蕴含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北汽今年将投入100亿元资金,加速推进福田奔驰商用车、康明斯发动机、自主品牌乘用车三大重点建设项目,而众所期盼的北汽研究总院研发基地,就是支撑北汽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选址于北京顺义汽车工业园区的北京汽车研发基地,将适应北汽控股集团化可持续发展,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研发中心。集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实验验证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为一体,形成越野车、轿车两个系列平台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与国家级汽车质检中心相毗邻,既能够为北京的整车企业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又提供一个优秀的汽车研发测试平台,为“北京”牌等自主品牌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项目已列入北京市2008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011年底建成投入16.8亿元,总使用面积约15.8万平米。

  人们有理由相信,研发基地将成为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由自主走向自强的"分水岭",预示着北汽自主品牌研发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科技引领,自主创新,集团优势,跨越发展”,在北京汽车“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将以科技引领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技术先进性和产品高端化;整合集团优势,建立北京汽车工业技术数据库;统筹规划北京汽车工业技术路线;管理北京汽车工业技术人力资源;努力使自主创新成为北京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主推动力,实现北京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开始,北京汽车将陆续推出“北京”牌自主品牌新型越野车和轿车,形成完整的自主品牌整车开发平台,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进入世界500强。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力争立于世界汽车产业前10强之林!

  太阳初升,光芒四射,雄鹰展翅,志在翱翔;北京汽车,尊贵恒久,品质卓越,驰骋天地。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北京汽车将驾驶自己的品牌,开出中国,驶向世界。

  ( 李海红 蒋 唯 )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