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汽车集体遭遇滑铁卢 汽车业进入新轮回(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08:04  21世纪经济报道

  拷贝者首尔

  双龙汽车是韩国汽车的缩影。

  自1970年代开始,以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双龙、三星等财阀主导的汽车开始崛起,并逐步开始涉足世界汽车市场,尤以北美和欧洲市场为主。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韩国汽车是成长速度最快的汽车制造商集群。来自欧洲的部分研究认为,韩国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市场重要力量的模式是难以拷贝的,尤其是当时它们面临的机遇已经不复存在。

  不过,韩国汽车的发迹有其清晰的道路,他们大多依靠与跨国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合作涉足这一行业。以现代汽车为例,它的大多数轿车和商用车都是借助与日本三菱汽车进行合作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其中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大多来自技术合作方。在现代汽车发展之初,它曾明确的表示,不会采用合资的方式来发展汽车,这样会很容易使得现代汽车被合资方控制。这成为韩国诸多汽车的汽车制造商竞相采用的方式。

  现代汽车在拓展美国市场的Excel系列车型,它是作为小马系列车型的替代车型推出的,而其基础是英国的Morris Marina,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依靠三菱汽车。其主力的中高档轿车索纳塔的地盘技术来自福特的Cortina Mk系列车型,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技术来自三菱。类似的方式也体现在韩国的其他汽车制造商身上,起亚汽车的远舰系列车型的原型车建立在马自达626系列车型的基础上;原大宇汽车的旗舰车型LeMans系列来源于通用欧宝的对应车型。

  韩国汽车的起步符合后起国家,在汽车发展方面的模仿路径。它们在整个产业建立之初,并不拥有汽车制造商的技术,但通过对合作伙伴的模仿,进而增强自身的实力。在逐步掌握核心后,摆脱对合作方的依赖。这个过程大约持续到1990年代中期。有分析将此形容为,韩国汽车的技术积累阶段。在韩国汽车制造商组织的对外说法中,他们基本认同了这样的路径分析。

  双龙汽车的发展,也基本走过了这样的阶段。这种方式隐藏的问题,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爆发出来。由于市场销量下降,企业的现金流遭遇困难,但无法拿出足够有吸引力的车型刺激低迷的消费。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无法做到重组的现金保证,进而推迟新产品的推出。在经历金融危机震荡的时候,这种恶性循环使得韩国汽车被迫走上重组的道路:现代收购起亚;大宇破产,将汽车资产兜售给通用;雷诺购并三星;双龙陷入挣扎之中,直到被上海汽车收购。

  自2007年,世界经济开始新的震荡后,韩国汽车不可避免的被牵入其中,双龙汽车成为这个周期内最为脆弱的整车制造商。其在产品方面的痼疾,再次暴露无遗。然而,随着双龙进入回生程序,这个最主要的矛盾被掩盖了。

  双龙不是个案

  2009年2月6日,来自韩国方面的消息称,双龙汽车现在持有的现金不足400亿韩元,难以偿还上月已经到期的债务。但销售情势持续恶化,双龙难以正常获得足够资金。因之,在韩国决定接受双龙的回生申请后,它的前途还难以预见。

  在各种针对上海汽车的质疑中,有关这家韩国小型汽车制造商曾经的战略计划变得已难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但对双龙汽车而言,这项计划曾被看作是关乎其命运的举措。在双龙汽车的历史上,鲜有如此清晰的企业计划。一份来自针对双龙汽车的诊断显示:“长期以来,双龙的产品向所谓高端、造型特殊、小批量方向发展,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直接生产人员过多、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为此在上汽的帮助下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规划和产品开发计划,明确了新的经营方向,决定向全系列产品发展,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向生产批量大的中、小型乘用车进军。”

  基于这样的判断,2006年2月,欲使双龙成为专业RV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计划公布。根据这项计划,到2010年,双龙将推出3款SUV、1款MPV和2款豪华型轿车。同时,在韩国本土和海外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销量,构建新的营销网络。

  在整个公司的架构方面,2005年11月初和2006年1月底,它分2次对组织架构及人员进行了调整,其常务、副社长等共15名高管被辞退,精简了组织机构。分析认为,“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产品适销不对路,产品成本高,投资效果差,组织结构及人员臃肿,销售队伍及网络能力薄弱,管理作风浮夸,生产效率低下,资产盘点不力,和工会关系暧昧等种种弊端,若不马上采取行动,双龙公司将面临极大的危机。”

  就在双龙执行计划的过程中,2007年的金融海啸使得所有的一切被改变,这些计划也被迫终止。取而代之的是,强势的双龙汽车工会的罢工,以及由此而来的双龙技术泄密等话题。这直接导致了双龙汽车走到了今天的局面。

  其实,双龙汽车始终是韩国汽车的一部分。它在公司遭遇危机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体现在其他的汽车制造商身上。简言之,双龙汽车绝不是韩国汽车的个案。

  以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而言,这家韩国汽车制造商始终将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置于生产工厂的角色,通过韩国独有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赚取足够的利润,而合资公司本身的营运却异常脆弱。(详见本报《隐形控股者摩比斯》及相关报道)

  与欧美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相比,韩国汽车注重短期收益,而非长期的投资收益,在整个营运过程,一切严格按照他们在韩国的模式操作。本报研究部认为,在全球化推进方面,韩国汽车的步伐要落户于其他制造商,这是导致双龙汽车局面的关键原因。 本报记者 付辉 上海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王禁)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