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图加特贵族遭困:奔驰中国的下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付辉 上海报道 

  问题可能会更糟。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2月1日,有关德国戴姆勒和美国克莱斯勒之间的争吵仍不时的通过媒体得以释放,这两家汽车制造商通过不同的新闻媒体将彼此的分歧进一步扩大。最终,戴姆勒称,双方的商谈宣告破裂。有行业专家分析说:“这肯定不是事情的结束。”

  事情起源于2008年11月底,围绕如何从戴姆勒手中收购克莱斯勒的剩余股份,克莱斯勒的控股股东塞浦路斯(Cerberus)和戴姆勒展开了谈判。在谈判中,塞浦路斯认为从戴姆勒手中收购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时,戴姆勒隐藏了克莱斯勒问题的严重性,致使其花费74亿美元购买了克莱斯勒80.1%的股份。现在,塞浦路斯认为戴姆勒应给予补偿,总金额为72亿美元,同时应将克莱斯勒剩余的19.9%的股份给予塞浦路斯。当然,这遭到了戴姆勒的反对。如是之下,克莱斯勒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随后,戴姆勒对塞浦路斯的举动进行了反击。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的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塞浦路斯的要求是“没有根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很难以理解的。在戴姆勒看来,这桩交易已经成为过去时,而且在谈判的过程中,塞浦路斯已经完全获知了克莱斯勒的情况。

  在各路媒体将事情进一步报道的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接触。但没有达成任何结果。至此,克莱斯勒正在设法制定各种计划希望能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的救助,戴姆勒也在积极谋求度过金融海啸的方法。换言之,它只能继续沿着原来的轨迹前进。

  而在中国,戴姆勒与克莱斯勒之间也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而这种争吵更多地体现在沉默的博弈之中。在戴姆勒决定抛售克莱斯勒之时,双方在北京的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曾在与中方股东的合作中发生分歧。最后,事情也没有详细的结果,就像北京吉普的死亡一样。

  作为一家豪华轿车和大型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中国市场它却没有获得与其身份相应的位置,就像它在美国的表现一样。本报研究部认为,戴姆勒的这种遭遇决定了它在中国的步伐。

  5月的恩怨

  随着金融海啸不断的冲击欧洲,这里的汽车制造业面临较为严重的状况。减产、裁员、寻求政府帮助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采取的计划,戴姆勒自然也不例外,这家豪华汽车制造商的情况并不比其他汽车制造商好很多。

  统计显示,在2008年10月份,戴姆勒在美国的轿车销售量为1.73万辆,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在其最重要的欧洲市场,戴姆勒的销量为6.18万辆,比2007年10月下降了17%。而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宝马汽车在这两个市场的跌幅分别为5%和10%。分析认为,在金融市场遭遇困境的时候,豪华汽车制造商的反应更为明显。奔驰和宝马的市场表现清楚的说明了这一道理,但相比较而言,奔驰可能更为脆弱。

  按照媒体的报道,戴姆勒CEO 蔡澈(Dieter Zetsche)的说法,现在的金融海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他预计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内,德国汽车行业将会缩减10万个工作岗位。它带来的是难以预计的灾难。就戴姆勒而言,它在2009年肯定会减少10余万的产量,同时会裁减相当的工作岗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蔡澈与他的运营团队决定出售手中克莱斯勒19.9%的股份,以换取现金,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但世事难料,谁会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参与与克莱斯勒谈判的戴姆勒高管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克莱斯勒就像一颗炸弹一样,无论怎样都能忘记它所带来的(灾难)。”姆勒克莱斯勒将会是世界汽车行业中的巨无霸。它们既可以生产世界上高档的轿车和卡车,也可以生产小型的轿车和皮卡。这看似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对这两家汽车公司而言,戴姆勒可以借助克莱斯勒进入渴望已久的美国市场,在当地实现批量生产;克莱斯勒可以借助奔驰在轿车方面的优势增强技术实力。

  遗憾的是事情并没有朝着预想中的方向前进,在收购克莱斯勒后,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始终在亏损的泥淖中挣扎,这实在无法令戴姆勒的股东满意。在经过一番争论后,戴姆勒最终决定在2007年出售克莱斯勒。当时,有包括通用、麦格纳和塞浦路斯财团等的竞购对象。最终,塞浦路斯胜出。双方在当年5月份达成收购交易。在这次的交易中,塞浦路斯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克莱斯勒80.1%的股份,戴姆勒持有剩余的19.9%。对于这剩余的股份,蔡澈说:“我们非常期待如同商业伙伴之间的持续合作,因为我们期望继续保持互惠互利的局面。这是我们在克莱斯勒保留19.9%股权的原因之一。”

  但2007年由美国开始的金融海啸改变了所有的一切,戴姆勒需要现金,有意向出售克莱斯勒的股份;塞浦路斯决定与通用汽车重组,需要将完成的克莱斯勒交给潜在的买家。在此背景下,戴姆勒与塞浦路斯之间开始了再次的谈判。

  之后,由于美国联邦政府绝对救助处于困境的三家的汽车公司,此时通用汽车选择了停止与克莱斯勒的谈判。而戴姆勒汽车公司在资本市场也处于极其不景气的状态下。统计显示,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1月14日,当戴姆勒的每股达到22.995欧元的时候,它的市值已经下降了65%。

  这一次的争执,同样波及到了它们各自的市场,中国市场自然不能逃脱。

  没有被忽略的中国

  戴姆勒与克莱斯勒横跨德国和美国的争吵声,在北京听起来格外刺耳。按照北汽控股高管们的分析:“现在是看热闹的多”,但在此之外,无奈会比热闹更多。戴姆勒在中国的轿车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克莱斯勒仍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那场看似“不会影响中国的离婚”,还是给了双方严重的冲击,双方在中国合作的基础轰然崩塌。

  在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时,克莱斯勒已经在中国成立了北京吉普,由于各方原因,这家汽车公司在1990年代中达到顶峰之后,迅速遭遇发展瓶颈。在将三菱汽车等伙伴的产品后,北京吉普曾有一定的表现,但还是没有解决公司积累已久的问题。

  2004年年初,有关戴姆勒决定在中国生产奔驰C级、E级轿车的消息开始见诸媒体,但没有得到各方的首肯。直到2004年年中,事情才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时戴姆勒与克莱斯勒重组的操盘手施伦普面临巨大的压力,他收购克莱斯勒后的世界汽车计划遭到了监事会的质疑。因此,在各种辗转中,施伦普来到了中国,希望拿出奔驰轿车与北汽集团进行合作,改变他在斯图加特所面临的困局。这为奔驰进入中国铺开了道路。随后,奔驰与北汽集团就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事宜进行了各种操作。

  但对施伦普而言,即便将其在斯图加特的命运赌注押在北京,已经很难改变他失败的战局了。2005年下半年,施伦普在这年年底离开戴姆勒已经成为定局。随后上台的蔡澈,开始了对施伦普计划的修正。在经过一番对克莱斯勒的调查后,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被卖出。同时,戴姆勒在日本、韩国等的合作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对戴姆勒而言,按照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它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