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 风
10月13日,北京开始按汽车尾号实行限行措施,私家车每星期停驶一天。对此,社会议论纷纷,焦点集中在限行对私家车主权益的侵害上。谁都清楚,议论也仅仅是发泄一些不满,对限行政策的实施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这些议论实在是政府决策者不应忽视的。我认为,在北京汽车限行上,没有体现出北京相关部门的管理智慧来。
从效果看,北京的此次汽车限行措施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0月13日以后,北京的道路明显畅通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以每天80万辆汽车被强制停驶为代价的。尽管北京私家车主被减征一个月的养路费作为补偿,但细想起来,车主权益因停驶受到的侵害是减征养路费所补偿不了的。汽车上路的时间少了,当然应该减征养路费;但汽车停驶对车主权益的侵害却是另一回事。简单算一下,一星期有一天不能用,汽车使用时间减少了14%以上。这应该意味着汽车的使用价值相应降低了14%。由此看来,限行对私家车主权益的侵害确实不小。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它。
对限行侵害私家车主权益,政府尽管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其基本观点仍然是,在全社会整体利益面前,可以牺牲部分人群的利益。这是一个典型的把权利问题道德化的做法。对私家车主来说,停驶成了应尽的道德义务。这个义务是车主被动完成的,特别是车主如不尽义务,就要受到罚款惩罚。于是,车主的道德义务成了“被抓的壮丁”,受到了强迫执行的待遇。因此,我认为,在公共措施中,事关部分人的权益,即使是少数人的权益,也要慎重为之。减少采用强制手段,增加诱导方式,鼓励车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用车方式。
就北京限行而言,我认为,应该更多地采用经济杠杆来调整交通流量,解决拥堵问题。比如,对二环内、三环内和四环内,以及一些重要路段等设立不同的行驶权限,发放不同的车牌,车牌可以分成长短期多种,收取不同的费用,由车主自主选择。这样,既体现了对车主权益的尊重,也可让车主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限行方式,充分而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社会尽义务的愿望。
对汽车市场来说,这样简单生硬的车辆限行,绝对不是个利好的措施,加上半年后是否取消的不确定、没有准谱的油价和天天嚷着要实行又不知何时实行的燃油税,消费者在如此朦胧的氛围里要决定买车,真得下大的决心才行。权益的不确定,必然影响汽车消费。总之,解决交通拥堵,绝不能一限了之。措施简单,所带来的问题可能就复杂多了;而措施细腻些,所带来的问题肯定会减少许多。
如何在尊重车主权益的前提下,破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难题?我们期待管理智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