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政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第六代高尔夫。由于搭载了当今最先进的动力总成——TSI直喷增压发动机、DSG双离合变速器,以及在豪华车上才能见到的自适应底盘稳定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车距自动控制系统、车道自动识别系统等高科技配置,完全突破了车型等级的界线的第六代高尔夫,被大众总裁文德恩博士誉为辉腾的“民主化”。
按照一汽—大众的投放计划,第六代高尔夫将于明年引入中国。在欧洲市场,第六代高尔夫共有三大系列,Trendline、Comfortline和Highline,相当于国内的标准型、舒适型和豪华运动型,价格区间1.65万欧元—2.71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6.4万元—27万元。
如此高配置的A级两厢车,如果保持原汁原味引进,定价即便比欧洲低20%,也比目前欧系A级两厢车11-16万元的售价高出不少,目标对象恐怕只能是少数高端客户。而削减配置,又违背了一汽—大众“汽车价值典范”的企业理念。第六代高尔夫沦为小众车型的命运,似乎从它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
而一直以来,新车沦为小众车型,是国内企业企业在营销策划初期极力避免的。记得几年前,北京吉普推出欧蓝德时,为了争得轿车用户的青睐,特意把市场定位由城市SUV改为多功能轿车;一汽轿车马自达6上市时,为了抢占公务车市场,偏重运动性、车身尺寸稍短的马自达6,也曾强调过车型的乘坐舒适性。
但是,结果怎么样呢?身为SUV的欧蓝德,在多功能轿车的定位下,弱化了本身时尚休闲、运动性等的特征。结果是,希望吸引的轿车用户没有买账,真正的城市SUV潜在用户却流失了不少。最终,只能以退市告终。而马自达6上市5年来,虽然得到了私人用户的广泛喜爱,并形成了很好的口碑,但是,本身尺寸较小、运动性十足的特点,并不符合中高级公商务车用户的需求,销量虽然不错,可始终没有跻身中高级轿车第一阵营。
其实,影响一款新车市场定位的元素有很多,造型、尺寸、技术、工艺、成本以及品牌等等。其中,许多元素在研发初期就已经基本确定。虽然,全球各地汽车市场存在差异性,一款新车在不同区域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会有不同,但是,在特定市场,它的定位并不是想改就改得了的。换句话说,是小众车型的,不管企业怎样忽悠,也很难摇身一变,成为大众市场的宠儿。
那么,小众市场就一定是鸡肋吗?
也不尽然。与大众化的轿车相比,SUV可以算做是小众车型。但是,有这样一款车,自2007年4月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直至今日,要提前拿车,经销商还要加价。今年前9个月,该车型累计销量超过6万辆,而且大多数月份单月销量都突破7000辆。如此火爆的业绩,即便在市场份额最大的中级轿车市场,也只有少数车型才能做到。
它就是让同行艳羡不已的东风本田新CR—V。
“我们要把CR—V做成小众市场的大众车型。”谈到CR—V的成功秘诀,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的话颇有深意。
与大众市场相比,小众市场的容量有限。国内汽车合资企业,在引进一款新车时,都不得不考虑市场容量能否分摊技术转让、工业化等费用。显然,在这方面,大众车型较占便宜。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小众市场是伴随着市场细分而产生发展的。新兴的细分市场,虽然起步阶段多为个性化需求,容量并不大,但恰恰是这些个性化需求,代表了市场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市场差异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准确把握小众市场潜力巨大的个性化需求,努力成为小众市场的大众车型,同样大有可为。
当然,做小众市场的大众车型,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一个产品都能做到的。必须有强大的产品竞争力、良好的品牌影响力、精准的产品定位和市场推广策略,以及成功的定价。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定位。毕竟,承认自己的产品面向小众市场,对任何一家汽车企业而言,都需要勇气。而勇气背后,是对市场趋势准确的把握。
记得CR—V上市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场营销策略座谈会。会上,某知名策划公司给CR—V的定位是“新世代轿车”。在其精心准备的PPT上,甚至还指出,CR—V的一部分目标客户来自当时的雅阁车主。
幸好,东风本田的决策层对此并不认同。他们准确地预见到,伴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兼具轿车舒适性、SUV通过性于一身的城市SUV,将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而CR—V就是这一细分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车型。
秉承这一思路,东风本田不仅为CR—V制定了有竞争力的价格,而且通过严把质量关、提高服务质量等一系列举措,终于将CR—V打造成小众市场的明星车型。
CR—V的成功,能否为其它企业提供借鉴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