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 婧
8月21日,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宣布,旗下3款车型将进口到中国市场销售。引进新车型的同时,菲亚特汽车没有停止在华寻找合作伙伴的步伐。日前,菲亚特汽车与广汽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将进行技术合作,并且不排除拓展合作领域的可能。同时,菲亚特集团将投资18亿元人民币,在重庆新建一个轻型柴油发动机项目。经过短暂调整,菲亚特汽车将重回中国市场。
前赴后继
商用车与乘用车业务先后落地
1984年,时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的饶斌肩负改变我国轻型车状况的使命,率团前往欧美考察。经过对技术、工艺、车型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比与考评,当时全新的意大利依维柯DAILY项目以压倒性优势吸引了中国考察团的目光。
1986年,中、意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依维柯项目的正式协议,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依维柯的中方合作伙伴。双方达成共识,菲亚特集团向南汽提供依维柯生产技术,合作项目将保持同步技术改进,确保南京依维柯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1991年8月,经过改造的A40·10型依维柯汽车下线。从项目确立到新车下线历经5年时间,首批依维柯轻客的本土化率达40%。
1995年可以算作南京依维柯发展的黄金年。这一年,依维柯车型在中国的产销量双双过万。“欧洲风格 南京依维柯”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由于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1996年3月,菲亚特集团与南汽合资成立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37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占合资公司50%的股份。
看到商用车项目在华发展顺风顺水,菲亚特有意进入中国乘用车市场。由于与老朋友南汽合作多年,菲亚特顺理成章地将双方的合作关系延伸到乘用车领域。1999年4月,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与南汽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南亚汽车公司,总投资近30亿元人民币,南汽、菲亚特各持合资公司50%的股份。
同时,依维柯加快在华发展步伐。2001年6月,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与常州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生产并销售城市客车、客车底盘及相关零部件,双方各持股50%。
点评:菲亚特集团首先在华开展商用车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轻客领域的空白。“试水”成功后,菲亚特果断决策,进军我国乘用车市场。继续与南汽开展乘用车业务合作顺理成章。
此消彼长
南菲与常州依维柯冰火两重天
2002年,南京菲亚特连出重拳,先后推出两款新车。3月,南京菲亚特首款车型派力奥上市;9月,西耶那上市。为尽快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菲亚特曾邀请F1车王舒马赫代言派力奥轿车。
西耶那和派力奥均出自菲亚特178平台,被意方定位为“世界车”。将本土最新畅销车型引入中国,菲亚特汽车表现出立足中国市场的诚意。2002年,南京菲亚特实现产销2.4万辆,这对于一个新进入中国的轿车品牌来说,成绩可圈可点。但在那年11月,时任南京菲亚特总经理茅晓鸣辞职,南汽委派苏同昌担任该公司总经理。
2003年6月,派力奥-周末风旅行轿车下线,随后,多款改配派力奥、西耶那投放市场。经过两年紧锣密鼓地行动,南京菲亚特初步完成产品布局。2003年,该公司年销量达3.6万辆。
商用车方面,常州依维柯的动向值得关注。起初,由于中国公交客车市场赊欠状况严重,许多汽车企业不愿意进入,常州依维柯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公交客车消费环境逐渐好转,许多厂商先后进入该细分市场,品牌集中度下降。2003年,常州依维柯在公交车市场的占有率降到历史新低。
点评:菲亚特在华发展乘用车的起步阶段,态度诚恳,积极进取,值得称赞。与欧洲同步的最新车型为合资企业赢得良好开局。
优胜劣汰 不适应者淹没于历史洪流
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形势突变,考验汽车企业的应变能力。受整体环境影响,南京菲亚特当年销量下滑约30%,该公司开始频繁进行人事变动。
2004年2月,时任南京菲亚特商务总经理(负责营销等事宜)景伯青离职,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原总经理孙勇接任。孙勇推行大幅降价策略,意方对此表示怀疑。事实证明,南京菲亚特的低价路线很快被其他厂家的跟进所淹没。12月,未能完成销售目标的孙勇离职,意方代表叶良侠走马上任,他是通用汽车北京代表处原负责人。2005年5月,随着通用与菲亚特集团合作关系结束,上台仅5个月的叶良侠离开南京菲亚特,景伯青重新上任。2005年8月,南京菲亚特总经理苏同昌离职,意方总经理马思博到任,菲亚特汽车开始掌握南菲的管理权。2004年~2005年,南京菲亚特仅在原有车型基础上推出几款升级和运动版车型,没有全新车型上市。
马思博上任后,曾宣布蓝旗亚将在中国投产,311也有望在中国上市。然而蓝旗亚至今未实现国产,2006年上市的派朗(即311)令经销商大失所望。从那以后,南京菲亚特再没有推出新车,这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决非明智之举。面对中方认为意方引入车型缓慢的指责,菲亚特方面认为,合资公司的车型在技术上并不落后,问题在于中方的营销和宣传策略。双方未能就此问题达成共识。
2005年与2006年,南京菲亚特年销量刚过3万辆。2006年9月,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参观南京菲亚特,菲亚特方面信心十足地宣布,2010年南菲产销量将达30万辆。此时菲亚特汽车已在欧洲实现复兴,准备在中国加快步伐。
2006年10月,南京菲亚特再次换帅,意方委派韩同安出任总经理。2007年3月,曾在菲亚特驻华办事处工作的段建军出任南京菲亚特商务总经理。汽车经销商出身的韩同安把精力过多地用在商务和销售体系构建上,对企业整体发展欠考虑。模糊不定的路线使南京菲亚特的状况更加混乱。
相比之下,南京依维柯的发展之路平坦许多。10年内,南京依维柯销量超20万辆,多年保持20%左右的年平均增幅。产品更新方面,南京依维柯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推出都灵V商旅车和欧霸短头轻卡,保持产品技术与欧洲先进技术同步。
常州依维柯在2004年之后呈现江河日下的态势。外方引进的车型难以打开市场。2006年7月,意大利依维柯与长江客车解除合作协议,常州依维柯谢幕。
点评:南京菲亚特由于种种原因陷入泥潭难以自拔。菲亚特在中国的商用车项目,也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有起有落。
另谋出路 在华策略进行大幅度调整
为实现30万辆的产销目标,菲亚特汽车开始在华寻找其他合作伙伴。2007年8月,菲亚特汽车与奇瑞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各出资50%,组建合资公司。新工厂计划于2009年投产,预计年产能17.5万辆。菲亚特汽车还与我国民营企业众泰汽车签署协议,把在国外已经停产的蓝旗亚力普拉车型装配线的模具和知识产权出售给众泰。这些举动,令南汽对菲亚特汽车渐失信心。2007年8月,南京菲亚特制造部经理余久峰接替韩同安,出任南京菲亚特总经理。
连续多年的惨淡销量、过于频繁的人事变动、在车型引进和市场营销领域相互不满等因素,导致中意双方越走越远。2007年12月,南汽并入上汽,菲亚特汽车随即宣布结束与南汽8年的合作关系,南京菲亚特当年销量不足两万辆。
此后,南京菲亚特旗下100多家经销商自寻出路。菲亚特(中国)网站的资料显示,目前菲亚特在中国共有经销商24家,基本上是原南京菲亚特的经销商,大多分布在二、三级城市。今年8月21日,菲亚特汽车宣布,旗下3款车型将进口到中国销售。如何恢复在中国经销网络的“元气”,是菲亚特汽车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菲亚特汽车与奇瑞的合作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有消息称,双方的分歧在于,奇瑞坚持引进最新阿尔法·罗密欧车型,而且希望能参与到全新阿尔法·罗密欧车型的研发之中。这让菲亚特有些为难,于是他们开始另寻出路。日前,菲亚特汽车已与广汽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将携手开展合作,并且不排除扩展合作领域的可能。
商用车方面,2007年6月,菲亚特集团联手上汽、重庆重汽共同重组重庆红岩汽车,成立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今年7月,在我国全面禁售国Ⅱ重卡之际,上汽依维柯红岩的销量出现下滑。
重卡领域的挫折无碍依维柯在轻型车领域的发展。菲亚特集团最近宣布,计划投资18亿元人民币,在重庆新建轻型柴油发动机项目。
点评:近年来,小排量车销量虽未出现高增长,但仍有可期的市场前景。以生产小型车著称的菲亚特汽车能否在中国取得成功,要看它的合作诚意,在选择合作伙伴和引进车型方面都是如此。另一方面,菲亚特在华的商用车项目尚有发展空间。
不支持Flash
|